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舞團委是一支充滿活力、團結友愛、具有高度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的集體,本著“明德、悟真、精藝、致美”的院訓,將學院“站穩講臺,兼工舞臺,德藝并重,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的行動指南,探索出了“一個中心、兩大品牌、三個系列活動、四支隊伍建設”的新型“團委書記抓團建”模式。
一、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為中心,強化理論學習深度
我院團委立足音樂、舞蹈學生的專業特色和亮點,通過集中學習、聆聽音樂黨課、觀摩紅色舞蹈劇目、舉辦文藝展演等形式,開展多元化黨史理論學習。
帶領黨團優秀學生在院內成立“學生黨史宣講小分隊”,分年級、分批次、分時段進班級、社團、學生組織開展了共27場宣講活動,進一步深化了全院學生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認知,強化了對共產黨和偉大祖國的情感認同。
二、努力依托團委、教研室“兩個平臺”,輻射成果轉換廣度
(一)黨建帶團建,團建促班建,構建活動育人新體系。
一是為學生建立“音舞學子領航一表通”,密切關注并引領青年、團員、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向黨組織靠攏,確保黨員的發展均來自群團組織推優;二是將主題班會、團日、黨日活動勾股相聯,努力打造了音舞黨史微講堂、紅色放映廳、經典誦讀站、文化傳聲筒四個主旋律IP;三是依托“學生黨史宣講小分隊”、“紅色影視線上資源庫”、“書香閱音”讀書交流會、多功能表演廳,充分發揮黨員帶團員、團員帶青年的示范引領效應,融合線上、線下雙軌道學習和觀摩形式,承辦了貴州師范學院“黨的故事我來唱”建黨百年經典歌曲歌唱大賽、協助學院舉辦“學史感恩,藝心向黨”系列主題活動等。作為校領導定點聯系的我班團支部已連續兩個學期圍繞“四史學習”開展主題團日展演活動,校領導均親自蒞臨現場觀看與指導。
(二)將團委建在專業上,探索“團建/思政+X”教研模式新方法。
作為團委負責人兼學院理論教研室主任,我致力于將團委建在專業上,積極探索出了“團建+管理”、“思政+教學”、“團建+科研”的教研模式新方法。
1.“團建+管理”。始終將“團支部標準化建設”對標教研室管理工作,從教研室工作一本通到理論教師工作量化積分考核,從試卷集中命題合理性審批到基于IBO理念下的課程達成度分析等,均嚴格審查、規范流程、標準化歸檔。
2.“思政+教學”。教研室利用見習周,結合中國音樂史、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教學法等課程內容,組織理論教師向全院團學青年開展以“建黨百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系列音樂黨課。下半年,圍繞師范認證中心工作,我院團委將團學建設、黨建思政與課程教學、合作實踐、踐行師德規范、培養教育情懷相結合,一是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納入教學設計環節,并開展課堂教學互聽互評、優秀教案分享會等教研活動,提升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深層次理解與理論性實踐;二是在學院各班團支部內開展先進教育典型事跡學習會,對張桂梅、劉秀祥、黃文秀、陳立群等先進教育典型實例進行專題學習,結合黨員旗幟與師范初心開展交流研討;三是教學效果顯著提升,我院學生獲貴州師范學院2021年度學生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貴州省第五屆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等。
3.“團建+科研”。音舞團委聯合理論教研室制定以“儺文化”為主題的2021—2022學年秋冬教研活動,目前已帶領團學青年在銅仁德江、印江等地開展田野調查,通過實地觀察、音樂文獻收集、口述史研究、數字化記錄等一系列舉措,力爭搶救一批“儺堂戲”儀式音樂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二是秉承把雙腳踏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在大地上,立足學術前沿,形成諸多在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其中,本人堅持團建科研一手抓職責,本年度,順利完成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結項結果良好,主持2021年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課題一項、教育廳高校共青團課題一項、參與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課題一項、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課題一項等。
三、深入開展“三個系列”活動,提升第二課堂高度
在開展“團內常規系列活動”中,發揮音舞學生專業所長,開展藝術創作、學術交流、對外演出、觀摩展演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精品團日活動。
在開展“特色亮點系列活動”中,師生黨員、團學青年積極參與了貴州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團省委“黔貨出山,直播帶貨”大賽、省教育廳“云端快閃,紅色歌曲接力”、全省征兵晚會、全省防艾主題演出、省廣播電視局“V貴州·紅色聲浪我來傳唱”視頻征集、省文聯、省文旅廳、貴州電視臺主辦的“唱響紅色經典,慶祝建黨百年”云歌詠比賽、“永遠跟黨走·舞心向黨” 貴陽市文藝展演、慶祝建黨一百周年主題晚會、“在一柒”貴陽大劇院2021屆舞蹈專業畢業匯報演出、老年節活動、第二屆“教學節”、迎新晚會等,表現突出,校內外好評不斷。
在開展“志愿服務系列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團學青年開展春暉行動、“三下鄉”、義務支教、防疫等志愿服務活動。
四、牢牢抓實“四支團隊”建設,夯實組織基礎厚度
依托院團委學生會、學生黨支部、“炫美陽光”志愿服務隊、學生科研創新團隊這四支隊伍,以加強群團建設為抓手,夯實組織基礎厚度,促進內涵式轉型發展。其中,由學生黨員、團學青年組成的“炫美陽光”志愿服務隊有幸在剛剛公布的2018—2020年度全省優秀志愿者、團隊評選中,榮獲由團省委、省精神文明辦、省民政廳聯合授予的貴州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我院團員學生趙重瑋獲貴州省“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本年度,本人積極組建“學生科研創新團隊”,在指導學生科研及創新創業類項目、競賽方面,均有了“質”的突破。一是在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方面,本人指導三位學生獲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立項,三位學生獲參與本人教師科研項目各立一項,全院立項的8個項目中,本人指導學生立項6個;二是在創新訓練項目立項方面,本人指導學生獲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兩項、省級兩項、國家級一項;三是在創新創業類競賽方面,本人指導學生團隊獲第十一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校賽三等獎、指導學生獲第十一屆“挑戰杯”貴州師范學院校賽一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省賽三等獎三項等。
音舞團委接下來將繼續在“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三個系列活動、四支團隊建設”的新型“團委書記抓團建”模式下展開團建工作內涵式發展路徑探索,力爭以團學教師為龍頭,集結黨團、青年學生群體力量,以黨建思政、團學建設、教學科研、實踐活動為抓手,凝練團委工作亮點與特色。
作者簡介:舒然,女,仡佬族,出生年月:1989年5月13日,籍貫:貴州貴陽,工作單位:貴州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碩士研究生,講師,單位所在地: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高新路115號,郵編:550000。項目來源:2022年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共青團一般課題,項目名稱:《創新高師院校“思政+音樂”美育團建模式內在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GQTyb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