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宋東京福田院述略

2022-03-04 23:25:46馬蕓
西部學刊 2022年3期

摘要:北宋是我國古代慈善救濟制度最為完備的朝代之一,東京福田院的設立即為其官方慈善救濟的先聲。它源于唐代悲田養病坊,是宋代最早的官辦救濟養老機構,平時救濟城內鰥寡孤獨廢疾老弱者,寒冷季節也臨時收養乞丐和無依者。福田院由僧人主持,四廂使臣協同管理,左藏庫、內藏庫定期撥付的“貧子錢”和開封府界絕戶土地租稅是其主要經費來源。此外,為保證冬巡的順利實施,中書省為其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

關鍵詞:北宋;東京;福田院;慈善;救濟

中圖分類號:K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3-0084-05

北宋東京福田院,一般認為源于唐代兩京悲田養病坊(亦稱“病坊”“養病坊”“悲田院”)。學界對福田院的專門研究較少,多著眼于福田院之后的居養院、漏澤園、居養法、慈幼局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作為北宋官方慈善救濟的先聲,考察東京福田院的制度沿革和管理運作,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宋代慈善救濟事業體系的了解。

一、福田院的由來及性質

“福田”是佛教名詞,在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匯》中被釋為:“田以生長為義,人若行善修慧猶如農夫于田下種,能得福慧之報,故名福田。”[1]《優婆塞戒經》將福田分為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暖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2]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各有別稱,分別為恩田、敬田、悲田。種福田、得果報體現了佛教的布施因果律,即今世種福田,來世受福報。“福田院”顧名思義,也與福田布施有一定關系。

有材料表明至少在唐代就有了“福田院”的稱謂,如李昉在《太平廣記》中提到了晚唐揚州福田院的情況:

高駢鎮維揚之歲,有術士之家,延火燒數千戶,主者錄之,即付于法。臨刃謂監刑者曰:某之愆尤,一死何以塞責!然某有薄技,可以傳授一人,俾其救濟后人,死無所恨矣。時駢延待方術之士,恒如饑渴。監刑者即緩之,馳白于駢。駢召入親問之,曰:某無他術,唯善醫大風。駢曰:可以覆之。對曰:但于福田院選一最劇者,可以試之,遂如言[3]。

高駢(公元821—887年),字千里,唐代名將,曾為淮南節度使,駐揚州。此處的揚州福田院收養大風病人。大風病又稱麻風、癘風病,傳染性強,是現代醫學也還在攻克的醫學難題。秦漢時期,官方就已經開始設置專門用來隔離癘風病人的收容居所“癘遷所”,唐代則有“厲人坊”。

雖然唐代已經有了福田院的稱謂,但并不普遍,見于史料記載的主要還是“悲田院”“悲田養病坊”“病坊”等。宋炯提出宋代福田院承唐悲田養病坊而來,改名福田院可能是皇室為祈福而建[4],這一觀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從“悲田院”“悲田養病坊”“病坊”到“福田院”的名稱轉換的原因。同時,“悲田”也是一個佛教名詞,是三福田之一的“貧窮田”的別稱。因而由“悲田院”等稱謂轉變為“福田院”,也自有其思想淵源。《宋會要輯稿·道釋》中有一則宋初比較早的關于福田院的記載:“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五月,詔右街福田院對換得景德寺大悲院,仍依諸院例,每年試放行者一人。”[5]7878由此可知,真宗時京師已經有了福田院。而在較晚的史料記載中,則指出唐代汴州就有了福田院。如明代李濂《汴京遺跡志》中提到:“福田院在仁和門外之東北,唐太宗貞觀二年創建,后為兵毀。”[6]清代周城《宋東京考》中也有一則類似材料指出唐代汴州已有福田院:“福田院在望春門北,唐太宗貞觀二年創建,后為兵毀。”[7]目前,暫未發現唐代的相關史料來證明唐太宗時期汴州城有福田院,因而存疑。舊曹門又稱望春門,周城提到的這所福田院的地理位置與孟元老記載的福田院近似,可能是同一居所,因而這所唐代汴州福田院極有可能是宋初汴京舊曹門外福田院的前身。

