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高校的外環境營造水平逐漸成為高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體現。水景設計是高校在環境營造中十分活躍的一方面,其靈動、潔凈、清雅等特性使其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從水生植物方面介紹了其在高校環境營造中的應用原則、方式和條件,總結了水生植物在水景設計乃至營造優良校園文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當下高校在水生植物種植方面所遇到的一些問題,為今后高校在環境營造中運用水生植物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建議。
關鍵詞 水生植物;水景;校園文化;環境生態
中圖分類號 S 7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3-010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27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Ya-h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the level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running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terscape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os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ility, cleanliness and elegance make it occupy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conditions on applic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mmarized the importance of aquatic plants in waterscape design and even in building a good campus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se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quatic plant;Waterscape;Campus culture;Environmental ecology
作者簡介 楊亞涵(1994—),男,江蘇南京人,研究實習員,碩士,從事景觀設計與園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10
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古往今來,人們賦予了水“德、仁、義、智、勇”等道德品質。面對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高尚使命,高校作為強有力的推進陣地,其對于水的改造與運用,在育人的全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生植物不同于硬質景觀和其他觀賞植物,在高校環境營造時不論是從造景效果還是生態建設抑或育人價值等方面,水生植物都具備其獨特的優越性。因此,高校在美化校園環境及建設校園文化時,應注重水生植物的應用,其不僅可以使得高校的水景更加靈動,給予單調的水面注入活力,還可以滿足師生的視覺和精神需求,培養高尚道德情操,觸發師生寓情于景,激發創新創作的動力與靈感。
1 水生植物的分類與選擇
1.1 水生植物的分類
水生植物是不同分類類群為適應水環境因子而演化出的某些生態學特征具有趨同性的一類植物。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專業背景及研究內容、領域和區域的不同對水生植物有不同的認識,給出不同的定義[1-4]。國內學者陳煜初等[5]從應用角度出發,結合水生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特點給出的定義是水生植物是指植物體部分或全部長期生活在水中或潮濕土壤中,并能完成繁殖循環的一類植物。
水生植物種類豐富,數量繁多,按其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可分為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它反映了水生植物對適應水環境的演化過程和特征,簡潔明了,對應用有直接的指導作用[5]。挺水植物根系一般生長于水體底部污泥中,莖葉挺出水面,是裝飾水體景觀的主要材料,常見的有蓮屬、再力花、黃菖蒲等[6];漂浮植物的根系懸垂于水中漂浮不定,其莖葉或葉狀體漂浮于水面,常見的有大漂、浮萍、鳳眼蓮等[7];浮水植物的根狀莖發達,花大、色艷,無明顯的莖或莖細弱不能直立,而它們的體內通常儲藏有大量的氣體,使葉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常見的有王蓮、睡蓮、萍蓬草、芡實等[8];沉水植物的根、莖、葉全部在水中,因為該類植物的通氣組織特別發達,所以在水下空氣比較稀薄的環境中也生長發育良好,如金魚藻、眼子菜、苦草、伊樂藻、大水芹、黑藻等[9]。濕生植物的根系常扎在潮濕的土壤中,耐水濕,短期內可忍耐被水淹沒,常見的有垂柳、水杉、木芙蓉、千屈菜等[10]。
