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倫理維度來看,人體基因技術可能引發如下道德風險和社會問題。其一,人體基因技術的發展會導致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控制,這關乎人類隱私與安全問題;其二,人體基因技術會產生基因歧視的新問題;其三,人體基因技術會產生新的優生學問題,這可能會導致人種的兩極分化;其四,隨著人體基因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越來越低,獲取個人基因信息更為便捷,存在基因信息被濫用的風險;其五,在基因技術普遍應用的未來社會中會產生醫療資源分配問題、代際之間正義問題和造物主權利問題。因此,應盡早重視基因領域中的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工作,這既是對基因技術風險的探討,也是對未來人類價值和存在方式的探尋。
關鍵詞:人體基因技術;基因倫理;隱私
中圖分類號:B82-0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3-0119-04
在由人體基因技術引發的后基因時代的變革中,從個人到國家都面臨著從自然選擇到倫理選擇的過程,社會結構和知識結構都將會被重新定義。從倫理學角度來看,人體基因技術要面對以下五個方面的挑戰。一、人體基因技術中的隱私與安全問題
一個人的基因記錄著他的全部信息,包括其行為特征和生理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我們只是遺傳基因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基因的隱私問題是最根本性的隱私問題,它會把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的優勢與劣勢一覽無余地展現在擁有者面前。如果要大力發展生物基因技術,就必須掌握人的基因圖譜并進行相應的研究,這就涉及國家與個人的基因隱私與安全問題。誰可以擁有了解、掌握和使用他人基因數據的權利?科學家、政治家?還是本人或父母?擁有他人基因秘密的合理性在哪里?如何去規范這些擁有者的行為和權利?這些規范或法律是否能夠有效地實施?因此,如何確?;螂[私權不受侵犯是基因技術研究和國家安全的重大主題。如果一個國家掌握了另一個國家人種的基因圖譜,那么由此而帶來的風險也會急劇加大。如果每個國家都彼此掌握了各自的基因圖譜,這便會形成相互博弈的局面。但是,假設其中有任何一個國家打破了這個平衡,必然會帶來不可設想的災難,甚至戰爭。
掌握了人類DNA資料的同時,少數人就掌握了對多數人的控制權,并且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絕對控制權。如果有國家打著反恐的名義,對人類的DNA進行全面監控,那么人類的人身自由權將逐漸消亡。誰能制約掌握了人類基因的少數人的行為?在未解決這些問題之前,生物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利弊始終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方面,應當建立人類基因數據的分級保護制度和法規,嚴格分類基因信息的保密層級,并在法律上規定,在何種條件下哪些基因信息可以被應用。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實踐中遵從個人的知情同意權,同時秉承自主原則、不傷害原則和尊重原則,并通過國家制度和政策給予這些人以其他方面的補償。如建立健全的保險制度來應對有關基因隱私信息泄露對個體造成的損害,這樣就能有效地防止和彌補個人受到損害的風險。
二、人體基因技術中的基因歧視問題
如果說人體基因技術的隱私與安全問題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和制度去解決,那么由基因技術所導致的歧視問題就復雜得多。對人體基因技術的研發必然會導致每一個人的基因信息都被明確地標明,如高矮、胖瘦、智力、性格等,這必然會產生基因預測學?;蝾A測學可以讓每一個人發揮他最大的才能,比如基因檢測信息顯示一個人的基因有某些方面的優勢,那么這個人就會更擅長做某項工作。對公司和企業來說,擁有求職人員的基因檢測數據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降低人力資本。