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中心環節,而語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的職業道德、使命感、責任感和專業知識,同時也取決于它是否能充分發揮語言藝術魅力,去感染吸引學生,是否能駕馭好自己的語言去控制課堂教學。那么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應該是指什么?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教師的口頭表達語和體態語。
關鍵詞:口頭語言 體態語言 課堂語言 心靈語言
一、在口頭表達語言方面,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才可實現教學語言的藝術價值
(一)優美、生動、形象,富于感染力。一堂富有感染力的課,好比一個飽含各種色彩的舞臺,教師應該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優秀演員。他的語言應該優美、生動、形象、貼切,可以巧妙地運用詩、詞、歌賦,以及名言、警句、格言等。同時應能夠充分利用語言優美的節奏變化,在音速、音高、語調等方面,結合情景講究運用之技巧,給學生以美的感受。
(二)機敏、靈活,富有幽默感。教學實踐證明,一個教師能否使學生對他的課產生濃厚興趣,不僅取決于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取決于其人格魅力,而幽默感是這種為學生所期盼的人格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教師不失時機的幽默語言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緩解大腦的緊張和疲勞,使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變得輕松愉悅,從而使他們對這樣的課堂充滿濃厚的感。
(三)準確、嚴密、富有邏輯性。課堂教學語言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言語行為,它是科學知識的傳播形式,所以這種語言必須具有準確性。一、不可模棱兩可,自相矛盾,使學生無所適從。二、不可拖沓冗長,缺乏適當的停頓,使學生喪失注意力。另外,還要擅用同義形式、肯否轉換、因果推論等邏輯推理方法,來強化自己的教學內容。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四)注重交流,富有啟發性。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所以教學絕不是教師單純演說的“獨角戲”,無論何種課型,能在良好的交流氣氛中進行,都是學生吸取知識的好途徑。在課堂上,教師不只應會教,也應該會問;學生不只應會學,也應會思考。只有注重交流,注重啟發學生思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體態語是一種借助于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無聲語言。教師要善用體態語來幫助自己的課堂教學
(一)在課堂上教師的目光要莊重柔和。當教師注視學生時,學生常會感受到一種情感的傳遞。對于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教師常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信任、贊賞與期望的目光;對于那些不喜歡發言,反應較慢的學生,這種目光則變得焦急和疲憊。這正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目光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師注視他們的目光應莊重而柔和,充滿向學生傳遞嚴格要求與鼓勵其進取的信息。切不可注視成績好的學生或只埋頭講課,根本不去注視學生。這都會引起學生的心理失衡。
(二)在課堂上教師的身姿要挺拔、精神飽滿、位移要適中。一個教師在課堂的形象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影響,所以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首先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無論自己有多少煩惱也不可傳遞給學生們。而要面帶微笑、精神飽滿、身姿挺拔的走進教室。另外,教師在教室中的位移要適當。不能只站在講臺上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也不能頻頻的在教室中走動,尤其是在學生們思考問題的時候,這樣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只有在提問、討論、間歇時適當的走到學生們的中間,才可有效的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三)手勢語要簡潔、準確。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使用手勢語,可以摒除單純口頭語言表達的單調性和抽象性,可使學生增強注意力。但是如果有意或無意的使用得過多過濫,則會干擾學生的視線,破壞他們的學習情緒。所以手勢語的使用一定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同時考慮學生的情緒情況。
三、心靈語言是教師于孩子們之間的靈魂對話,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是上的心靈感應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切良性教育的前提,我是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特崗教師,看學生們就像我的弟弟妹妹們一樣,把培養他們健康成長作為我的歷史使命。我沒有什么成功的經驗,也沒有出色的教學手段,但我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我從心里面喜歡他們,他們進步了我就非常快樂,他們退步了或者犯錯誤了我跟著他們一起痛苦。一開始避免不了和學生們發生沖突,但時間久了以后,孩子們逐漸認識我、了解我、認可我,我們不但是師生,課下也成為朋友,久而久之我們之間達到;相互尊重相互認可的程度,一個手勢或者一個眼神就能表達心靈的情感,甚至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程度,教育的效果就事半功倍。
總之,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是值得每位教師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能否正確使用課堂教學語言是當好一名教師的基本條件。
參考書目
竇桂梅《課堂語言藝術性的研究》和《教學語言藝術》
2009年四川出版集團和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