1.2 水生植物的選擇
世界上共有87科407屬可被認為是水生植物[11]。我國水生維管束植物總計61科145屬400余種及變種,具有觀賞利用價值的有31科42余屬115種,廣泛分布在海拔350 m以下不同緯度的水域中[12]。近年來,我國各地都有不少對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多樣性及其引種評價的研究,給當地高校選擇種植觀賞性好、適宜性強的水生植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林敏[13]對10種引于湖北武漢的觀賞荷花進行了評價體系的建立,結果表明,“西湖紅蓮”和“紫羅蘭”這2個品種具有較高的引種價值,為觀賞荷花在福州城區園林造景建設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宋良紅等[14]在鄭州地區對63種水生植物進行了引種適應性評價,得出醉魚草、千屈菜、水燭、花葉蘆葦等40種水生植物生長優良,并能正常開花結實,具有園林觀賞、應用及推廣的價值。任啟飛等[15]篩選出了10種適宜貴州園林水景應用的水生植物。
2 水生植物在高校環境營造中的應用
2.1 應用原則
高校的環境不同于市政、公園或其他景區,想要水生植物盡可能地在校園中發揮價值和作用,就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水景資源,為水生植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和條件,結合多種配置形式,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整體規劃,拓寬布局的視野,不局限于某一片水域或某一種植物,水生植物不能成為一個孤星閃耀的焦點,而是根植于水中,與周邊環境相聯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邊的各個因素。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還需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2.1.1 適應環境原則。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和各地對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斷擴大,不少高校面臨著校區土地面積、建筑面積嚴重不足的態勢。新建甚至異地新建校區的大學越來越多,由于高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有些高校的分校建立在郊區甚至是偏遠的山水地區,其在應用水生植物造景時應遵循適應性的原則,只有適宜當地的氣候環境,水生植物才可以獲得最優的造景效果,同時還可以展現當地的地域特色和本土風情,避免高校間出現如出一轍的情況。華南地區的高校在應用水生植物時應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水熱資源,如在種植睡蓮時,可以優先考慮花色艷麗、形態優美的熱帶睡蓮。我國北方,冬季寒冷,對水生植物的抗寒性有很高的要求,可應用的水生植物種類較少[16],如野芋、三白草、梭魚草、再力花、石菖蒲、海芋、王蓮、水罌粟、大藻等在南方應用比較普遍,北方則很少見[17]。長江流域已報道分布的水生維管植物共有298種,隸屬于52科121屬,占我國水生維管植物物種數的57.6%,是我國水生植物多樣性重要區域,其中長江中游流域的物種多樣性最高,說明長江流域適合多數水生植物的生長[18]。
2.1.2 協調一致原則。
要重視水生植物與水域形式、建筑風格和校園環境的協調一致。高校的環境風格與其地理位置和歷史人文息息相關。水木清華、荷塘月色,清華大學的主體所在地便是我國著名古典園林——清華園;蘇州大學擁有多處古代園林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和私家園林特色,其獨墅湖校區的炳麟圖書館便是參照水晶蓮花而建;獨具嶺南風情的中山大學、民國建筑林立的四川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則以徽派建筑為主體,構成了山水環抱、山明水秀的畫里景觀[19]。總之,在自然式的水域或古典園林風格的校園中,河岸的邊界線變得蜿蜒曲折、變化自由,在種植水生植物時可選擇睡蓮、荷花、黃菖蒲等,以自由散置或成片種植的形式體現其抽象隨性、柔滑幽美的風韻;在規則式的水域或現代化風格的校園中,一般需保持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高度相對一致,使其與梭魚草、千屈菜、鳳眼藍等形成高低錯落的層次感,或通過用對稱的線條或幾何圖形的種植形狀給人一種嚴謹縝密、富有規則的構圖感。
2.1.3 合理搭配原則。
