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愷雯 韓芳
摘要:基于學徒制體系存在的問題、當前社會發展和愿景對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的需求,巴基斯坦啟動學徒制政策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將學徒制納入資格框架、修訂學徒制法律文本、吸納行業和雇主參與,以及為雇主提供激勵措施。此次改革具有搭建學徒制的職業資格平臺,健全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重視政府、行業和雇主合作,以及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特征。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是順應國際學徒制發展趨勢和應對國內企業技能提升需求的產物。
關鍵詞: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9.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3-0150-04
現代學徒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巴基斯坦學徒制確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并在2017年以來進行了改革。梳理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的背景、內容和特征,有助于理解巴基斯坦學徒制發展自身及其背后的因素,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巴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的背景
由于制度本身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巴基斯坦學徒制難以有效實施。在當前新的社會發展愿景下,要承擔起服務于國家技術培訓的職責,巴基斯坦學徒制改革勢在必行。
(一)學徒制的確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促進、發展和管理企業中的系統學徒計劃,以及確保某些最低技能標準,巴基斯坦政府頒布《學徒制法令1962》和《學徒制條例1966》,具體規定了學徒制中學徒和雇主的義務,以及學徒制的實施細則。
學徒制的確立,說明巴基斯坦政府意識到了有效的學徒培訓制度在解決技能短缺、提供現實的工作場所培訓、吸引雇主參與并確保企業有經過培訓的工人等方面的優勢。
(二)學徒制體系存在的問題
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巴基斯坦的學徒制度每年培訓約1,500名學員,而需求估計超過20,000人;學徒制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這與學徒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關,其主要包括[1]:(1)學徒制的強制性。選擇學徒,以及如何對學徒進行培訓都由地方當局決定,雇主在這些方面幾乎沒有選擇。(2)成本分擔不合理。雇主承擔企業和學徒培訓中心的所有培訓費用,還要在前三年分擔部分學徒津貼,成本壓力過大。(3)缺少工會和商會的參與。學徒制中沒有商會和工會的代表,因而無法提出建議,助力該制度的順利實施。(4)標準不固定。(5)培訓的職業種類過時。(6)學徒制的吸引力不足。
(三)社會愿景
《巴基斯坦2025愿景》預計[2],到2025年,巴基斯坦人口將增至2.27億以上,且人口中青年的比例也將大大增加(30歲以下的占63%)。因此,為使青年有效促進生產力增長,青年的教育,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需要大力提升。作為巴基斯坦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重要組成部分的學徒制,應該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2015年的有關數據顯示,巴基斯坦276個行業中的2751個企業培訓了共計30000個學徒,該數字不到職業培訓機構培訓人數的10%,后者每年超過350000人[3]。因此,巴基斯坦學徒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的內容
為建立科學、有效的學徒制培訓體系,促進解決技能短缺和技能提升問題,巴基斯坦政府將學徒制改革作為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改革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2017年巴基斯坦政府出臺了《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簡稱NVQF),2018年相繼發布了《學徒制法案》《全民技能戰略》和《促進增長與發展的技能:巴基斯坦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政策》3個政策文本,基本涵蓋了當前學徒制政策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將學徒制納入資格框架
