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坤 楊志明 曾林






摘要 為篩選出適應南方秈稻區雜交水稻新品種,鑒定評價了不同雜交水稻品種的產量、農藝性狀、穗部性狀、經濟性狀、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項指標。結果表明,良相優2028、湘兩優529、青優香九下一年應進入生產試驗;深兩優1133、川優616、嘉禾優7號建議下一年繼續開展試驗;其他品種不宜在保山試驗。
關鍵詞 雜交水稻;新組合;比較試驗;保山市
中圖分類號 S 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3-003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11
Screening Test of the New Varieties of National Hybrid Rice Consortium
YANG Li-kun1, YANG Zhi-ming1, ZENG Lin2
(1.? Longyang District Pupiao Town Agricultural Center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22;2. Longya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Institute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proper new varieties of hybrid rice in Indica rice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we evaluated the yield, agronomic characters, ear characters, economic characters, growth period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hybrid rice varieties. Result showed that Liangxiangyou 2028, Xiangliangyou 529 and Qingyouxiangjiu should be used for production test next year. Shenliangyou 1133, Chuanyou 616 and Jiaheyou 7 should be used for further test next year. And other varieties were not suitable for test in Baoshan City.
Key words Hybrid rice;New combination;Comparative test;Baoshan City
基金項目 國稻科企水稻聯合體項目(農辦種〔2015〕41號)。
作者簡介 楊麗坤(1970—),女,云南保山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通信作者,高級農藝師,從事玉米栽培和育種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5-12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各國、孟加拉、日本、韓國等國家以稻米為主食,地球約有26億人吃稻米。2009年,國內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占水稻年總種植面積的59%左右,且已有40多個國家或地區引進中國雜交水稻[1]。雜交水稻的推廣應用為解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2]。因此,高產廣適雜交稻新品種的選育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雜交水稻品種篩選在國內已有許多報道[3-7]。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楊志明等[8]的雜交秈稻新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內優616、紅云優2602、明兩優164、閩兩優1號、宜優149、內優2138可于2019年進入生產試驗;旺兩優1號、紅云優2115、泰豐優907在2019年進行進一步試驗;其他品種不宜在保山試驗。這些研究結果雖然為水稻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但是還沒有在生產上應用。鑒于此,筆者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中國水稻研究所聯合體雜交秈稻新品種區域試驗,意在篩選出適應秈稻地區的雜交水稻品種,提供大面積生產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交通便利的蒲縹鎮雙河社區綠竹寨組(24°58′53″N,99°2′9″E)進行,該地海拔1 360 m,年均溫17.5 ℃,降雨量966.5 mm,年日照時數2 307.4 h。土壤潴育水稻土,排灌條件好,肥力上等,前作蠶豆,鮮豆莢17 300.0 kg/hm2。
1.2 參試品種
參試水稻品種共10個,品種類型及選育種和供種單位見表1。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4 m2(長4.94 m、寬2.70 m),實行等行距種植,行距27.0㎝,株距19.0㎝,每叢插秧單苗,每苗帶1蘗及1蘗以上,基本叢16.9萬/hm2,基本苗21.0萬/hm2以上。觀察記載按國家長江上游中秈稻遲熟組聯合體試驗實施方案執行。成熟時,各重復、小區、品種分別實收,稱重記產、曬干考種分析。
1.4 田間管理經過