但這很容易導致一種新的歧視和不平等,甚至社會沖突。美國生物中心羅伊曾指出:“如果我們有能力像借助指紋一樣使用遺傳材料去鑒定一個人的身份,那么我們同樣有理由根據基因對某些人加以歧視。”[1]基因檢測信息會顯示某一個人的基因在未來可能患有某種疾病或具有某種行為傾向。如科學研究表明MAO-A基因與暴力和惡意攻擊行為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MAO-A基因存在問題會導致過多的攻擊性。如果允許檢測此項基因,那么用人單位是否可以拒絕錄用體內MAO-A基因存在問題的人?對用人單位來說,他們有權利選擇最適合的員工,這樣可以減少管理成本和風險。當某人存在某種基因問題,或者基因顯示有某種傾向時,他將會遭到不公平地對待,并且在他的一生當中都會承受基因信息所帶來的痛苦。這些人會在求職、求學、婚戀、工作、保險等方面受到基因歧視,并且這種歧視很難通過努力得以消除。
在未來,如果個人的基因信息檢測成為常規檢查項目,那么基因隱私會存在被濫用的巨大風險,普通人的利益將無法被保證。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的里夫金認為,基因歧視將會成為新的戰爭。隨著人體基因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越來越低廉,這會使獲得個人的基因信息更為便捷。到那時,基因歧視小到人與人之間的歧視,大到種族與種族,甚至會發展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歧視。
三、人體基因技術中的超級優生學問題
基因治療技術、基因生殖技術以及克隆人技術已經展現在人類的面前,這給某些不孕不育或有遺傳疾病的父母帶來了福音?;蚣夹g的研發和應用使人類獲得了控制遺傳與進化的神力。早在試管嬰兒技術誕生之前,人們就曾對人類生殖的干預表示深深地憂慮和抵觸,認為試管嬰兒違返了人類自然進化的本質。但“自然”是指沒有經過人為干預的狀態,人類的自然繁殖方式是在不斷地被干預下進行的。“實際上,人的繁殖并沒有作為純自然的處女地被保留下來?!盵2]人類一直對生命的數量和質量進行人為干預,比如優生優育、計劃生育、門當戶對等。在改造人類的道路上,基因干預只是一次技術性的革命。比如,同父母的蜂后和雌性工蜂有著相同的DNA,為什么它們在樣貌和功能上完全不同?因為蜂后從小的食物是蜂王漿,蜂王漿關閉了成為工蜂的基因Dnmt3??蒲腥藛T關閉了一群蜜蜂幼蟲的Dnmt3后,最后它們全部變成了蜂后[3]。因此,某些食物也可以改變人們的基因編碼,比如食物中的甜菜堿。甚至童年的心靈創傷也會修改人們的DNA,并遺傳給下一代[4]。可見,人類的基因一直處于被改造中。
但把基因技術應用于生殖技術會產生如下問題:其一,基因改造會損害物種之間的生殖特性和生態平衡,同時,基因改造帶來的生態風險是不可逆和未知的。其二,高昂的醫療費用會使不能承擔基因干預成本的兒童在天賦上處于劣勢,而這種劣勢會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獲取更少的機會和財富,這會加劇社會貧富分化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人種的兩極分化。其三,基因改造會消解對人性的定義。關于“性本善”和“性本惡”的爭論自古有之,其中的“本”表達的是人類不可控的原因,是生而有之。如果人們的基因被設計,善惡行為的責任主體是設計者還是被設計者?這些被設計的人要以什么方式在法律中負責?哈貝馬斯認為,基因設計者成為了被設計者生活歷史的共同作者,這破壞了他人的道德責任主體[5]。其四,掌控他人的生命形態是否被允許?誰能來判斷哪些人可以進行基因改造,哪些基因改造是合理的?這樣的判斷標準通常都是帶有某種偏見和主觀性的。其五,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與基因增強技術有時是難以區分的。即如何在“不想要的遺傳基因”和“優化想要的基因”之間劃一條嚴格的界限?比如,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對“油脂”基因進行數量上的改造,這將是肥胖者、糖尿病等與體重相關疾病的福音。如果一個肥胖的人想利用這種技術使自己變得更美,那么這屬于基因治療技術還是增強技術?如基因重組生長激素(GH)已經小范圍地應用了半個多世紀了[6],可以幫助那些在身高上有嚴重缺陷的孩子。如果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具有身高方面的優勢,這是基因治療還是增強技術?