NVQF規定了入門、進階和取得資格的可能途徑,包括信用積累、對等資格和資格轉換,促進學習者在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TVET)系統中的水平提高和職業發展[4]。在NVQF中,國家職業證書(NVC)是由能力構成的,培養學生成為掌握工作和學習領域高級理論知識的專家,具備成熟的心理、技術和實踐技能,在完全負責的情況下進行規劃和發展。NVQF將通過各種形式對技能進行評估,如演示、模擬、陳述、作業、項目、創作等,如果全部合格,則可以獲得完全資格;如果在某些個人能力方面合格,則可以獲得成就檔案。
(二)修訂學徒制法律文本
巴基斯坦政府授權國家職業技術培訓委員會(NAVTTC)修訂《學徒制法令》,于2018年1月頒布《學徒制法案》,主要內容如下[5]:
1.法案規定學徒制由NAVTTC管理。
2.組建學徒制委員會、學徒委員會,NAVTTC負責組建學徒委員會。雇主、政府、工人按比例擔任代表。在委員會代表中,雇主占40%,聯邦政府占40%,工人代表占20%,委員監督主管部門有關學徒制的事務,并對學徒制培訓系統如何改進以更靈活和具激勵性提出建議。
3.建立學徒制基金。NAVTTC設立學徒制基金,用于學徒制培訓、按規定向雇主返還不高于50%的部分培訓費用,以及實施學徒福利計劃。政府向NVTTC提供資助和年度補助金,存放在學徒制基金中。NVTTC規定學徒制基金的使用機制,雇主只承擔在企業內培訓學徒的費用,學徒制培訓中心的培訓費用則由NVTTC從學徒制基金中支付。
4.規定雇主和學徒的義務。雇主的義務包括: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其企業內引進和實施學徒訓練計劃;在其企業中,按平均雇用總人數中規定比例培訓學徒;負責確保學徒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收到管理局規定的相關理論指導;承擔學徒在行業實習期間的培訓費用;未經主管機關書面許可,不得雇用曾在另一雇主當學徒并已離開學徒期或因紀律原因被另一雇主解雇的人當學徒。
學徒的義務包括:參加用人單位制定的實踐培訓和相關理論指導;執行雇主有關學徒制的所有合法命令,并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義務;接受任何評估、測驗或考試;如因學徒工作而對雇主有任何不滿,應向主管部門尋求修正;于試用期滿后方可依規定離開學徒期,除非有主管部門的書面同意;已按規定的方式完成學徒制培訓的學徒,須更新其注冊,以獲承認為指定行業的熟練工人、技師或專業人員。
5.明確了主管部門的職責。包括:確立學徒制信息發布和咨詢制度;建立用于職業咨詢和學徒安置的機構;向雇主提供所有可能的技術咨詢和指導;對學徒制實施進行監管。第一,確立學徒制信息發布和咨詢制度。一方面,主管部門在規定的場所建立用于職業咨詢和學徒安置的機構,在印刷和電子媒體,以及當局關于職業咨詢和安置服務的網站上發布定期通訊和信息公告,包括但不限于新興職業、市場所需技能、趨勢和就業機會的信息;發布關于學徒培訓計劃進度的年度報告。另一方面,主管部門向雇主提供與雇主在其場所開展的學徒計劃有關的所有事項的所有可能的技術咨詢和指導。第二,進入和視察權力。主管部門應發展和實施有效的監測和評價制度,并可在其認為合適的助理陪同下,在任何合理時間進入、視察及檢查任何企業;檢查任何受雇于該企業的學徒,或要求出示任何登記冊、記錄或其他文件,并當場記錄所必需的任何人的陳述;進行其認為適當的檢查和調查,以確定企業是否遵守《學徒制法案》的規定。
6.處罰和程序。規定了處罰啟動的條件和有關程序,如果有雇主未能雇傭本法案規定的學徒人數,未履行學徒合同的條款和條件,不依照法案規定聘用學徒等,將被處以罰款,罰款將存入學徒制基金。
《學徒制法案》詳細規定了學徒制的管理、相關職責和具體操作,相比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政策文本,更加關注法律實施的規范性和靈活性,為學徒制的落實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和法律保障。各省以《學徒制法案》為基礎,修訂各自的省級學徒制立法。基于此,巴基斯坦政府希望學徒制不斷完善,促進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系統發展成一個更具回應力的系統,以降低青年失業率,彌合技能差距和解決技能不匹配問題[6]。
(三)為雇主提供激勵措施
巴基斯坦政府在政策中提議,要設法與雇主代表盡早建立對話機制,商定如何建立新的工作關系,為學徒制發展創建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在政府方面,需要采取刺激私營企業培訓的舉措,包括向雇主提供咨詢和指導,以及發揮引領作用的資源;由政府審核現行學徒制法律以及企業所受的獎勵和懲罰,尤其審核財政獎勵,即向提供學徒實習機會和購買培訓設備的雇主實施稅收特別是消費稅減免;確保私營企業能夠獲得可用于培訓的公共資金。
三、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的特征
總體來看,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主要體現出如下特征:
(一)明確學徒制的職業資格路徑
在巴基斯坦,無論是正式的學徒制培訓,還是非正規的學徒制度,都得到了《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認可,都是獲得國家職業證書的可能途徑,這為學徒制培訓提供了充分的合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徒制培訓機會的擴大和發展。
(二)健全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
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總體體現在相關的4個政策或法律文本中,各文本側重點不同,恰好從不同方面對學徒制改革給予了規定和要求,使學徒制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更加具體明確,學徒制的落實有了依據和參照,為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重視政府、行業和雇主的合作
