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瓊 鐘煥斌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閱讀與中國教育改造》的演講中呼吁“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課標》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小學1-6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僅僅145萬字的閱讀量不足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要。小學生課外閱讀量達標為400萬字是順應時代發展所做出的調整。
一、用互聯網測評手段,400萬字閱讀量達標可實現
互聯網課外閱讀量測評平臺“閱讀榜”,是由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與深圳閱讀榜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推出。此項目致力于搭建專業的線上閱讀測評平臺,利用互聯網軟件開發技術,采集青少年學生閱讀大數據,實現第一時間分析并掌握該群體的閱讀數量、興趣及能力。閱讀榜可供測評的書目皆經過少兒圖書館專家的審核,書目皆為經典之作。為實現小學生400萬字課外閱讀量達標,實施的達標策略如下。
(一)制訂科學的閱讀書單
利用閱讀榜測評書目,根據各年級閱讀學情制訂各學段的閱讀書單。一、二年級為低學段,三、四年級為中段,五、六年級為高段。書單里的書目分必讀書目和推薦閱讀書目。一到六年級的必讀書目閱讀總量為145萬字,達到《課標》要求,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的閱讀總量為400萬字。第一學期每個年級讀規定的必讀書目,完成閱讀總量145萬字;在第一學期閱讀量與識字量增加的基礎上,第二學期讀推薦書目,完成閱讀總量255萬字。書單分學段、分階段推進閱讀,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安排科學合理。
(二)采用便捷的網絡測評方式
引進閱讀榜青少年閱讀大數據分析平臺,導入小學部師生信息。教師根據閱讀榜測評書單,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讀可測評書目,待學生讀完書后登錄閱讀榜進行閱讀測評。閱讀榜能夠智能分析出學生測評的質量,記錄學生測評的數據。一本書閱讀測評完畢,教師登錄閱讀榜查看學生測評情況,能夠通過“簡讀”“熟讀”“精讀”三個測評層次,直觀看到學生對一本書的理解程度,能夠快速解決閱讀質量和數量的測評,非常簡便。
(三)運用精確的數據分析班級閱讀情況
學生測評后,教師登錄閱讀榜,能夠看到整個班級的閱讀情況和閱讀數據分析;能夠看到班級閱讀積分前3名、校閱讀積分前3名。班上學生的閱讀積分在全校、全深圳市的排名都能看到,非常便捷。班級每月閱讀之星、每周閱讀之星一目了然,不需要教師進行辛苦地排名登記。班級閱讀書籍、每個學生測評書籍都能一鍵導出來,學生測評的多寡,直接反映出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教師根據平臺的分析數據調整推廣策略,比如,看學生喜歡看哪些書,可以多推薦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盡管部分書籍不在測評范圍,但只要學生閱讀了,就會有收獲。
二、圖書館散發閱讀“甜蜜素”
合理充分運用閱讀榜青少年閱讀大數據平臺,配合測評書目和有針對性地推廣閱讀課,400萬字閱讀量的測評能夠高效直觀地完成。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要合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圖書館環境的布置,能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一)建設自由開放、適宜學生閱讀的環境
建設誠信借還書登記制度。圖書館設計《誠信借還書登記本》并投入使用,學生自主借書,自覺還書,給學生營造自由的借閱環境。《誠信借書登記本》,每個月整理一次,由圖書館管理員錄入電腦系統。每個學生一個月在圖書館登記借書和還書的次數,都會折換成相應的分數,記錄在案。
圖書館開放時間從17:00延長到19:30。學生放學時間為16:20,部分學生由于家長無法及時接送,可進入圖書館安靜閱讀。給學生打造一個自由開放且時間足夠長的圖書館,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
(二)打造學生閱讀成果展示平臺
建設“讀書心得分享區”。利用圖書館的空白墻壁開辟出一塊“讀書心得分享區”,將學生圖文并茂的讀書心得體會等展示在上面,給學生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讓其他學生在讀書的同時,也能看看同齡人的讀書感悟,引發思考。
建設學生繪本創作展示區。在學生大量閱讀后,開展繪本創編活動,在圖書館里辟出專門的書架,展示學生自創的繪本作品,讓更多學生共享繪本創作成果,從而激勵更多的學生用“畫+寫”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讀書成果。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吸引學生放學后來圖書館
每周固定時間安排閱讀推廣人員進行閱讀推廣課。每周二、四16:30,由圖書館負責人和語文科組負責人分別開展閱讀推廣課,給學生講故事,推薦閱讀榜上測評的書目,讓學生在快樂聽故事的同時,激發閱讀熱情,并使學生主動開展閱讀。
每月固定時間制作好書推薦等海報。圖書館每月公布一次閱讀榜上校級前10名的學生照片,鼓勵學生積極測評。圖書館也會每月給學生推薦暢銷書籍。根據閱讀榜上的測評數據,為學生推薦“本校最受歡迎的10本書”“閱讀榜上最受歡迎的10本書”等;為學生提供好書推薦海報,放置在圖書館門口,就像一塊噴香的糕點,吸引學生前來“品嘗”。
(四)每學期評一次“愛閱之星”
圖書館根據學生的借閱登記量、閱讀榜測評的閱讀量及綜合考評學生在圖書館的文明表現,給符合條件的學生評上“愛閱之星”稱號。“愛閱之星”的評比,是400萬閱讀量在各年級、各學段、各學期的體現。借閱登記量多,學生愛讀書,讀書有熱情;閱讀榜測評的閱讀量,要求學生完成本學期必須要看完并測評的書目;綜合考評學生在館表現,看學生是否文明守紀,維護閱讀環境。
三、結語
在“互聯網+圖書館”模式下,小學生400萬字閱讀量測評既有了硬件保障,又得到圖書館軟環境的熏陶。再加上科學、合理、簡便、高效的測評方法和扎實有效的閱讀環境創造,小學生400萬字閱讀量測評能踏踏實實地落實下去。一個學年結束,每個年級皆可按操作完成該年級的閱讀量,小學1-6年級學生400萬字課外閱讀總量達標可實現。
[本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7年度專項課題“基于智能卡的FSPW評價方式的構建與實踐探究”(課題編號:174430040)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