張文在《宋朝社會救濟研究》中提出“福田院是承擔養老之責的綜合性濟貧機構。”[8]宋炯在《兩宋居養制度的發展——宋代官辦慈善事業初探》一文中,指出宋代在中國慈善事業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宋政府重視慈善事業有其社會控制的目的,宋東京福田院承唐悲田養病坊而來,是京師的特殊制度,其易名可能與皇室為祈福有關[4]。臺灣學者王德毅在其《宋代的養老與慈幼》一文中,指出宋代創設一個專門機構即京師福田院來收養難民、饑民及老幼廢疾者。其中關于徽宗崇寧五年福田院改名居養院的說法需商榷[9]。另一位臺灣學者金中樞則在其《宋代幾種社會福利制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中提出“居養、安濟坊之本于福田院之說,特指京師所在地而言”[10]。

綜上所述,福田院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特指北宋時期京師設立的官辦慈善救濟機構,兼有養老機構的性質,長期收養鰥寡孤獨廢疾貧病老人。

二、北宋東京福田院的具體位置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仁宗死,英宗即位,未改元。同年十二月,英宗下詔對福田院進行改制,將京師本來的東、西兩所福田院擴建至四所。

庚寅,詔:“京師老疾孤窮丐者,雖有東、西福田院,給錢米者才二十四人。可別置南、北福田院,并東、西各蓋屋五十間,所養各以三百人為額。歲出內藏五千貫給之。”其后又賜以泗州大圣塔施利錢,增為八千貫[11]1849。

由上可知,1063年以前,京師有南北兩所福田院,英宗下詔改革后,京師共有東西南北四所福田院,收養對象是京師老疾孤窮丐者。每所福田院收養人數由24人增至300人,共可救濟1200人,經費由內藏劃撥。因史料缺乏的緣故,很難說明東西兩所福田院與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右街福田院”的具體聯系。右街福田院或為東、西福田院的其中一所,或是為東、西福田院其中一所的前身。至于南、北福田院,王巖叟《忠獻韓魏王家傳》中有載:“雖有東、西福田院給錢米者才二十四人,乃即寶勝、寶壽禪寺置南、北福田院,并東西各蓋屋五十間。”[12]這則材料說明南北福田院是在寶勝寺和寶壽寺的基礎上改建而來。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范祖禹的《上哲宗乞不限人數收養貧民》劄子中說:“京師有東西福田院以收養老幼廢疾。至嘉祐八年又增至城南北福田院共為四院,此乃古之遺法。”[13]此言可證四所福田院分布在城東西南北四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福田院在舊曹門外”[14],張馭寰手繪的《北宋東京城復原圖》中明確標明了這所福田院的位置[15],在該圖基礎上截取局部并模擬繪出下圖,以便我們能直觀地了解到。如圖1所示:

圖中從東華門到舊曹門為內城,舊曹門外為外城,福田院即屬于外城東區內。若東京城的四所福田院分別分布在城的東西南北各處,那么圖中的福田院當屬城東的那所,而其余三所具體位置暫不明。

三、北宋東京福田院的建制沿革與管理

繼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的擴建以后,福田院又經歷了一系列的改制。

(一)神宗朝四廂使臣冬巡成為定制

廂坊制建立以后,行政上,福田院隸屬四廂使臣管轄。冬巡是指四廂使臣在每年冬寒時期須外出巡街,將沿街的老幼廢疾者和乞丐送入福田院收養。這一制度始于神宗朝,史載:

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詔:京城內外值此雪寒,應老疾孤幼無依乞丐者,令開封府并拘收分擘于四福田院住泊。于見今額定人數外收養,仍令推判官四廂使臣依福田院條貫看驗。每日特與依額內人例支給與錢養活,無令失所。至立春后天氣稍暖日,申中書省住支所有合用錢于左藏庫見管福田院錢內支撥[5]5866。

四廂使臣是廂坊制下的基層官員,日常工作瑣碎,他們不僅要在“冬巡”中將老疾孤幼無依乞丐統一送至福田院安置,并負責下發“貧子錢”作為福田院日常運營經費。

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五月,詔以京朝官曾歷通判、知縣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廂……自余事件,即令四廂京朝官依使臣例,管勾勘會四廂。公事惟檢覆抄劄,打量界至,檢定賊縱,由往福田院支貧子錢,最是奔走不完[5]3139。

