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姣 戴亦宗 李 龍 李賢強
(揚州市職業大學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中確定了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1”指的是學歷證書,“X”是若干技能等級證書,“X”則彰顯了職業技能,更加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的發展,它是動態發展的,緊跟新業態、新工藝、新技術的要求,可以結合行業需求進行更新調整。 顯然,“1+X”證書制度的提出,其根本在于鼓勵學生不光獲取學歷證書,更要面對崗位需求,獲取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為多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就業能力。
長久以來,我國在職業院校中實行的是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可以作為一個行業的準入門檻,考核部門一般是勞動局的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考核的內容一般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 如可編程控制系統設計師、電氣設備安裝工等,這種類型的證書是學生從業入職的證明,而“1+X”中“X”指的是某種技術技能的資格證書,不同的專業可以對應不同的資格證書。 為了確定其類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1.1 專業技術技能
電氣自動化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制圖、 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C 技術及應用等,涉及的基礎技能包括CAD 制圖、維修電工等,因此可以考慮“X”中包括維修電工、CAD 繪圖等。
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一個專業提倡獲取多個職業資格證。 以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例,根據本專業學生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分為供配電、電氣控制和設備制造三個方向,包含供配電系統與設備安裝、維護、運行和保護多項內容,確定設備安裝、變壓器和互感器裝配、維修電工等20 多項技術技能。 此外,還可以充分聯系合作的企業, 結合企業用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研他們的用人需求,在平時的培養中有針對性地培養提升學生的技能以更好地服務企業[2]。
1.1.2 綜合素質能力
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 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在基礎課程如英語、計算機、體育等課程中,對應的有計算機等級、英語水平等。 職業院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結合企業需求,設置對應的技能等級測試。比如, 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在工作中必定的會涉及很多編程, 那么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計算機等級測試,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網頁設計、數據庫應用等技能,獲取相應的等級證書。
1.1.3 學生的興趣愛好
新時代下,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也呈現多樣化,如電子競技、無人機駕駛等。 在相關國際賽事的推動下,基于計算機的電子競技項目發展迅速,相應的崗位如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等也應運而生,可以以崗位為導向,發展與之對應的技能等級證書。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無人機在植保、測繪、攝影等領域都發揮著巨大作用,作為新興職業,也可以發展與之對應的技能等級證書。 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技術技能如圖1 所示。

圖1 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技術技能
原有的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制度下,一般分三個等級,即技術、技師、高級技師。 但實際上,職業院校一般只實行技術等級或者技師中的一種,大多數院校還是以證書為指揮棒,并不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差異化教學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長一般為3年,對于本專業的技能, 可以初定以一年提升一個層次為目標,設立3 個技能層次。 比如,現有的維修電工等級證書就有初級、中級、高級。 不同等級的證書考證時間可以結合課程進度,比如初級的維修電工考證可以安排在電工電子技術相關課程之后,中級維修電工技術可以在單片機技術、PLC 技術相關課程之后考證。 技術技能優秀的學生可以在教育部門舉辦的技能大賽中獲取相應的證書,授予一定的榮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于綜合素質技能,可以參加當下的水平測試,如英語可以參加三級、四級、六級水平測試,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對于一些感興趣的項目,如電子競技、無人機等新興職業的技能,可以暫定一個等級,待發展日益成熟之后再做調整。
“1+X”證書制度實施的關鍵是“X”的類型、層次及具體的組織實施單位, 在確立了類型及考核層次后,就要做好“X”的組織保障工作。 此外,各高校也可結合當下已有的硬件資源,積極聯合企業合作開發新的“X”證書,最大化利用已有資源。
“1+X” 證書制度的實施必然要求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這就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了新的要求。 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求以崗位需求為依托, 圍繞不同崗位需求的不同技能型人才,確定人才培養技能的具體要求,從而使高校可以基于崗位職業能力要求, 開發相應的課程體系;同時,結合在校生的學習反饋、已畢業學生的從業反饋以及企業的用人反饋,適時、適當調整已有的課程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 此外,學校要加強和企業合作,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設置合理的電氣自動化課程體系,結合崗位群工作流程, 設計將知識與技能融于一體的綜合性環節課程[3]。
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培養的是能夠勝任各類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崗位以及電氣自動化設備的銷售與技術支持等崗位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為了進一步落實“1+X”證書制度,需要基于崗位任務職責分析學習領域構建, 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崗位任務職責及學習領域構建
“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與教材兩方面入手,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指導方向,教材改革是落腳點,只有充分把握這兩點才能為課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礎。
當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設置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課程,第三部分是實踐性環節,主要面向該專業所具備的崗位技能進行實操練習。 這些課程覆蓋廣,內容也較充實,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但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發展, 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1+X”證書制度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目前與電氣自動化專業相關的“X”證書是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該證書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而當前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對學生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的能力培養,因此,應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真正做到學歷證書與“X”證書的深度融合。
課程體系的調整同時需要配合教材的開發,“1+X”制度下,必須確立書證融通的教材開發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保證教材開發的政治立場與導向;以標準為導向,確保新教材開發的規范與實用;始終把握以學生為中心,以高水平院校為主體,提升教材開發的質量。通過研究“X”證書的內容,將原有的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踐類課程進行迭代、整合、新增與刪除等操作,形成新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1+X”的總學時小于“1”的學時與“X”學時的機械疊加,同時改變傳統的突擊培訓模式,在教學中融入培訓內容,加深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形成新的教學秩序。
此外, 教材開發過程中還要積極與用人單位取得聯系,了解企業中的新技術、新工藝等,隨時調整教材開發的內容以適應企業對學生的能力需求。 當然,教材的開發需要一定的周期,但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技術變革有著緊密的聯系,能及時地將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融入教材開發中,這就需要教材開發者有較快的更新迭代速度, 這就需要教材開發者不光關注教材開發本身,還需要研究教材開發發行規律,協調各種因素,合理選擇教學的形式,做到了然于心[4]。
隨著“1+X”證書制度的推行,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目標,在了解“X”的類型、層次、制度保障后,需要加強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改進,積極探索課程改革,真正做到培養高質量就業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