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互聯網的延伸與拓展而產生的網絡,物聯網完美地將各種信息傳感器與網絡連接起來,呈現出一個巨大的網絡鏈,能夠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由于物聯網企業本身的特點使得傳統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不能很好地對其進行價值評估,導致物聯網企業更多潛在的內在價值沒有被體現出來。論文分析了成本法、市場法以及傳統收益法在評估物聯網企業價值時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闡明EVA評估法兩階段模型對于物聯網企業價值評估的適用性。
關鍵詞:物聯網;價值評估;EVA評估法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正在向物聯網過渡,從而創造物與物之間的全面連接,無礙通信。黨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物聯網技術是支撐“網絡強國”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優化國家產業結構,推動國家戰略升級。物聯網的發展也逐漸受到了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對其進行戰略布局,爭取未來國際經濟科技間的競爭主動權,因為物聯網的發展是對新一輪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并且其對新一代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具有碎片化與閉環式發展特點的物聯網已慢慢進入規模化與跨界融合的新趨勢、新階段,從而市場上的資本也逐漸涌入物聯網行業。針對物聯網企業的投資與并購活動持續活躍,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原有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在評估物聯網企業的價值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合適之處,理論界和實踐者迫切需要找到恰當的方法來對物聯網企業進行合理的價值評估。
二、影響物聯網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因素
1.物聯網企業本身的特點
物聯網企業主要是以輕資產為主,其中無形資產占比大、產品技術含量高、研發支出投入多,企業產生盈利的周期較長,投資者的投資回收期也較長。物聯網的應用前景雖然很廣闊,但目前仍是新鮮事物,物聯網應用示范尚未廣泛建立,市場需求未能充分開發出來,能帶來高收益的商業模式不夠清晰。市場上大部分物聯網企業的盈利能力比較薄弱,同時產品服務一般表現為量少價高,訂單的少量增減就可能引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大幅度的變化,表現為發展不穩定,未來的收益難以形成較為穩定的預期。
2.企業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選擇
物聯網是新興事物,它的應用會引起經濟模式、社會治理等方面天翻地覆的變化。因而政府對物聯網的管理高度關注,相應的市場規則、政府管理政策都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以保障物聯網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也導致了物聯網企業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物聯網企業為了滿足政府部門的管理需要、適應國家政策變化、迎合 IPO 上市需要等,對物聯網企業的價值評估方法的選取而必須采取靈活的適應性選擇。例如競爭對手的技術更新、國家政策的改變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所以需不斷修正評估方法,采取動態分析。
3.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需求
物聯網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不同會直接對企業利益相關者,例如企業的股東、企業的員工、市場監管者等產生不同的影響。有的方法有利于股東卻不利于市場的監管,有利于市場監管的方法又與股東或企業員工的利益相沖突。因此,只有是大多數人都認可并支持的價值評估方法才能廣泛運用于實踐。
4.企業生命周期的影響
企業的生命周期(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是用來分析并評估企業價值必不可少的部分,物聯網企業價值也不例外,因為周期不同,經營策略與投資決策也會相應得到調整,物聯網企業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其周期尤為重要,可以判斷企業能否持續經營,未來能否帶來足夠的收益。但由于物聯網企業是新興事物,其企業生命周期的判斷標準不夠清晰,在具體判斷一家物聯網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為困難。
三、原有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在評價物聯網企業價值中的缺陷與不足
1.成本法在評估物聯網企業價值中的不合理
成本法,也稱資產基礎法、重置成本法。它是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作為評估基礎,基于對企業各項資產的合理評估,從而得到評估企業價值的一種方法,主要是把企業各項資產價值簡單相加作為企業評估值[2]。成本法雖然是基于資產負債表,有企業的真實數據作為支撐,但該方法一般用于有形資產占比較大的企業,并且評估出來的企業價值一般屬于賬面價值而非市場價值。通常情況下,賬面價值情況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企業整體價值,同時該方法沒有考慮到企業未來的潛在獲利價值,缺乏考慮企業的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聯網企業前景越來越廣闊,并且已步入跨界融合的階段,橫跨了眾多領域,例如智慧醫療、物聯網技術與醫療相結合等,其價值遠超單一的醫療行業價值和單一的互聯網行業價值,并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計算結果,而是一加一等于“N”。而成本法主要是分析被評估企業的當前現狀,沒有從企業成長性角度去長遠分析,更不能對跨行業的場景應用商業模式進行評估,所以,運用成本法對物聯網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是不合理的。
2.市場法在評估物聯網企業價值時的缺陷
市場法,也稱相對價值比較法、相對估值法。它是以具有相同或類似驅動因素的企業為目標,通過對被評估企業與目標企業(包括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調整差異,從而計算出被評估企業價值的一種方法。市場法是基于有穩定的市場環境、大量的交易案例為支撐,交易案例具有相關性與替代性,并需要充分了解被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該企業所處行業的其他公司經營狀況,這樣才會較準確地找到與被評估企業相類似的可比公司。目前,市場上物聯網企業占比相對不大,并且大部分物聯網企業是建立在原有公司的非物聯網業務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部分物聯網業務,可參照的物聯網企業數量有限,查找難度較大,進行評價比較的標準難以建立。另外,物聯網企業起步時期的研發投入量較大,財務報表虧損是常態,即會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導致市盈率為負,此時市盈率值就不能作為評估企業的基礎。綜上,利用市場法對物聯網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是受限制與不可行的。
3.傳統收益法在評估物聯網價值中的不足