由上文可知,“貧子錢”的主要來源是內藏庫、左藏庫和中書省這幾個中央機構,但也有材料指出福田院經費有別的獲取渠道。如蘇頌在《奏乞那移諸路有剩常平廣惠倉錢斛赴府界》中就提到:“契勘府界諸縣戶絕租課,昨準朝旨平估價例,令人戶于府司送納見錢,充濟四福田院貧子支用……”[16]其中“府界”特指開封府轄地,在開封府轄區內各縣租種戶絕土地的人戶須按制繳納賦稅,這筆錢即用于“充濟四福田院貧子支用”,這便是東京福田院獲得經費的另一渠道。

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冬,神宗正式下詔將“冬巡”作為定制:“開封府雪寒,京城內外老疾孤幼無依者并收養于四福田院,自今準此。”[11]6051與之前逢冬寒則皇帝臨時詔令四廂使臣冬巡的情況不同,此次下詔標志著冬巡終于成為定制,此后每年冬季四廂使臣都需要例行巡街,將京城內老幼孤疾者送入福田院臨時收養。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北宋后期,期間不斷規范化,如史載:

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九月二日,詔開封府依舊赦,每歲冬月巡視京師凍餒者,吏部差待闕小使臣同職員畫地分賑贍畢,付福田院據實數申戶部。從監察御史蔡蹈言[5]5866。

此時冬巡已成為朝廷的“舊赦”,吏部也派官吏參與其中,冬巡后福田院收養人數須報戶部,可見冬巡常規化的同時,制度上也越來越規范和嚴謹了。

(二)哲宗朝不限人數收養貧民,鼓勵福田院僧人救助貧民

開封府偌大一個城市,人口上百萬,而四所福田院僅僅收容其中1200位貧民,二者比例懸殊。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99年)十二月,時為著作郎的范祖禹上哲宗《乞不限人數收養貧民劄子》,建議福田院應當不設人數上限地收養貧民:

朝廷自嘉祐以前,諸路有廣惠倉以救恤孤貧。京師有東、西福田院,以收養老幼廢疾。至嘉祐八年十二月,又增至城南、北福田共為四院,此乃古之遺法也。然每院止以三百人為額。臣竊以為京師之眾,孤窮者不止千二百人……臣愚以為宜于四福田院增蓋官屋,以處貧民,不限人數,并依舊法收養,委左右廂提舉使臣,每至冬月,多設方略救濟,或給米豆,設糜粥,不必專散見錢。其使臣存活到人數,書為課績,量與酬獎。死損多者,亦立殿罰。如四廂使臣提舉難遍,則委吏部臨時更選,差使臣四員,相兼提舉,量與添給,仍理為重難差使,存活死損殿最亦依四廂使臣法[13]。

范祖禹的這份劄子廣為時人和后世所稱道。宋代以仁立國,哲宗采用了他的建議,福田院開始可以不限人數地收養貧民,這無疑是北宋東京社會慈善救濟的一大進步。在增蓋官屋,不限人數收養貧民的同時,范祖禹提出讓左右廂提舉使臣冬月多方設法救濟貧民。在其轄區內,按存活人數和死損人數來考察其政績,嚴明賞罰。在這份劄子的貼黃部分,范祖禹還提議對管理福田院的僧人實行新的獎懲制度:

臣竊見四福田院條制,逐院每年特與僧一名、紫衣行者三人剃度,推恩至厚,而所養人數不多。今若增添人數,其恩澤亦乞詳酌,立定分數。每存活若干人即與剃度一名,如死損及若干人即減剃度。一名所貴,各務存養人命[13]。

這份記載提供了有關福田院“條制”的信息,還讓我們從中了解到僧人參與福田院的日常管理。之前提到南、北福田院由寶勝寺和寶壽寺改建而來,南、北福田院便依托這兩座佛寺,一步步發展起來。寶勝寺和寶壽寺內本身就有相關的僧人和灑掃之人進行管理,它們被改建成福田院以后,國家財政在對其收養的貧民給予財政救濟的同時,也需要對寺內的人員提供財政保障和相關鼓勵機制。福田院舊制對僧人收養貧民實行了敕度獎勵,而范祖禹則在其基礎上改進,提出更完善的敕度方案。