在前期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搭配的合理性。不同生活類型的水生植物互相搭配,使其呈“臨水—挺水—浮水—沉水”階梯式排列,給人很強的高低錯落、井然有序之感。色彩搭配需制訂相應的配色方案,突出一定的主題,如需營造純潔樸實、清新典雅的環境氛圍,在挑選水生植物時不宜使用過分鮮艷的水生花卉,宜選用純色或淡色進行搭配。需注意季節的更替變化,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進行水生植物的搭配,如春季荇菜返青,鳶尾開花;夏季是睡蓮、荷花等水生花卉的最佳觀賞時期;秋季蘆葦開出灰褐色的花,可搭配銀白色花的蒲葦和秋色葉的水杉。不同香味的水生植物種植距離不宜過近,可單獨成片種植,如在熱帶地區的高校引種臺灣九品香水蓮時可以成片種植,這樣既可以使來觀賞的人們享受視覺盛宴,又能盡情陶醉在濃郁的花香中。植物搭配時還需注意種植密度,做到疏密相間,如花葉水蔥、花葉蘆竹、馬藺等密集叢植,睡蓮片植,王蓮點植即可達到理想的觀賞效果。動靜結合也是在搭配時需要考慮的,如果是動態水景如溪流、疊水瀑布、噴泉等,考慮到水生植物受水的流動性的影響,可在岸邊選擇濕生植物以烘托水的動態美。
2.1.4 突顯特色原則。
高校的學科特色不同,其運用水生植物造景時所選用的植物種類也有所講究,園藝領域作為農林類高校的優勢學科應重視科普知識,充分展示種質資源的多樣性,農學院亦可種植菱角、茨菇、菜用睡蓮和藕蓮等;藝術類院校可多種植睡蓮、荷花等,其花色富于變幻,形態優美抽象,更易激發學生對于色彩的運用和對美的審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古代詩人見水生植物留下諸多著名篇章,《詩經》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蘆葦,“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荇菜,可見文科類高校種植水生植物更易使學生睹物思情,培養濃厚的文藝氣息;以醫藥學領域見長的高校,可選用石菖蒲、芡實、澤瀉等水生藥材類植物;體育類和理工科類高校可以營造嚴肅活潑、律動可愛的氛圍,在種植水生植物時應注重選用規則式的形式,修剪時應講究對稱整齊。
2.2 應用方式
水生植物并不適合單獨造景,想要水生植物在高校中配置得合理,就必須充分結合一定的方式,使其與周邊植物、景觀等有機緊密結合,才能使其在高校中的應用顯得更加順理成章。高校是一個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地方,具有濃厚的文學和藝術氣息,毫無道理和寓意地強行應用,縱使花開得再美也只是起到了裝飾作用,優柔華貴顯得蒼白無力,水生植物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得不到體現。
2.2.1 結合景點命名。
我國的古典園林總是離不開文人墨客的題字題名,優美的景配上典雅的文字方能兩全其美。水生植物憑借著其獨具特色的造景優勢,受到了各方名人的青睞。杭州著名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承德避暑山莊七十二景中的“觀蓮所”“采菱渡”“萍香泮”;蘇州拙政園一直保持著以植物景觀作為題景素材的傳統,其中“遠香堂”和“荷風四面亭”即是因荷而得其名。高校為展示其校園景觀,建設特色的歷史人文和校園文化,往往在校慶等活動期間向社會各界征集評選“校園十景”等活動,在種植水生植物時可以結合景點命名的方式,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藕舫園的“藕舫疊幽”,南京工程學院天印湖的“天印清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書海風荷”等。
2.2.2 結合植物配置。
靠近岸邊臨近水面的濕生或濱水植物,如鳶尾、萱草、玉簪、馬蹄蓮、水芋、大花美人蕉等是點綴動態水景的重要材料,給人一種水的延續感,不過單獨存在略顯單調,往往需要搭配一些睡蓮、雨久花等水生觀賞花卉,方顯相得益彰、兩全其美。如果岸邊恰好種植了碧桃和垂柳,為了配合“桃紅柳綠”之美意,點綴一些銅錢草、鳳眼藍等水生植物不失為錦上添花、添精加彩之筆。水杉、楓楊和楊樹等這些高大喬木種在水岸邊,可營造出一種由陸向水的過渡感,但其過于高大、生硬,讓人覺得壓抑郁悶,在岸邊搭配一些水蔥、菖蒲、香蒲等,既柔化了木質的堅硬,又緩和了水陸交界的違和感。
2.2.3 結合景觀建筑。
在水景設計時,往往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在河岸邊設置一些親水設施,從而提供人與自然相互交流、和諧相處的機遇。曲折輾轉的木棧道、流水之上的拱橋、半圓或扇形的觀景平臺給師生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散步、聊天約會的場所,在完成了一天的學習和科研任務之后,可來到河岸邊撫蒲葦搖曳,聽蛙叫蟲鳴,聞荷花飄香,看水波粼粼,釋放抑郁的心情,享受美好的時光。駁岸是保護河岸和水體的一種硬質景觀,通常由高低錯落的方整石、卵石、木樁、混凝土等構筑而成,水生植物不僅可以柔化單一硬質駁岸景觀,掩蓋人工建造的痕跡,還可以使人盡可能地貼近自然,從而達到與周邊環境的和諧。亭、臺、軒、榭等建造在水邊的古典園林建筑也可輔以水生植物的種植,以達到烘托氛圍、親近自然的目的。
2.3 應用條件
水生植物在種植、生長、養護等階段都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在選擇品種時應盡量選擇本土植物,減少對外來物種的引用,避免物種間發生入侵和競爭,造成某一物種生長過剩,從而破壞造景效果和生物多樣性。光、水、溫度、土壤、氣候、種植密度等非生物因素同樣會對水生植物的生長發育和觀賞效果造成影響。