巴基斯坦政府認為,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包括學徒制,不單單是政府的事情,其有效實施需要行業和雇主的積極參與,因此,成立學徒制委員會,與行業和雇主建立有效的合作和對話關系,是巴基斯坦當前的重要工作內容。政府希望通過實施保護雇主利益的措施,包括審核獎勵、懲罰、稅收減免制度,提供咨詢、資源等服務,從而吸引和鼓勵行業和雇主積極參與學徒制的落實。建立政府、企業和學徒分擔培訓成本分擔和利益共擔的機制,可以為學徒制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四)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
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在通過各項法律法規中對全國學徒制的規劃和實施制定總體統一規定之外,還保持適當的靈活性,以確保制度的有效落實。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學徒制法案》中,企業在是否參與學徒制培訓方面具有選擇權。如果雇主選擇不按照所要求比例培訓學徒,可以選擇向學徒制基金支付培訓費用,其相當于雇主在履行其培訓責任方面產生的可能或所需培訓的費用。其二,國家和各省之間統一規范與實施的靈活性。國家層面修訂和實施《學徒制法案》,各省基于自身的情況,依據《學徒制法案》和國家規定的基本原則,修訂自己的學徒制法律,這有益于學徒制的有效實施。
四、結語
當前國際社會十分重視現代學徒制,并根據實際推進持續的政策改革。以歐盟為例,歐盟將學徒制作為應對經濟社會挑戰的重要工具,并構建了包含法律框架、職能分配、多元主體參與、質量保證、實施導向、資金保障制度安排的學徒制治理框架,以推動學徒制的有效與可持續實施[7]。國際學徒制政策改革凸顯了現代學徒制的重要作用和可行性。因此,巴基斯坦學徒制政策改革是順應學徒制改革的國際趨勢的產物。
學徒制政策改革適應巴基斯坦國情的切實需要。巴基斯坦的2.077億人口中有超過60%的人在35歲以下,如果利用這一人口紅利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將帶來更高的工業生產率和國外匯款,但這些人如果沒有技術和不從事經濟活動,許多人除了被貧窮和貧困所吞沒,還可能會屈服于反社會勢力,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學徒制的發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提高巴基斯坦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能力,因而完善的學徒制體系成為必須,改革成為必然。參考文獻:
[1]YASIN JANJUA,IRFAN MOHAMMAD.Situation Analysis to Support the Programme Design Process for National Skills Strategy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R].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12:86-87.
[2]Pakistan Vision 2025 Secretariat,The Government of Pakistan.Pakistan Vision 2025:One Nation One Vision[Z].Islamabad:Ministry of Planning,Development & Reform Government of Pakistan,2014:101.
[3]Apprenticeship[EB/OL].(2019-07-1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prenticeship#Pakistan.
[4]NAVTTC.Pakistan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NVQF):To Deliver a Skilled and Qualified Workforce in Pakistan (Version 1)[Z].Islamabad:NAVTTC,2015.
[5]The Government of Pakistan.The Apprenticeship Act[Z].2018-04-08.
[6]Ministry of Feder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skforce on Education.National "Skills for All" Strategy A Roadmap for Skill Development in Pakistan[Z].Islamabad:Ministry of Feder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skforce on Education,2018:31.
[7]趙昕,嚴璇.歐盟學徒制治理基本框架、內涵與借鑒[J].現代教育管理,2019(5).
作者簡介:歐愷雯(1995—),女,漢族,貴州貴陽人,單位為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為比較教育。
韓芳(1973—),女,漢族,陜西寶雞人,博士,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比較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