宋初對僧籍管理嚴格,一般情況下佛教修行者要獲得度牒剃度,得到免稅等國家的特殊待遇,需要通過試經。白文固指出:“宋代實行了以常度,即試經給牒剃度為主,以敕度,即特詔剃度為輔的剃度辦法。”[17]試經相對較難,對應試資格做了比較嚴格的規定。敕度是一種特例,“福田院條制逐院每年特與僧一名、紫衣行者三人剃度”實際上就是一種敕度。其中僧人、紫衣行者都是佛教出家人的級別,準其剃度相當于賜予其有一定特權的身份,來鼓勵福田院內的眾僧增加收養者的存活人數。范祖禹提議的這種獎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這地處京城也因國家權力的保障而運轉無憂的福田院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上文幾則史料都提及了“福田院條制”“福田院條貫”等字樣,意即管理福田院的規章制度,應是與福田院收養對象、福田院經費收支管理、冬巡制度等相關內容。雖因史料缺乏,不得見其條制,但對以上幾點做些總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福田院的運作:

1.福田院的規定收養對象:老幼孤疾無依者、乞丐。

2.福田院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內藏、左藏庫撥給的“貧子錢”,由四廂使臣領取并分發至福田院,中書省也為福田院提供財政支持。此外開封府轄區內諸縣戶絕土地的賦稅也是福田院經費的重要來源。

3.福田院的經費支出主要包括:每一位被收養人的米豆錢糧,福田院內僧侶和灑掃人員的月俸等。

4.冬巡:每年寒冷時節,由四廂使臣負責巡街,將沿途老幼孤疾無依者、乞丐送往福田院收養,神宗朝成定制。哲宗朝冬巡規范化,吏部參與其中,收養人數須據實申報給戶部。

5.獎勵機制:每年特與福田院逐院與僧一名、紫衣行者三人剃度。所養貧民多存活者則增剃度名額,存活少者則減剃度。

四、北宋東京福田院的衰落

哲宗朝福田院的冬巡制度更加規范了,然而隨著地方上居養院、廣惠倉等救濟機構后來居上,尤其是哲宗朝的“居養法”頒布之后,京師的福田院受到了較大沖擊。所謂居養法即為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提出的,“鰥寡孤獨貧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給米豆,疾病者仍給醫藥。”此后三年,哲宗繼續深化改革:

哲宗元符四年(公元1101年)十月六日詔,京師根本之地,王化之先,鰥寡孤獨與病而無告者,每患居養之法施于四海,而未及京師。殆失自近及遠之意。今京師雖有福田院,所養之數未廣,祈寒盛暑,窮而無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朕甚憫焉。可令開封府依外州法居養鰥寡孤獨,及置安濟坊,以稱朕意[5]5866。

哲宗詔令京師效仿地方州府,興建了一些慈善救助機構,如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等機構,并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慈善救助體系。居養院收養鰥寡孤獨廢疾者,與福田院類似。安濟坊主要收治無力支付藥費的無依病人,由國家撥給醫藥。漏澤園依托于佛寺,痤埋無法負擔棺木等喪葬費用或者無依無靠的死者。這三所機構同福田院一樣,都由僧人管理日常,且依靠國家的財政支持。這幾個機構蓬勃發展起來,宋代慈善事業進入一個新時期。

盡管受到一定的沖擊,但此時的四所福田院依然有其存在價值。十幾年后,居養院因財政管理不當,靡費過多,京師后來建立的所有慈善機構被裁撤,全部并入四所福田院。

《宋會要輯稿》食貨六〇之六載:

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八月二十五日詔,鰥寡孤獨,古之窮民。生者養之,病者藥之,死者葬之,惠亦厚矣。比年有司觀望殊失本指,至或置蚊帳,給肉食祭,蘸加贈典。日用既廣,靡費無藝。少且壯者,游惰無圖,廩食自若,官弗之察,弊孰甚焉。應州縣以前所置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許存留外,仰并遵守元符令。余更不施行。開封府創置坊院悉數罷,見在人并歸四福田院,依舊法施行[5]5867。

然而好景不長,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金軍鐵騎至東京城下,擄走欽宗,整個東京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載:

圣駕未回,都人知緣金帛,久留圣駕,爭先輸納。有福田院貧民納金二兩,銀七十余兩,人心可知,惟豪貴之家不可盡出[18]。

此次福田院貧民獻金數額很多,史書中對此事是贊譽的。張文在《兩宋機構養老制度述議》中引用的是《續資治通鑒長編(附拾補)》中的福田院貧民獻金的材料,當時“‘有福田院貧民亦納金二兩,銀七兩’。可見是將不當收養之人亦收養在內”[19]。這兩處記載中福田院貧民獻金數額不同,記錄中可能存在多字或漏字的情況,但是“金二兩”對福田院貧民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目,據此可以對福田院內居養人士的身份提出質疑。韓國學者李瑾明曾指出宋代居養院中收養了某些不該收養的人,譬如流氓和有一定特權的人[20]。張文和李瑾明的看法,可以為福田院貧民獻金事件的解讀提供另外一種視角。