四、人體基因技術被濫用的風險問題
人體基因技術包括疾病基因治療技術、生殖基因技術、基因增強技術和克隆人技術,目前后兩種技術是被禁止進入臨床應用的。如果后兩種技術可以進行人體臨床應用,那么必將會造成濫用的危害。同時,一旦開啟人類基因改造工程,技術就會有被濫用的風險。比如,社會和國家的生物恐怖風險會增加,這種風險比核武器的風險要大百倍。盡管早在1972年各國就簽署了《禁止生物和細菌武器公約》,但生物基因技術與核技術不同,基因武器具有更為隱秘、更低成本、方便攜帶、殺傷力更強等特點。因此,一些觀點認為,生物武器事件的發生是世界必然的趨勢。如果生物基因技術可以人工合成或改變生物的遺傳基因,從而形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病毒,這種病毒體積微小,很容易攜帶,成本低且殺傷力巨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病毒的起源不易察覺,會讓人們誤以為是正常的病毒變異,容易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在反人類和恐怖組織的手中,生物基因技術是非常有用的武器。另外,關于基因專利問題,目前有超過10萬份基因研究的相關專利被申請。在未來,這些少數人將掌握人們的命運和子孫后代的生存方式。與此同時,隨著人體基因技術越來越成熟,其成本會越來越低,這會使獲得個人的基因信息更為便捷,從而產生基因信息被販賣和非法利用的風險。
當前,基因技術在人體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四個類別:一是以科研為目的的學理研究,二是人類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三是基因增強技術在人體中的應用,四是克隆人技術。反對者通常的態度是絕對禁止第三、四類的應用,對于第二類的應用也采取半反對的態度。另外,一些極端的反對者呼吁應當禁止一切人體基因技術的研究,因為這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類基因的研究與應用、人類基因數據的建立和共享是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如果不發展人體基因技術,從國家的層面來說,我們必將會被掌握人體基因技術的國家所制約。從社會發展的層面來說,“這樣的禁止會剝奪人類發展的寶貴知識,會剝奪未來的人類擁有新的治療疾病的方法?!盵7]因此,在未來,如何保證基因技術不被濫用,如何使人類變得更強大,這是每一個國家都需要面對的主題。
五、人體基因技術中的正義問題
在未來,無論接受與否,基因技術對人體生殖的干預都會發生。在基因技術普遍應用的社會中可能會導致三種最基本的不公正: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代際之間的問題和造物主權利的問題。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問題,這會直接影響社會與國家的繁榮與穩定。
第一,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公正。先天的不平等有很多,比如身高、容貌、家庭、智力等,人體基因增強技術會加劇這種先天的不平等。如果基因增強和后代優生都是富人的專利,那么窮人和普通人的處境將變得越來越不利,這會導致社會永久的不平等和分裂。
第二,代際之間的不公正。假設全人類都有條件進行基因優化改造,每一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經過專家評估來進行改造自己和選擇后代的基因,這看起來似乎最為公平。但除了疾病以外,由于審美和偏好的不同,我們無法代替自己的后代做出決定。胚胎沒有自主選擇的能力,因此胚胎只能由他的父母或他人進行干預,這種干預會直接否定其后代道德主體的自主性和自決權,這是不公正的。
六、結語
人類進入基因時代是必然會發生的大事件。綜觀當今世界生物基因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地意識到人類遲早會通過基因技術對自身進行全面的改良和再造。在積極發展基因技術的同時,應盡早重視與之相關的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工作。這些不僅僅是對基因技術的道德風險和社會風險的探討,更是對未來人類價值和存在方式的爭論。與此同時,應以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基因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因為基因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于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類命運的思考,是人類共同的事情。
參考文獻:
[1]伊納·羅伊.恐懼和幻想[J].Deutschland(中文版),2001(4).
[2]KURT BAYERTZ.GenEthics: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Human Reproduction as a Philosophical Problem[M].Great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9.
[3]F.LYKO,et al.The Honeybee Epigenomes: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of Brain DNA in Queens and Workers[J].PLOS Biology,2010(11).
[4]SHARON MOALEM.Inheritance:How Our Genes Change Our Lives,and Our Lives Change Our Genes[M].New York:Grand Central Publishing,2014:57-75.
[5]JURGEN HABERMAS.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3:80-83.
[6]AYYAR,V.History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J].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1(5).
[7]GYNGELL C,DOUGLAS T,SAVULESCU J.The Ethics of Germline Gene Editing[J].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2017(4).
作者簡介:柴琳(1985—),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