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軍
摘要:在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背景下,我國林業造林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當前群眾對綠色環保認識程度的提升,使得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綠色環保建設的推廣和宣傳,深化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某程度而言社會各階層群眾對于生活環境和生存條件的改善認知越發深遠,這也意味著群眾對于綠色環境美化的覺悟不斷提升。但當前我國林業工程投資主體仍然是政府部門,只有一小部分屬于私人企業投資建造。目前我國林業造林工程的涉及范圍相對廣泛,且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建造趨勢,因此在今后工作中,造林工程項目更需要加強和社會方面的融合?;诖?,本文將以造林工程項目作為研究基礎,進一步分析施工質量管理的具體問題,希望對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幫助,全面帶動林業造林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造林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造林工程主要涵蓋了采種、育苗、栽植、整地、管護、成林等多個環節,在工程項目推進期間任何一個環節發生質量問題都會造成林木生長受到影響,甚至直接影響造林工程的建設發展。在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中發現,雖然我國林木栽種工作已有多年,但成活成林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造林質量不佳。在此背景下更需要進行嚴格把控,加強對工作內容的全方位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施工質量的提升。而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對工程施工全過程的檢查、監督和管理,將原本影響工程質量的負面因素進行合理管控,從而將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和苗木成果等指標進行優化,這也是目前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
1 造林工程質量的主要特征
(1)安全性。指的是在林業工程建設、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確保林業造林工程項目更好的保障群眾人身安全,避免在工程建設中受到環境干預和其他負面影響。
(2)經濟性。這一特性是目前造林工程項目單位最關心的指標之一,是確保組織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取長遠發展的重要特性,涵蓋了產品中期的總費用、生產和使用期間的費用等等[1]。
(3)美觀性。所謂美觀性主要指的就是造林工程項目設計的外觀造型和裝飾藝術特點。
2 現有林業造林工程建設的質量隱患與問題
(1)造林工程項目設置缺乏科學性
在林業工程造林建設期間,很多企業仍然存在明顯的科學性問題,無法在實際立項期間進行環境保護功能的直觀體現,致使生態環境構建價值和水土保持作用難以得到穩定發揮,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多角度、多物種的構建生態體系,因此林業造林工程整體價值和功能特點就無法得到穩定展現,影響了工作項目科學性的提升與發展[2]。
(2)林業造林工程施工存在不合理
在林業造林工程施工期間,企業管理者和施工人員很可能對合理性目標進行忽略,很多時候只能將經濟性特點作為主要目標,引發造林工程只能維持書面要求上的合理性,但是在具體施工期間仍然存在較強的不足和問題,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造林工程的發展,甚至會引發林業造林工程的嚴重質量隱患,發生重復性或是低效率性的林業工程建設問題。
3 造林工程質量管理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1)缺乏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
目前很多地區的造林工程質量偏低,造林地區很可能發生大面積林木死亡情況,這是因為部分地區營造林建設單位在開展項目建設期間沒有嚴格按照地區建設標準和要求進行質量管控,難以在工作中按照工程管理標準和項目要求進行營造林工程監督管理[3]。而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方面,營造林建設人員自身專業性知識和技術手段有限,在營造林建設工作中無法嚴格落實標準技術和要求。另一方面,在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工作人員無法按照樹木實際生長條件進行種植和生長周期管理,使得很多樹木在種植后成活率難以得到保障,出現了營造林工程建設失敗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造林工程質量的提升和發展。
(2)無法按照規劃要求開展營造林建設
目前很多地區在開展營造林工程建設期間,并沒有嚴格按照以往規劃設計標準進行營造林建設,而是在項目建設期間脫離原有計劃開展全新方案。這是因為當前很多地區在營造林建設期間仍然沒有構建起符合當地發展和要求的設計準入制度,很多營造林項目在設計期間甚至沒有配備專業設計人員,這些情況的出現直接影響了營造林設計質量的提升,由于方案設計和實際工作無法保持一致性發展,所以很多營造林工程設計人員在項目開展期間也難以及時進行實際情況的考察,種植樹木很難有效適應當地環境和發展需求[4]。