1.4.1 育秧及秧田管理。秧田面積50.5 m2,采用濕潤育秧方式,2018年3月5日灌水,3月10日人工深翻秧田,施腐熟廄肥30 000 kg/hm2、45%復合肥(N∶P2O5∶K2O=15∶15∶15)750 kg/hm2、尿素75 kg/hm2培肥秧田。播種量22.5 kg/hm2,3月17日用使百克0.075 kg/hm2浸種3 d,3月20日撈起清水漂洗后催芽1 d,于3月22日播種,3月28日出苗,4月15日用高氯毒死蜱1 500 mL/hm2對水675 kg噴霧防治蟲害,4月20日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4月26日用殺蟲單0.45 kg/hm2對水675 kg/hm2噴霧防治蟲害,5月4日移栽。
1.4.2 移栽及本田管理。
試驗田面積0.15 hm2,4月15日蠶豆收后機耕曬田,5月1日灌水,5月2日機耕施廄肥22 500 kg/hm2作底肥,5月3日機耕人工平整后,施中層肥(水皮肥)40%水稻專用控釋配方肥(N∶P2O5∶K2O=24∶6∶10)600 kg/hm2 和16%普通過磷酸鈣750 kg/hm2,于5月4日移栽。5月15日返青,5月16日施分蘗肥與化學除草,用18%野老除草500 g/hm2與尿素37.5 kg/hm2、硫酸鉀75 kg/hm2拌勻撒施于田間,施肥與除草同時進行;6月23日施穗肥尿素37.5 kg/hm2、硫酸鉀37.5 kg/hm2。試驗田防蟲不防病,6月10日用60%滅飛·10%絕虱防治稻飛虱;7月5日用52.25%對決·高氯毒死蜱對水噴霧防治稻飛虱;7月23日、8月1用好衛稻25%唑啉·毒死蜱對水噴霧防治三化螟。田間水分采用干濕交替的管理方法。視品種熟性,于9月17日統一分重復、小區、品種分別實收,稱重記產、曬干烤種分析。
1.5 數據處理
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方差分析[9],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產量比較
由表2可知,良相優2028產量最高,為11 719.1 kg/hm2,較對照F優498增產1 451.7 kg/hm2,增產比例14.1%,與湘兩優529相比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與青優香九、F優498(CK)、深兩優1133、川優616、嘉禾優7號、泰優553、華浙優210、青香優261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次是湘兩優529,為10 894.6 kg/hm2,較對照F優498增產627.2 kg/hm2,增產比例6.1%,與F優498(CK)、深兩優1133、川優616 、嘉禾優7號、泰優553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與華浙優210、青香優261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產量第3位的是青優香九,較對照F優498增產289.8 kg/hm2,增產比例2.8%,與對照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與華浙優210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與青香優261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2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比較
由表2可知,湘兩優529有效穗數最高,為357.0萬/hm2,與對照有效穗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青優香九、川優616、華浙優210、青香優261、良相優2028、泰優553、深兩優1133、嘉禾優7號與對照有效穗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嘉禾優7號穗總粒數、穗實粒數、結實率最高,與對照穗總粒數、穗實粒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結實率達顯著水平,千粒重極顯著低于對照。良相優2028穗總粒數、穗實粒數、結實率居第2位,與對照穗總粒數、穗實粒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結實率達顯著水平,千粒重極顯著低于對照。青優香九總粒數、結實率顯著低于對照,千粒重極顯著低于對照,穗實粒數接近對照。華浙優210穗總粒數、穗實粒數極顯著高于對照,結實率高于對照,但不顯著,千粒重極顯著低于對照。泰優553穗實粒數極顯著高于對照。
2.3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川優616秧田期分蘗力最強,基本苗數45.0萬/hm2,極顯著優于對照;華浙優210、良相優2028、青香優261、泰優553、湘兩優529秧田期基本苗數極顯著優于對照。川優616大田期分蘗力最強,最高苗數520.5萬/hm2,極顯著優于對照;湘兩優529 、深兩優1133、良相優2028、泰優553、華浙優210、青香優261大田期最高苗數均極顯著優于對照。青香優261成穗率最高,為84.0%,與對照成穗率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青優香九、嘉禾優7號、泰優553、華浙優210成穗率極顯著高于對照;良相優2028、湘兩優529成穗率顯著高于對照。參試品種株高均低于對照,川優616、深兩優1133與對照株高差異顯著,其他品種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青優香九穗長最長,為24.7 cm,高于對照,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嘉禾優7號、深兩優1133、良相優2028、華浙優210穗長低于對照,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川優616、泰優553、湘兩優529、青香優261顯著低于對照。