2.3.1 生物因素。
研究表明,外來入侵種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已成為僅次于生境喪失而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第2位因素[20],因此,水生植物在異地引用時需注意入侵問題,如不加以控制會對當地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再力花的侵占力強,繁殖速度快,植株根除難度大,入侵風險程度極高[21],鳳眼蓮可以在水面上形成一層致密層,降低沉水植物的可利用光資源,排擠其他水生植物,占領生態位[22]。高校在應用這一類水生觀賞植物時需要嚴格控制其生長范圍,建議以盆栽沉水或砌筑種植池的方式,避免造成滿塘瘋長單一優勢群落的現象。不少高校的水域中都飼養著天鵝、番鴨、綠頭鴨等觀賞水禽,在種植水生植物時需注意與禽鳥分離,從而避免被啃食和破壞。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有魚類尤其是較大體型的觀賞錦鯉等,在水生植物種植初期時有啃食幼葉、翻泥起根等現象。
2.3.2 非生物因素。
光照對于水生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每年4—10月生長發育的階段。水生植物根據其生長習性的不同,對水位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大部分高等水生植物適合生長于100~150 cm的水深范圍內[23],濕生植物只需土壤保持濕潤狀態,而沉水植物則必須要求水位要高于全株,使其莖葉能夠浸沒于水中自然伸展;漂浮植物僅需有一定的水深使其能夠漂在水面之上;浮葉植物對水深的要求較高,水位的高低須根據其不同的生長時期進行改變,使其葉能夠自然浮于水面;挺水植物因莖葉挺出水面,一般須保持50~100 cm的水深[24]。除了漂浮植物無需底土外,栽植其他種類的水生植物,需用田土、河塘淤泥等有機黏質土作為底土。一般水生植物的種植應控制在水域面積的1/3左右,過密不僅影響觀賞效果,還會影響到水體的生態平衡。水生植物對肥料的要求不是很高,為防止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等浮游生物的暴發從而污染水質,可對其葉面噴淋化學肥料。
3 高校運用水生植物造景的價值
3.1 提升校園景觀
校園環境往往是一所高校的“門面”,能給人直觀的視覺感受和第一印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環境優美的校園總是能在招賢納才、招生引流中更勝一籌。水生植物花色豐富、形態多樣,具有出色的造景能力和極高的觀賞價值,睡蓮還被譽為“池塘調色板”[25],荷花是重要的三季有景可觀的植物,春季觀葉,夏季賞花,秋季賞蓮蓬,整個生長期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26]。水生植物不僅可以營造實體景觀,夕陽余暉配合水中折射出的倒影,微風徐徐掀起一陣漣漪,還能營造出給人無限遐想的虛幻景象。水生植物還可以搭配山石、雕塑、跌水、噴泉、游魚花鳥等,在人潮涌動、喧鬧嘈雜的環境中創造出一片宛如人間仙境般的意境美。水生植物營造的水景,給師生們提供了優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科研的環境,有利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學生認真刻苦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3.2 改善水質,修復生態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水景設計不斷被高校所應用。水生植物除了具備優良的觀賞價值外,其凈化水體、改善水質和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水生植物同其他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過濾有害物質并釋放氧氣,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提高水體的含氧量,促進水體的生態循環。1953年,德國的Dr.Kathe Seidel發現蘆葦能夠去除水體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和細菌[27],國內也有關于水生植物通過物理、化學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實現水質凈化和水生態改善方面的報道[28-29]。豐富的水生植物群落與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形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使得平靜的水面變得生動活潑,維持了校園內的生態平衡。此外,生態浮床和人工浮島等水生植物群落組合形式既能滿足校園日常的景觀需求,又可發揮一定的生態作用,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3.3 培育校園文化,踐行育人使命