雖然目前我國每年項目造林和非項目造林數量很多,但部分地區仍然存在明顯的造林質量較差問題,甚至引發了一系列不良結果。由于造林后苗木整體成活率和保存率較低,所以很容易直接影響后續經營措施和經營力度的調整。并且林木生長效果不佳,無法滿足同類樹種或同類植物的生長量要求,這很可能造成林地生產效率下降。如果在栽植過程中樹木栽植密度偏低,還會大大增加后期撫育管理的成本,不利于木材產量的提升。由于上述種種問題的影響,造林投資者的積極性也將受到明顯影響,無形中降低了森林的功效發揮。
4 林業造林工程的重點發展方向
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但同樣面對著越發嚴峻地環境污染與生態污染,隨著改革開放工作的推進,政府部門逐漸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開展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的整治工作,特別是相繼推進的林業重點工程,更是大大推動了造林綠化工作的發展。在當前林業工程系統整合過程中,林業生產力方向也實現了戰略性優化,有效改進了我國現有生態環境發展趨勢和面貌。本文主要對涉及面廣泛的林業重點工程予以論述:首先,天然林保護工程。對于黃河上中游和長江上游地區的林木砍伐加以治理,避免出現水土流失問題。其次,對東北和內蒙古自治區等重點地區的木材產量調度進行控制,降低對該區域林業的開采量[5]。最后,退耕還林工程。主要加強對土壤沙化和鹽堿化地區的管理,在有效的防風固沙政策帶動下,降低區域內水土流失。此外,還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在實際工作中要始終將物種保護作為基礎,在人工造林與管理的過程中,加強對生態環境系統的構建,最大程度上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與干預。
5 造林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的具體對策
(1)落實對營造林工程管理的突破要求
第一思想意識突破。在工程項目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思想觀念的影響尤為深遠,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更需要加強對傳統思想意識的突破,確保植樹造林工作始終跟隨時代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營造林工程項目的建設與管理要求,在積極進行營造林工程項目結構優化調整的過程中,加強對科學技術手段的吸收和引進,從而帶動營造林工程項目的整體發展[6]。
第二資金管理突破。作為一項系統性民生工程,營造林工程項目的開展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成本,因此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也要及時進行營造林資金管理的報賬制度構建,確保每項資金應用的合理性,避免因為工程項目建設引發的各種資金貪腐問題,落實資金管理中的監督和管理要求。
第三工程項目質量突破。在營造林工程建設期間,質量問題直接影響著項目發展和運行,所以在營造林工程項目建設前,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對營造林工程項目的管理和規劃,特別是項目建設和推進期間要嚴格按照建設方案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提升營造林項目建設整體質量的提升。
第四工程項目監督突破。在營造林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質量監督關系著工程穩定發展,所以在監督過程中,也要構建起一只更具備責任意識和綜合素質的監督團隊,通過制定健全、科學的監督工作機制,為后續工作的監督管理提供科學方向和工作依據[7]。
(2)加強對營造林工程項目建設的轉變調節
第一改變以往經營模式。在今后工作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粗放型營造林經營管理模式,將工作模式調整為集約化生產經營模式。和傳統工作模式相比,集約化經營模式對于專業人才和管理內容的要求更為嚴格,在此期間更需要加強對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在先進技術手段幫助和引導下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人才素質和水平提升背景下實現營造林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的提升。
第二改變原有管理模式。在過去營造林管理工作中,營造林工程項目的建設與管理部門將工作重點放在了項目結果上,缺乏對工作管理過程的關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更要積極轉變以往工作管理模式,充分認識到管理過程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營造林質量管理的優勢作用。
第三加強對數量和質量的關注。除了要對上述工作內容引起關注之外,還要加強對營造林數量和質量的關注,只有將數量鄂和質量放在同等位置上,才能帶動營造林工程項目優勢作用的發揮,最終為廣大群眾提供更為健康和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3)構建健全的質量管理理念
