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語文在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語文教育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文章內容的含義,豐富學生的認知體系,拓展思維視野,提升文化修養水平。而散文是小學語文結構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散文基于形散神不散的獨特寫作方式,能夠引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身臨其境般地感知作者真實的情感體驗。既往的散文教學層次較為淺薄,教師只是一味地引導學生概況性地學習文章思想,缺少對學生情緒的引導以及對文章情感的升華。汪曾祺所創作的《昆明的雨》是一篇優秀散文,通過散漫的文字排列體現了濃厚的情感特點,展示了汪曾祺記憶中的昆明和對昆明的深切思念。汪曾祺出生于高郵,在昆明生活7年之久,可以說其在昆明所停留的時間僅次于高郵以及北京,因此汪曾祺具有昆明情結。汪曾祺曾經在古稀之際前往昆明尋找自己的過去,追尋以往的回憶,而《昆明的雨》展示了汪曾祺旅程中最為亮麗的一段。在《昆明的雨》學習過程中應當重點進行解讀和分析,感悟其中所具備的情感意蘊,了解散文的魅力。
汪曾祺在寫作過程中將昆明的雨描繪得明亮動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昆明人以及昆明景色之中,讓讀者通過景色的描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文中起始汪曾祺對仙人掌進行了描寫,提出了仙人掌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被當作菜園籬笆,雖然寫作內容較為簡單,但是卻充分展示了當地的人情特色和風俗文化。仙人掌在文中的作用是展示昆明人所具備的質樸特點。在文章中寫出了仙人掌可以抵擋豬和羊,但沒有寫到可以擋住人,之所以用仙人掌作為籬笆的本意并不包括擋人,這展示了當地人的淳樸和善良。在仙人掌之后提到了菌子,菌子也是昆明的特產之一,在文章的后續寫作過程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菌子,對牛肝菌、雞樅、干巴菌等食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凡此種種,不僅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同時也體現了其對昆明生活的想念,做到了借物抒情。教師借這一關鍵點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進行適當提點,會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感知力等有一定的促進與提升作用。
在文章起始利用題字的方式引出了昆明的雨,汪曾祺直接表達出了自己對昆明的想念,用“我想念昆明的雨”引出了后續自己在昆明的生活回憶。一句話雖極其簡單,但正因為其簡單才蘊含出更為濃烈和深厚的情感,可以讓讀者更加直接地感受汪曾祺內心的真摯思念。結合汪曾祺所描繪的他記憶中昆明的雨,具有明亮豐滿的特點,草木在雨的影響下顏色會變得更加飽和,呈現出了濃綠的特點。直接的情感表達結合對景物的描繪,不僅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的喜愛、懷念之情,同時也為讀者構建出更為真實的閱讀情境,引導讀者對作者的表達產生聯想,進而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文章中汪曾祺講述了雨天出行的經過,在出行的過程中重點針對多個細節進行了描繪,細節中所蘊含的情感值得每個讀者進行品讀和感受。在出行伙伴上汪曾祺選擇和朱德熙共同出行,原因在于兩人都來自江蘇,在出行時能夠更好地交流對家鄉的思念。在出游時汪曾祺選擇蓮花池,其原因在于蓮花池內所樹立的石像陳圓圓屬于江蘇人,其經歷和汪曾祺本身具有較多相似處。陳圓圓和汪曾祺都是因戰事選擇來到昆明,難以回到自己的故鄉,通過在蓮花池觀賞石像,汪曾祺想象陳圓圓是否也擁有濃厚的思鄉之情。這一想法觸動了汪曾祺的內心,使其泛起了一股鄉愁。除去鄉愁之外,在游玩時汪曾祺內心還有一種其他的情感,并不只是游玩時的愉悅,同時還帶有一種憂愁之感。在描寫當時景色時寫到了木香花將院子里的光亮遮擋住了,讓環境顯得更加陰沉,景色更加突出了作者內心的憂愁之感。原因可能是作者在昆明時正處于1944年,當時戰爭到了關鍵的階段,汪曾祺開始擔心自己遠在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回憶,其中所描述的內容都是汪曾祺真實經歷過的事情,展示了昆明的雨的特點、藝術性。首先,在文章中,作者針對昆明的雨季進行了描寫,利用明亮、豐滿、濃綠進行形容,并且通過對標點符號的使用可以看出明亮豐滿是汪曾祺對雨的直觀印象,深刻展示了昆明的雨帶給汪曾祺的獨特感受。
上文中提到作者在文章開始就主動表達了自己對昆明的雨的思念,而在文中的結尾之處也更加直接地說出了“我想念昆明的雨”,兩句話雖相同但并沒有出現重復的現象,反而讓讀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者對于昆明的深切思念。雖然作者離開昆明時間已久,但是昆明在汪曾祺的記憶里卻是記憶猶新,他可以記住不同菌子的味道、記住小女孩的鞋子和雨季的景色及韻味,這都展示了汪曾祺對昆明的愛。汪曾祺在其他的文章中也提出昆明在心中的位置,將昆明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故鄉對于一個充滿真摯情感的作家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每一個長期在故鄉外游居的人都會在特定時候思念家鄉,而昆明就是讓汪曾祺不斷想念的第二故鄉,由此文章蘊含著一股淡淡的鄉愁。
汪曾祺說,在創作理想時需要給讀者帶來一定的愉悅感受,而在文章寫作過程中汪曾祺針對昆明雨季的細節進行了詳細描寫,這些寫作的小點讓人感受到了雨季的詩意。例如,不同味道的菌子、大方的房東以及顏色黑紅的楊梅,雖然事物常見平淡,但是在汪曾祺的筆下變得極其富有韻味,讓文章變得更加有詩意,展示了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深刻情感。
細雨、菌子、楊梅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經過作者的描繪都變成了承載感情的事物,具有了超脫、非凡的意義。它們的組合共同展現了汪曾祺散文獨特的“凡人之美”“小事小情”之美好,共同彰顯了作者對昆明的熱愛以及對日常生活的熱愛。生活中的美好并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品、大事大愛等層面上,田野間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細微片段等都包含了特殊的美,作者以其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以及善于描繪美的寫作技巧,將其在真實生活中的所得所感加以描繪,形成美文。
散文是一種極其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可以展示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營造深邃的意境,使用優美的語言展示濃烈的情感。《昆明的雨》是散文中的代表作,對于汪曾祺而言,昆明仿佛一壺酒,是其求學時期新釀的酒,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歲月的沉淀讓昆明在汪曾祺的印象中愈發強烈,對昆明的記憶成為一壺老酒,變得更加有韻味。汪曾祺利用平實的語言展示了自己對昆明的情意,并在開頭以及結尾均明確提出了自己對昆明的想念,作者將昆明的雨作為主要線索進行寫作,將景色以及人物融為一體,讓昆明的雨變得更加形象。同時在寫作過程中利用自然的手法展示了對昆明的雨的感受,通過對其情感內容的挖掘,可以有效增加文章的品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