環境育人,潤物無聲。水生植物不論是對于高校的外環境營造,抑或在文化內涵的弘揚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留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愛國主義名句;周敦頤贊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不隨世俗,潔身自愛的道德情操;“彼澤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則體現出大學生對待純潔愛情的美好向往;大學生多在異地求學,那么“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則能觸發學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幫助家鄉脫貧致富的美好愿望。以往高校的水域不加以改造,會成為學生投放生活垃圾的場所,通過環境整治,河道變得清澈,水生植物長得茂盛優美,滿足了學生的視覺和精神需求,培養了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學生也不會向河道亂扔垃圾,原來的“黑塘臭溝”也就變成了“清雅荷塘”。
4 水生植物在高校應用的問題和對策
4.1 應用形式單調,品種單一
有些高校在種植水生植物時僅僅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缺乏整體設計感。物種多樣性表現不強,層次性不足,多單一浮葉或挺水植物。種植睡蓮、荷花等觀賞水生花卉時,所選品種單一常見、花色單調、花型相似、花朵以單瓣或半重瓣為主,觀賞性較差。種植形式雷同,生搬硬套其他高校,與自身特色和周邊環境的關聯度不高,大多為粗放散置,缺乏藝術感。在種植時應充分結合高校的建筑、環境、學術風格,注重合理搭配,結合多種配置形式,選用適宜當地生長,且觀賞性強、綜合評價高的水生植物品種。
4.2 養護工作相對滯后
高校的綠化養護受經費、技術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養護團隊大多是后勤雇傭臨時工,責任意識不強,專業化水平不高,同一片水域甚至有多人接管,養護理念和計劃不夠合理統一。綠化養護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優質企業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難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導致高校水生植物“種植容易、養護難”的局面。需將設計構思和理論相結合,引進服務水平高、專業性強的綠化養護企業,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引進智能化水景管養系統,提高養護效率,節約人工成本。
4.3 觀賞缺乏連續性
水生植物生長受季節影響較大,高校的河塘在夏季6—9月最為熱鬧,然而水生花卉的盛開期多半與暑假重疊,導致“水墨清荷”無人觀賞的局面,浪費了觀賞資源。到了秋冬季節,植物枯萎后的殘體,如荷花、菖蒲等大量堆積水面,如果不及時清除,不僅會影響河塘美觀,還會造成水體污染。春季時,校園陸上的桃、李、梅、杏、櫻等薔薇科植物先后盛開,占據了觀賞的主導地位,而水域周圍則寂靜一片,甚至不見綠葉,影響了整體的觀賞效果。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應充分考慮水生植物生長的季相變化,冬春季節氣溫較低,水生植物多處于冬眠狀態,生物量較小,可考慮選用西伯利亞鳶尾、彩葉水芹、花葉蘆竹、石菖蒲等,冷杉、墨西哥落羽杉、云南黃馨、迎春、連翹、金枝垂柳等濱水喬灌木也可以彌補冬春季節水景觀賞的空白。
5 結語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各大高校在“雙一流”政策的背景下都處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層面的決策,使得校園水體景觀設計的生態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落實在高校的環境建設中,在合并、新建、遷址、轉設的過程中應當把綠色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建設和諧美麗的校園。面對技術差、養護難、水平低等問題,基于低碳、節約、循環理念的智能化水景養護管理系統還將得到進一步應用和推廣。隨著生態美學在世界的發展,今后的水景景觀必然要向水體景觀與生態系統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向水體景觀及其周圍環境生態系統保護方向發展[30]。
面對高校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想要脫穎而出,就應當充分重視校園環境這個最直觀的因素。水生植物憑借著其豐富的蘊意內涵、優質的生態功能以及獨特的造景能力,是高校營造校園文化,提升校園環境和底蘊的必備素材之一。在校園內種植絢麗多彩、婀娜多姿的水生植物,通過舉辦戶外寫生、郊游留感、健身漫步等活動,使得師生們真正去接觸、感受、融入校園環境中,從而提高師生的幸福感、提升對校園的認可度和榮譽感,構建一所溫情、暖心、和諧的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偉,鐘楊,編譯.水生植被研究的理論與方法[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79.