在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推進背景下,良好的質量管理意識直接影響管理工作整體發展。因此在營造林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除了要關注苗木成活率和造林密度等問題以外,還要加強對樹種配置和生物多樣性問題的關注,保證造林建設的過程中發揮穩定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8]。此外,在工作中還要按照營造林相關標準進行綜合指標調整,保證質量管理工作全面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此背景下,除了要滿足實際工作要求之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對質量管理措施的調節,從而在今后工作中形成技術措施、規章制度和資金調控一體化發展的管理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幫助下實現營造林質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加強對優良樹種的選擇
在森林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環節就是苗木,在某種程度而言,森林質量往往會受到苗木種類和質量的直接影響。在對苗木質量進行把控過程中,工作人員也要充分加強對種苗的選擇,只有在科學措施應用背景下,才能實現對造林工程質量的穩定提升。在此背景下,要想切實保證苗木質量的提高,就要充分應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苗木優化,這也是目前林業工作中最需要關注的基礎問題。首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要求進行種子法規和方針制定,保證該領域工作方向和內容的合理性,推動相關領域政策制度的落實。其次,在科學技術手段幫助下實現樹種計劃生產或是苗木性質改良,在科學管理種子基礎上,加強對書中質量的把控,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科學培育和管理。在此期間可以加強對典型苗木種植園的培育,從而培育出質量更為優異的樹苗。在對苗木種植園進行管理過程中,要保證做到整體布局,在系統性工作帶領和發展下切實提升造林工作整體質量。
(5)加強對造林技術手段的改良
為保證造林工程整體工作的順利推進和發展,工作人員就需要掌握對應的造林技術。比如在播種造林法分析過程中,要對林區整體面積加以分析,保證滿足數量要求基礎上,發揮土壤肥力優勢,只有這樣才能為幼苗提供充足養分,降低苗木生長疾病的發生概率。而對于植苗造林法而言則更適合直接將其應用在林區中,雖然該技術對環境整體要求較低,但在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保證栽植方法的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為后續苗木的穩定發展和生長提供有效幫助,在節省種苗培育時間的基礎上,切實提高苗木成活率[9]。
(6)有效進行質量驗收工作的規范管理
營造林質量驗收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驗收質量和標準開展工作,在根本上實現對操作手段規范性的調整。但是通過對目前工作情況分析,很多營造林工程建設完成后并沒有及時接受驗收監督,或者出現驗收方式不合理情況,很多驗收部門缺乏對這項工作的關注,經常會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無法準確發現工程項目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對營造林質量產生了直接影響?;诖?,在實際工作中更需要加強對驗收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無論任何工作情況的出現,都應該嚴格落實質量考核辦法的具體要求,按照驗收標準和原則開展工作,對于驗收中發生問題的區域要及時進行登記上報,并責令相關部門進行及時處理,避免后續問題的出現要影響工程驗收質量。
綜上所述,造林工程的推進與發展不僅能優化現有生態環境,還能為群眾提供更為健康的生活空間,是一項具備較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民生基礎工程。但同樣應該認識到,當前造林工程仍然存在較大進步和發展空間,所以不僅要在今后工作中科學規劃和管理,還要積極轉變理念,在管理方法和工作理念優化基礎上,實現造林工作質量的提升,在優化工作內容的基礎上,實現我國林業造林工程項目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伍時榮.淺析造林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措施[J].文摘版:自然科學,2016(2):77.
[2] 楊志恒.林業造林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89-90.
[3] 梁桂霞,韓連松.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隨想[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3):102.
[4] 冉曉鷗,萬寧.森林資源小班數據更新與營造林工程管理系統的研建[J].中國科技縱橫,2014(9):243-243.
[5] 馬有德.林業造林工程的主要質量問題及改進措施[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115-116.
[6] 梁耀慶.淺談林業營造林工程的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9):71.
[7] 郭國杞.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重點工程營造林質量探析[J].河南林業科技,2015,29(1):27-30.
[8] 田衛國.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5):1743.
[9] 國春杰.淺談園林綠化工程項目成本控制--以2014年順義區北務鎮平原造林工程為例[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7):36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