時過境遷,東京朝局不穩,直接依托于朝廷劃撥經費的福田院,也陷入了危機。金人燒殺劫掠,東京城遭到了很大的打擊,曾經盛極一時的大都會就此陷落,幾所福田院境遇難料,史冊難再尋得北宋以后有關東京福田院的記載。

南宋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十一月“庚寅,復置福田居養院”[21],但筆者暫未發現與之相關的更多的史料記載。宋炯認為:“徽宗時,京師別置居養院,福田院仍未廢。但是在南宋初年,臨安似乎并未設福田院。嘉泰三年(公元1023年),詔復置福田院。但現存史料中并無其實施情況的記載,因此宋代福田院的歷史基本可以劃到北宋末年為止。”[4]

五、余論

北宋京師福田院按規定救助的對象都是鰥寡孤獨廢疾者和乞丐,在古代都屬于“窮民”的范疇。戰國時齊國有收養殘疾人的疾舍,南朝梁武帝詔令京師設孤獨園,收養弱老孤稚無法自存者。北朝別坊、唐代兩京悲田養病坊都是類似的專門機構。到了宋代,涵蓋面更廣的慈善救濟體系初成規模,北宋京師的幾所福田院就是先聲。從最初的城東、城西兩所到嘉祐八年擴建為城南、城北、城東、城西四所,所養人數定額由各養24人增至300人。冬巡時還可臨時多存養一些孤幼廢疾者和乞丐。到了哲宗朝,甚至可以不限人數收養貧民。它依托于僧人的照拂,更依托于北宋政府的財政支持。后國都陷落,宋室南渡,可以想見留在東京的福田院是難以自存的。探索福田院的發展脈絡,我們了解到它隨著大宋的安定和汴京的繁榮而得以為窮民覓得安寧地,也隨著汴京的陷落而破敗,再也未見于史冊。它之所以破敗,除了戰爭和國家財政難以支持其運轉外,從之前的論述中不難看出這四所福田院管理上也存在自己的問題:它收養了不該收養的人,其中甚至可能還包括了一些有一定特權的人士或地痞、流氓;它的財政完全依靠政府支撥,比如左藏庫、內藏庫、中書省,幾乎無法自立自營。一旦北宋覆滅,福田院也就很難維系下去。但是不管怎樣,北宋京師福田院的進步意義值得肯定,作為北宋最早的官辦慈善機構,由它開始了北宋慈善事業史的篇章。

參考文獻:

[1]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匯[M].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287.

[2]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大正新修大藏經[M].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6:1051.

[3]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6:1679.

[4]宋炯.兩宋居養制度的發展——宋代官辦慈善事業初探[J].中國史研究,2000(4).

[5]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7:7878.

[6]李濂.汴京遺跡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9:188.

[7]周城.宋東京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8:282.

[8]張文.宋朝社會救濟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9]王德毅.宋代的養老與慈幼[C]//宋史研究集:第6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399-428.

[10]金中樞.宋代幾種社會福利制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C]//宋史研究集:第18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145-198.

[11]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附拾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49.

[12]王巖叟.忠獻韓魏王家傳[M].明正德九年張士隆刻本.

[13]范祖禹.范太史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62.

[15]張馭寰.中國城池史[J].中華建設,2019(9).

[16]蘇頌.蘇魏公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8:253.

[17]白文固.宋代僧籍管理制度管見[J].世界宗教研究,2002(2).

[18]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16.

[19]張文.兩宋機構養老制度述議[J].宋代文化研究,2003(00).

[20]李瑾明.宋代社會救濟制度的運作和國家權力——以居養院制的變遷為中心[J].中國史研究,2005(3).

[21]王云五.叢書集成初編[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163.

作者簡介:馬蕓(1993—),女,彝族,四川喜德人,四川天府新區正興街道辦事處三級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

(責任編輯:朱希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干中文字幕| 日本色综合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99热免费在线|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伊人天堂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熟女AV|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AV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91丝袜乱伦|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区在线播放|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99福利视频导航| 免费毛片在线|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伊人91在线|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9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久久毛片网|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