2.4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參試品種耐寒性強,生長整齊。良相優2028、湘兩優529和泰優553的雜株率均為0.4%,其他品種為0。參試品種株型半緊湊,葉色淡綠至濃綠色;嘉禾優7號和對照葉姿披垂,其他品種較挺;嘉禾優7號熟期轉色中,未倒伏,易落粒。
2.5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生育期比較
由表5可知,參試品種全生育期 174~178 d,品種間生育期差異不顯著。不同品種播種期為3月22日、移栽期為5月4日,秧齡均為43 d。
2.6 不同雜交水稻品種抗逆性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良相優2028、湘兩優529、深兩優1133、川優616對紋枯病表現為感病,其他品種對葉瘟、穗頸瘟、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表現為中抗或高抗。
3 小結與討論
水稻產量是由有效穗數、穗總粒數、結實率、穗實粒數和千粒重構成的。已有報道顯示,雜交水稻新品種民優93單位面積有效穗、穗實粒數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千粒重與產量呈正相關但不顯著,單位面積有效穗對產量的直接貢獻最大,其次是穗實粒數[10]。譚崢崢等[11]對湖南中秈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中稻產量與穗實粒數有密切的正向關系;中熟組在保持適宜穗數的基礎上通過擴充源庫,同時增加粒重和穗粒數可以達到增產目的;遲熟組通過適當減少穗數,提高粒重或增加穗粒數可以達到增產目的。對三系雜交水稻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育種研究指出,通過抗病育種防治水稻病害是有效、經濟的策略。王慧等[12]報道顯示,稻瘟病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抗病品種的培育和種植是控制該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張俊喜等[13]研究表明,稻曲病的發生不僅造成水稻產量損失,而且對人畜健康安全產生威脅。周益軍等[14]研究顯示,水稻條紋葉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害,對水稻生產造成了極大損失。這些研究是從產量構成因素、病害的單一因子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證明該研究的方式方法是正確的。該試驗結果表明,良香優2028、湘兩優529、青優香九產量高、綜合性狀優、抗逆性強,建議下一年進入生產試驗。深兩優1133、川優616、嘉禾優7號產量較對照F優498低,但綜合性狀優、抗逆性強,建議下一年開展進一步試驗。泰優553、華浙優210、青香優261建議下一年不宜在保山試驗。
參考文獻
[1] 張景欣,楊祁云,王慧,等.三系雜交水稻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育種研究進展[J].雜交水稻,2009,24(5):1-6.
[2] 李晏軍.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發展研究(1964~2010)[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0.
[3] 李衛東,陳祖方,吳先浩,等.衡南縣適種雜交中稻品種篩選[J].作物研究,2019,33(3):177-179.
[4] 趙其兵,金彥剛,夏中華,等.江蘇淮北地區雜交水稻品種篩選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7):92-93,157.
[5] 張永蘭.2019年永定區雜交水稻晚季新品種篩選試驗[J].福建農業科技,2020(8):17-21.
[6] 周才斌,曾蓋.長沙縣優質雜交中稻新品種引進及篩選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20(11):7-11.
[7] 汪華春.雜交中燦新品種篩選[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1):34-35.
[8] 楊志明,曾林,鄂晶泉.雜交秈稻新品種篩選試驗[J].云南農業科技,2021(1):17-20.
[9] 馬育華.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127-128.
[10] 姜萍,甘雨,涂敏,等.雜交水稻新品種民優93豐產穩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6):20-23.
[11] 譚崢崢,魏中偉,馬國輝.湖南中秈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5,29(5):463-467.
[12] 王慧,周桂香,陳金節,等.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進展與展望[J].雜交水稻,2014,29(6):1-5.
[13] 張俊喜,成曉松,宋益民,等.中國水稻稻曲病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1):234-240.
[14] 周益軍,李碩,程兆榜,等.中國水稻條紋葉枯病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5):1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