[2] COOK C D K.世界水生植物[M].王徽勤,等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303.
[3] 李松柏.臺灣水生植物圖鑒[M].臺灣:晨星出版社,2007:10-11.
[4] 《中國濕地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濕地百科全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85.
[5]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等.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1.
[6] 展秋菊.淺議水生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9,42(23):165-166.
[7] 侯爾勤,王曉軍,張梅,等.南京地區水生植物資源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21,223.
[8] 周玉明.水生植物造景探討[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6,19(2):71-73,78.
[9] 袁靜.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大學城水生植物應用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0):177-180.
[10] 李玉萍,孫麗娟,武文婷.水生植物資源及其在園林中的配置[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8,24(4):83-88.
[11] COOK C D K.Aquatic plant book[M].The Haque:SPB Academic Pub,1990.
[12] 趙廣琦,崔心紅,張群,等.水生植物引種的生態安全評價[J].廣西植物,2009,29(4):488-492,509.
[13] 林敏.基于層次分析法觀賞荷花引種價值評價[J].農家參謀,2020(16):38.
[14] 宋良紅,任志鋒,李小康.水生、濕生植物在鄭州地區的引種應用[C]//張啟翔.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3).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15] 任啟飛,任少華,龍成昌,等.水生植物在貴州的引種、栽培及應用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5,35(8):32-34,62.
[16] 柳玉晶.水生植物在北方生態造景中的應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5):4-5.
[17] 吉佩佩,高祥斌,呂福堂.中國東部地區常見水生植物種類及其園林應用[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7(4):60-63,67.
[18] 吳志剛,熊文,侯宏偉.長江流域水生植物多樣性格局與保護[J].水生生物學報,2019,43(S1):27-41.
[19] 曹仁勇,錢多,呂梅.水生植物在校園水景中的設計及配置探究: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風景園林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5):12616-12618.
[20] 張中信,張小平,劉慧君,等.加拿大一枝黃花和一枝黃花化感作用比較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10,28(2):191-198.
[21] 繆麗華,王媛,高巖,等.再力花地下部水浸提液對幾種水生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J].生態學報,2012,32(14):4488-4495.
[22] 葉森.水生外來入侵植物遙感識別與預警研究:以鳳眼蓮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0.
[23] 陳伯翔,葉佳.水生植物資源及其在園林中的生態配置分析[J].現代園藝,2014(6):174.
[24] 王莉.北方地區水生植物種植及養護管理措施探析[J].現代園藝,2018(10):41-42.
[25] 李淑娟,尉倩,陳塵,等.中國睡蓮屬植物育種研究進展[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9,20(4):829-835.
[26] 侯思.北京地區盆栽荷花栽培技術初探[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7.
[27] SEIDEL K.Abbau von Bacterium coli durch hhere Wasserpflanzen[J].Die naturwissenschaften,1964,51(16):395.
[28] 程娜,劉來勝,徐建新,等.中國水生植物群落構建與優化配置研究進展[J].人民珠江,2019,40(12):90-96.
[29] 高軍俠,陶賀,黨宏斌,等.睡蓮、梭魚草對銅污染水體的修復效果研究[J].地球與環境,2016,44(1):96-102.
[30] 楊明艷.園林景觀中水生植物的應用分析[J].熱帶農業科技,2016,39(1):36-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