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摘要:唐·德里羅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后現代小說家之一,他在作品中一直關注當代美國的文化危機和精神危機。《墜落的人》以 9·11 事件為中心,通過文學想象進入事件自身,多維度展現 9·11 事件的后果。本文借助揚·阿斯曼夫婦的文化記憶理論,聚焦《墜落的人》中的創傷主題,分析文化創傷。德里羅為生活在充滿危機時代,并經歷精神虛無的人們帶來重獲人生意義的曙光,實現文學之于現實的終極價值。
關鍵詞:文化創傷,唐·德里羅;9·11事件;《墜落的人》
9·11事件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打破了美國平民的基本假設。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布什政府對冷戰產生了懷念之情,營造了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氛圍。與此同時,強烈的種族對抗意識根植于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之中。然而,這種消極情緒阻礙了他們改善心理狀況的道路,克服創傷?!秹嬄涞娜恕分v述的是舊世界廢墟中的生活,它給這片哀嚎的空間帶來了回憶、柔情和意義。德里羅通過一個家庭在9·11事件前后生活的變化,再現了9·11恐怖襲擊后普通人恐懼、缺乏信心、對未來迷茫的真實心理狀態。德里羅以一個冷靜的局外人的身份進入9·11事件,聚焦于9·11事件后普通人的生存危機。
創傷是社會建構的文化產物。德里羅使用多角度描寫創傷,如恐怖襲擊的親歷者基思在情景記憶中表現出的疏離與逃避,間接受害者里昂在集體記憶作用下表現出的暴力和依賴,美國人民在文化創傷下的墮落。德里羅以創傷敘事展現恐怖襲擊對人物心靈造成的傷害,和文化創傷對人們心理認知的改變?;肌ぜ~德克是9·11恐怖襲擊的直接受害者。小說的第一個場景設定在南塔倒塌之后,濃煙和灰燼沿著街道和拐角處滾滾而來,像地震一樣的煙霧,辦公室的紙張閃過,尖利的紙張站在那里掠過。它描繪了一種恐慌和空虛的人群混亂的世界。 這場災難性的事件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而那些活著的人在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仍然生活在雙子塔的陰影下。以前的基思和現在的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分改變。在遇襲之前,他有穩定的收入和一群好朋友,他們幾乎每周都會在他位于世貿中心附近的公寓里打一次撲克。但一切都突然改變了。災難發生時,他正在世貿中心工作他經歷了那次襲擊,目睹了世貿中心的混亂和恐怖。塔成了廢墟,他最好的朋友在襲擊中喪生,無數人從塔上跳下來。逃跑后,他不斷地回想發生了什么事,但始終記不住。他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如何逃脫的,被回憶和逃避折磨著。
攻擊后,基思生活在這樣的災難的陰影下,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恢復過來。他不能像往常一樣生活和工作,遭受了很多痛苦。9·11事件的記憶折磨著他?;急焕г?·11的痛苦記憶中,根植于改變了他一生的那一天。他遭受了精神創傷,這是“在心靈上造成的創傷,打破了受害者對時間、自我和世界的體驗。這會給個體帶來巨大的情感痛苦。”這是一種對創傷事件的延遲反應,表現為噩夢、閃回或反復出現幻覺。他陷入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中,無法將那些與恐怖事件相關的陌生的形象或行為融入到自己的腦海中之前的認知結構。支離破碎的記憶無法合乎邏輯地敘述。他非常震驚,他經歷了一段迷失方向、無意義和自我隔離的時間。他走入內心,逃避社會交往。這些跳高者的畫面揮之不去,他的密友拉姆齊在他的懷里死去,留下了令人心碎的景象,使他無法前進,也無法后退。
9·11恐怖襲擊給美國人民造成了文化創傷。當一個集體的成員感到他們卷入了一些可怕的事情,這對集體的認知造成了損害,文化創傷就會發生。這場災難已經在集體意識中深深扎下了根。 “白襯衫”形成了小說中反復出現的“倒下”的意象。其寓意不言自明:在9·11恐怖襲擊中死去的人已經倒下,一些活著的人心理上正在倒下,另一些人正在慢慢死去。這部小說令人震驚地提醒我們,全球恐怖主義威脅著普通人的身心健康,將他們帶到了心理和精神墮落的邊緣。像其他無數遭受恐怖襲擊的家庭一樣,基思一家在9·11之后所經歷的痛苦經歷,反映了整個美國的文化創傷。基思的身體漸漸康復,他無法從創傷中解脫出來,被抓住了在現實與幻想之間。它反映了紐約人、美國人、甚至全世界人因恐怖襲擊而遭受的文化破壞,描繪了襲擊對普通人心靈的負面影響,不斷提醒人們恐怖主義的危險。資本主義社會人人都在墮落。雙子塔在第一次撞擊時就倒塌了。它是這對美國人的優越感和堅不可摧是毀滅性的打擊。成千上萬的人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生命。隨著世界貿易中心的崩潰,美國人的基本信念也崩潰了。這與其說是一種深思熟慮的反映,不如說是一種慌亂,一種記憶的下降,她所見過的城市,人群和炎熱。這種景象摧毀了堅不可摧的錯誤感覺。它終結了美好的舊日時光,讓人們的期待變成了幻想。它阻止了他們前進的腳步,摧毀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他們以前對世界、對人、對事的認識,不能指導以后的生活。
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中所儲存的,是其選擇性記憶的結果。這在美國尤其如此,在那里,國家的利益往往被絕對化,與自由、民主和進步的理念不相容的經驗被排除在國民記憶之外。當談到其他國家時,美國的精英們使用一系列散亂的策略來創造一個虛幻的概念,即完美的自我作為對邪惡的他者的對抗。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國以其先進的技術主導了全球市場。這樣的繁榮給美國人提供了對未來的輝煌設想,而和平的形象被精心策劃的911襲擊所顛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對被壓迫國家和美國的消極態度引發的美國在全球問題上采取的強硬立場。9·11之后,美國人遭受了嚴重的精神痛苦。被劫持的飛機不僅摧毀了雙子塔,也粉碎了美國優越性和刀槍不入的基本假設和幻想。德里羅試圖通過記錄事實來喚起真正的悲痛。面對導致9·11恐怖襲擊的社會現實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德里羅對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待異質文化,實現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進行了建設性的思考,表達了他對人類生存狀況的倫理關懷,傾聽他人的聲音,是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多元共存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Alexander, J. C. Trauma: A Social Theory. London: Polity Press, 2012.
[2] De Lillo, Don. Falling Man. New York: Scribner Book Company, 2007.
[3] 陳全黎.“文化創傷與記憶倫理.” 文化研究, 2013: 208-226.
[4] 張加生.“從德里羅“9·11”小說看美國社會心理創傷.” 當代外國文學, 2012: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