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婧,季 春,汪小星
(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8)
近年來,國家、省、市都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到戰略性的高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速度。高新技術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是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其發展狀況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產品供給質量,是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1]。同時,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科技型企業的優秀群體,是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促進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對加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2]。
經過多年努力,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當前南京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重點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兩個中心”。而電子信息領域一直是南京市的重點支柱產業之一,該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不論是數量上還是實力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因此,進一步全面了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加快推動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每年南京市都向國家科技部上報“火炬統計調查”數據,反映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整體發展情況。火炬統計調查主要包括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調查、國家級高新區外的高新技術企業調查、產業集群等眾多調查對象。高新技術企業的調查內容有企業的基本概況、經濟概況、人員概況、企業科技活動概況、企業科技項目概況等[3]。本文通過抽取火炬統計調查系統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相關指標數據,對南京市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評價。
一直以來,在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中,電子信息領域作為南京市重點產業之一,該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全市總量上占了較大比重。2018年南京市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共計1 268家,2019年2 088家,較2018年增長64.7%,2020年3 032家,較2019年增長45.2%,3年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占南京市火炬高企統計數量的40.6%,44.6%,46.3%。由此可見,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主力軍,因此,電子信息產業健康長久的發展,對于提高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體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1 科技活動人員和科技活動經費的投入情況分析
對于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創新發展離不開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從圖1反映的趨勢來看,科技活動人員和經費的投入每年都有平穩增長,其中,科技活動人員,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17.0%,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28.3%;科技活動經費,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21.9%,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26.2%。這也符合每年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增多的趨勢。

圖1 2018—2020年科技活動經費和科技活動人員情況
2.1.2 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和人員工作量投入情況分析
圖2展示了2018—2020年3年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和人員工作量投入的情況。其中,科技項目經費投入,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24.7%,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23.3%;科技項目人員工作量投入,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27.0%,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30.4%。從圖中趨勢可以看出,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和人員工作量投入保持了穩步的增長。

圖2 2018—2020年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及人員工作量投入情況
2.1.3 科技活動人員學歷構成情況分析
圖3反映了企業科技活動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數及占比情況。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數,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24.0%,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28.0%。同時,從圖中反映的占比情況可以看出,在科技活動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占比一直較高,可見,科技活動人員整體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素質。

圖3 2018—2020年科技活動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
2.1.4 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析
圖4反映的是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2018年為10.1%,2019年為13.1%,2020年13.4%,可以看出,占比均在10%以上,這也符合高新技術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的特質。

圖4 2018—2020年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
從上述科技投入的指標來看,2018—2020年,企業在科技投入方面都保持了較穩定的增長,基本與企業數量的增長保持了同步。
2.2.1 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分析
圖5反映的是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19年較2018年增長8.9%,2020年較2019年增長49.4%;發明專利授權,2019年較2018年增長26.0%,2020年較2019年增長58.0%。

圖5 2018—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
2.2.2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分析
圖6反映的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其中,2019年較2018年增長12.3%,而2020年較2019年下降了84.6%。究其原因,2020年由于受到國內外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的雙重影響,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出口受到了很大影響。

圖6 2018—202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
2.2.3 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其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的情況分析
從圖7反映的趨勢可看出,2019年新產品銷售收入較2018年增長了16.0%,2020年較2019年下降了36.4%。而3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3.5%,56.4%和31.5%。2019年較2018年年,在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其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上都有較小幅度的上升,但到2020年又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可能是由于之前所提到的新冠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導致了新產品出口的銳減,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收入。

圖7 2018—2020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占比情況
2.2.4 擁有軟件著作權情況
從圖8可以看出軟件著作權的擁有量在3年中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2019年擁有軟件著作權較2018年增長64.4%,2020年較2019年增長57.5%。

圖8 2018—2020年擁有軟件著作權情況
從上述的科技投入和產出指標的發展趨勢中,可以看出南京市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企業對于科技活動及項目的投入力度不足。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迭代日新月異,不停地有新技術產生,稍有停滯就會落后,可是仍有不少企業并不重視科技投入。2018年有388家企業的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業總量的30.6%;2019年有567家企業的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業總量的27.2%;2020年有761家企業的科技活動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業總量的25.1%。而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可見不少中小型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問題。
(2)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足。電子信息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但還是存在很多企業專利保護意識不強、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比如,2018年,1 268家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有656家企業當年沒有申請專利,占企業總數的51.7%;2019年,2 088家企業中有1 253家企業當年沒有申請專利,占企業總數的60.0%;2020年,3 032家企業中有1 808家沒有申請專利,占企業總數的59.6%。由此可見,還是有不少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夠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3)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不夠完善。面對突發的公共事件,比如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欠缺風險防范機制和預案,導致不少企業整體工作進度停擺,給企業造成了不少損失。
鑒于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以下3個方面的建議。
(1)企業要加強對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和投入強度。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因此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要不斷學習新技術,研發新產品,緊跟市場的需求。同時政府主管部門要出臺配套措施,用來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如2020年,四川省就出臺了《四川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后補助實施暫行辦法》,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企業要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積極申請專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也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力度,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導、培訓企業積極做好知識產權相關工作。如2019年,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提高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效率、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處力度、降低知識產權創造和應用成本、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水平,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
(3)企業要完善風險防范機制。經過此次疫情的考驗,企業要提高自身面對疫情、災情時的應急能力,在做好保障員工利益的同時將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政府要加強對于企業的幫扶力度,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疫情下、災情下的用工難、原材料短缺、產品滯銷等問題。如2020年,浙江省出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關于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了要降低小微企業要素成本、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和金融支持等措施。這些措施對幫助和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維護社會就業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