對物聯網企業而言,收益法則彌補了成本法與市場法的不足。收益法也叫做現金流量法,它是將目標企業未來幾年內的收益預測值與后續期價值相加后折現的現值作為評估價值,其中后續期價值是根據永續增長模型計算得出的價值折現額。所以,以企業未來現金凈流量為基礎的收益法,更符合對物聯網企業的價值評估。表現為:其一,收益法考慮到了物聯網企業在未來的成長性;其二,收益法是基于被評估企業本身的財務數據指標進行估值,無需參照其他同行業公司。但是,傳統的收益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主要圍繞負債資本展開,一定程度上忽視權益資本的使用成本,而物聯網企業的資本結構中往往權益資本占據最大的比重,負債資本相對很少。因此,需要對原有的收益法進行一定的改良,使其能適合用于評估物聯網企業的價值。
4.適合物聯網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EVA模型
在眾多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EVA模型兼顧了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與負債資本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能有效地去評估企業的真實價值,并對企業的指導投資與并購實踐具有重要意義。EVA(Economic Value Added,經濟增加值),是指超過資本成本的投資回報,即公司經營收益扣除所占用的全部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之后的剩余。EVA考慮到了包括權益資本在內的全部資本成本,使得EVA在本質上與經濟學意義上的利潤相一致,而不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會計利潤”。
四、EVA兩階段模型在評估物聯網企業價值中的優勢
1.EVA模型的計算公式
EVA模型的計算公式是:EVA=NOPAT-TC*WACC。把稅后凈營業利潤作為衡量資本收益的指標,把投入資本與加權平均資本的乘積作為衡量資本成本的指標。EVA評估模型是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評估人員需調整會計項目,刪除無法反映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的項目,從而凸顯公司的核心業務。該模型中可調整的會計項目多達160項,操作起來較為繁雜。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對調整項進行取舍,選擇對稅后凈營業利潤和投資總額影響較大的項目進行調整。既要保證結論的精準性,又要考慮模型的實操性,所以在實際選用EVA模型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盡量把需要調整的項目控制在5項至15項之間。
NOPAT(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代表的是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該指標是對企業盈利能力和收益情況的反應,是通過會計調整(如攤銷等)后的剩余收益部分,如果沒有進行調整就使用財務報表上的凈利潤等盈利指標,就無法確認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
調整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匯兌收益(+匯兌損失)+(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各種資產準備金本期余額增加)*(1-所得稅稅率)+少數股東損益+遞延稅款貸方余額的增加-遞延稅款借方余額的增加+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研發費用的攤銷
TC(Total Capital)代表的是企業投資總額,該指標是對企業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的反應,是企業的權益資本(指公司所有股東投入的資金)與債務資本(指債權人投入的長期借款、短期價款和應付債券)之和并經過會計調整所得。
調整后的投資總額=債務資本+權益資本+各資產減值準備總額+研發費用資本化金額+遞延稅款貸方余額-在建工程
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代表的是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該指標是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反應,由權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組成。
2.EVA估值法的模型構建:兩階段模型
企業在未來不同經營期間內的增長率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評估模型的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分別有單階段模型和二階段模型,其中單階模型又可分為固定增長模型和零增長模型。單階段EVA模型中的固定增長模型使用的條件假設是在一段時間內,物聯網企業的經營策略、戰略規劃以及人員變動等相關策略不會發生大變化,同時物聯網企業一直處于穩定的增長狀態,以一個恒定的速度g進行增長。固定增長模型是假設物聯網企業每年都保持著相同的增長率在增長。顯然以上兩種假設都是不成立的,只是存在于一個理想的狀態,所以不會運用到現實情況中,對現實中的物聯網企業評估沒有實際意義。
兩階段模型中的兩個階段表示的是從增長階段到穩定階段。發展初期,物聯網處于萌芽狀態,物聯網企業之間競爭不強烈,如果某家物聯網企業率先進入該領域,其就會慢慢建立本企業的優勢,甚至會在該行業內形成壟斷地位,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企業規模的擴大,該企業會逐漸發展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有一大批競爭者涌入物聯網行業,從而會造成業內競爭變激烈,市場份額被眾多的物聯網企業共同瓜分,所以單個的物聯網企業市場占有率相比之前就會有所降低,同時企業的增長率也會有所放緩,這樣就會表現為物聯網企業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為穩定狀態。從而可以看出,兩階段模型更適合目前大部分物聯網企業的發展歷程,其符合市場的發展規律。
該模型的具體計算方式是,首先計算物聯網企業增長期和穩定期的價值,然后把這兩個階段的價值與初始資本額相加,最終得到該物聯網企業的整體價值。
假設企業在前m年是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m+1年開始是處于穩定增長階段,具體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均衡的穩定增長率用gm表示,WACC>gm,EVAm+2= EVAm+1*(1+gm)
根據物聯網企業的特點,應選用兩階段模型對物聯網企業進行價值評估。
五、結語
在眾多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EVA模型相對來說是對物聯網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最適合的方法,因為該模型的本質考慮的是經濟利潤而非傳統的會計利潤,盡管在公式的相關參數選擇與調整上,該模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其是基于物聯網企業具體特征來進行調整的,滿足適用性原則。同時,由于物聯網企業的特殊性,其實物資產占比較少,非財務因素(如智力等)占比較大,使得在評估過程中非財務因素難以被計算,此類課題還需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奕.物聯網概念下華工科技的價值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6.
[2]張世淳.網易公司企業價值評估EVA評估法應用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0.
[3]鄧祥.物聯網企業估值方法優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4]王永妍,劉桂香.中央企業對內推行EVA考核的方案研究[J].會計之友,2020(17):55-59.
作者簡介:胡文曉(1996.12- ),湖北咸寧人,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