曾憲菊
摘要: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對于“三年級是個坎”的說法感同身受。通過反思,我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作文沒有起好步。如何起好作文的步?本期我在上完第二單元《學寫日記》這篇習作后,就在班級里開始了“循環日記”的寫作嘗試。
關鍵詞:分組;設計;循環;評價;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作為一線小學語文老師的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通過寫日記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我慣用的方法。為了盡快見到效果,我曾在作文起步階段滿懷期待地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愿望雖好,但事與愿違:多數學生把寫日記當作不得已完成的任務,搜腸刮肚,三言兩語,交差了事。老師批改日記更是心急,前幾篇還耐著性子仔細地讀、認真地改、激勵性地評,越讀挫敗感越深,后面一些篇基本就一個“閱”字終結。最終的收獲就是勞心勞力,事倍功半。更關鍵的是,學生寫著寫著無疾而終了。如何讓寫日記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能持續下去,又不違背“雙減”背景下減負提質的要求呢?我開始嘗試指導學生寫起了“循環日記”。具體的操作方式如下:
一、合理分組互相幫助
我們班50人,我把他們分為10組,每一組的成員按寫作能力好中差搭配。我選組織能力強的孩子當組長,把事先準備的10個日記本分發給每個組長,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組長安排組員輪流寫作。寫話能力最強的10人安排在星期一寫,星期二是稍強的10人,星期三是中等的10人,星期五是最弱的10人。這樣的安排是希望寫話能力強的學生能對寫話能力弱的學生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一周一次寫作,學生的負擔也不是很重。
二、主頁設計創意無限
寫作之前,我教他們先為日記本取名。如“快樂大本營”、“魔法城堡”、“小腳丫”、“夢之隊”......接下來根據名字進行主頁插圖設計。最后是小組宣言,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男精靈,女精靈,魔法城堡去旅行!”“小腳丫,走天下,走進公園看菊花,踏進小河捉魚蝦,爬上山頂看晚霞。”“天上星,眨眼睛;草中螢,忙點燈;房中娃,筆生花;搞怪搞笑,頂呱呱。”......
漂亮的插圖、別致的組名、押韻的宣言,充滿著童真、童趣。看著親手美化的日記本,同學們眼里寫著滿意,心中充滿了期待。
三、循環日記快樂啟航
(一)主題不限
循環日記這種方式很新穎,有合作,有競爭,還能自由表達,因此讓學生自由確定寫作主題是必須的,如助人為樂、感恩、說理、打趣等。
(二)內容不限
日記可寫的內容很多,寫人、敘事、描景、狀物,回憶、現實、憧憬……最好還是寫當天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如:該我舉班牌,找蝸牛,教室里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今天班里怪事多,舌尖上的苦味……作為寫日記的初期,老師人為創造寫作素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如利用晨會,講班級、學校、社會正在發生的大事、趣事、糗事、注意事;利用活動課,捏橡皮泥、動嘴美術課、用身體寫字、做樹葉貼畫、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如品德課上的護雞蛋,科學課中的小實驗......天天留心身邊人,新鮮事正在發生,日記內容唾手可得。
例:10月12日、星期二、晴
“粉筆”案件
咦,大家怎么都圍著坐在二排的薛博進同學,七嘴八舌地在議論什么呢?這樣的事怎么少得了我?我趕緊湊了上去,一探究竟。原來是薛博進的座位下有一幅用藍色粉筆畫的畫。我仔細看了看,其實也不算是畫,因為啥都不像。
只聽薛博進著急地在分辯:“不是我畫的,我沒有粉筆!”
有人說:“不是你,在你的座位下,那你說是誰?”
“不知道!不是我,真的不是我!”薛博進委屈得眼淚就要掉下來了。
哦,原來是有人懷疑薛博進拿了講臺上的粉筆,在地上涂鴨。
正要離開教室的老師也被這不同尋常的場面吸引了,滿臉疑惑地走上前來。她盯著地上的“畫”左看看右看看,平靜地說:“這畫是腳畫的。”“什么?腳畫的?”大家奇怪極了。
老師堅定說:“是的,這畫的面積不大,說明可能是剩余的粉筆頭畫的;還有這畫看不出是什么形狀,說明并不是有意畫的;我猜是因為粉筆頭掉地上,被誰踢到這兒,薛博進不小心踩到了粉筆頭,粉筆頭被他的鞋底磨來磨去,就成畫了。只不過正在上課的他并沒注意到這些。”
同學們都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有同學當場就對薛博進說:“對不起,剛才冤枉你了。”“粉筆”案件靠告破。
(三)表達方式不限
循環日記的表達方式可以是為玩具,配上幾句說明;為落葉,配上一首詩;給某個故事,續寫一個結局;或就近熱點話題,發表一下觀點……自由得很。
(四)字數不限
生活中,學生最畏懼的是300字以上,450字左右等字眼。在寫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邊寫內容邊數字數,完全失去了寫作的連慣性和趣味性,所以有話長說,無話短說,不想寫就用一個標點表達一下心情也是可以的。
(五)創意不限
為了讓寫日記不是那么單調無趣,我引導學生為日記畫上邊框或配上與內容相關的插圖。有了圖畫的點綴,日記本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別具一格,寫作的欲望更加強烈。
五不限,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敞開了孩子們心靈的窗戶。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放飛地思,率性地寫,享受著自由寫作的快樂。寫作水平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四、多元評價增強自信
只有付出得到認可,持續才會有動力。老師、家長、同學的欣賞和鼓勵就是動力的源泉。
(一)小組間的交流每周抽一節課外輔助時間,對上一輪循環日記進行分享。方法是各小組推一篇有特色的日記,供其他組同學學習或提出修改建議。有了其他組的點贊和幫助,給娃娃寫作持續下去明確了方向,也帶來了力量。
(二)與教師交流“循環日記”一天只交十本,老師有時間細致批改。在批改中,用放大鏡找優點,例如用得準確的一個詞,寫得活的一句話,選材新的一個點,寫得實的一件事,表述真實的一段情,在第一時間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關注著他們點滴進步,時刻在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驕傲。人少面批的可能性更大,收獲也更大。
(三)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因為循環,所以很多家長能讀到別人家娃娃的日記。通過對比,會感受到推動力,也積極地參與進來,為自己的娃娃指點迷津、加油打氣,為他人的娃娃點贊。娃娃們在多方面的鼓勵和幫助下,越寫越有勁。
結語
新課標要求:“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我想循環日記是完成這個目標很好的方式。我班“循環日記”這艘小船,已經順利啟航。我希望我的學生能乘著這艘小船輕松度過三年級的這個坎,在快樂中越航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