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雷 莊亨禮 陸毅
(上海中醫藥大學體育部 上海 201203)
“個性化”體育教學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興趣等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靈活地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個性化”體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許多高校均采用“個性化”教學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體育教學中,推動了“個性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提高了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便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逐漸變得激烈,身體健康已經成為決定個人與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推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全民健康已經成為重要任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規定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1]。高校的體育教學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養成學生積極參與各類體育活動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并掌握兩項以上的運動技能[2]。隨著體育教育理念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為核心的“個性化”體育教學理念出現[3]。“個性化”體育教學旨在通過豐富體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提高教學措施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培養體育學科的系統知識,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樹立“健康第一”“終生體育”的意識[4]。各個高校已經采取了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翻轉課堂、“俱樂部”制、教學與訓練相結合等措施來豐富體育教學模式,采用師生雙向評價體系等方式進行“個性化”體育課程改革[5]。然而受限于課時編排單一、場館資源擁擠以及課后答疑時間少等原因,各個高校在進行“個性化”體育教學時,仍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課程內容枯燥、學生缺少鍛煉主動性、部分學生難以得到針對性的指導等問題[6]。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加強課程教材體系建設[7]。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的阻礙被打破,線上線下混合的體育學習模式將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8]。研究證明,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數據分析與可視化、云平臺以及虛擬仿真等電子信息技術,有助于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度、增加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定制個性化的教學建議與輔導、建立合理的線上線下的評價體系以及合理安排體育教學資源[9]。目前,Xiaoying Ye等創建了“互聯網+”背景下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的體育教學系統[10];金葉桐等開發了體質測試APP 來評估學生體育學習后的體質,為建立個性化課程提供依據[11];李沛等開發了虛擬仿真體育教學軟件來進行體育教學[12]。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有效解決當前體育教學中缺乏個性化教學指導依據、缺少師生之間雙向溝通以及體育資源使用不夠高效等問題[13]。因此,搭建一個能夠整合場館預約、體質評估、運動分析、線上線下教學等功能的教學輔助軟件來提升學生體育積極性、強化體育技術指導以及為授課教師提供數據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教學輔助軟件的功能主要為幫助體育教師對成績數據進行管理。隨著“個性化”體育教學的實行,教學方式由“統一式”向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轉變,這需要體育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每個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建立多元化教學模式,合理安排體育場館資源,與學生進行雙向溝通等。
為配合“個性化”體育教學,教學輔助軟件的功能也需要多元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教學輔助軟件應具有使學生能夠在智能手機上進行線上體育學習、體質評估、場館預約、運動分析、教學交流、得到專業的體育教學指導以及連接外部體育電子設備的功能。此外,在電腦端也應具有管理程序,為教師提供相關數據支持,以使教師能夠有效設計教學模式以及管理數據。教學輔助軟件有助于解決高校“個性化”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和健身資源的合理分配、缺少數據和數學模型快速進行個性化教學指導以及師生之間的教學反饋和交流單一等問題。
教學輔助軟件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學生在手機上使用的APP,另一部分為教師在電腦上進行管理以及統計數據的管理軟件。
手機端APP的主要功能是學生可通過APP進行體質評估、獲得運動建議、預約場館及器材、運動分析以及運動指導等。
電腦端的主要功能是與APP 進行數據傳輸,對APP上采集的學生運動數據進行處理、存儲、分析以及可視化。教師可登錄平臺查看學生體育課程學習與鍛煉的相關數據,并給出個性化的教學建議和安排。此外,電腦端程序還可作為體育教學的數據平臺,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學成效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手機APP 主要包括體質評估、體育預約、運動分析、教學指導和外部連接五方面的功能,下面針對其功能進行分析(見圖1)。

圖1 手機APP功能結構圖
體質評估功能主要是結合學生的相關體測項目的成績和個人身體素質,如身高體重等給出關于耐力、爆發力的身體柔韌性的評估報告。研究表明,中醫體質測試與現行體質測試在結果上具有相關性,且中醫養生方案對于體質的干預有著獨特的作用[14,15],因此,中醫體質測試可作為體質測試的補充。體質評估功能還通過中醫體質測試表,來得到自己關于中醫體質的相關報告。此外,該功能還應對各項體質數據進行分析,給出一份結合體育項目、飲食以及養生等方面的運動處方。
體育預約功能主要是學生通過登錄APP,對規定時間段內的體育場所、體育器材以及指導教師進行預約,便于對場館、體育器材以及輔導教師進行安排和調整,有效利用體育教學資源。
運動分析功能主要是將學生一段時間內的運動數據,如運動項目、運動間段、運動頻率以及運動時間等數據與個人的體質評估數據等進行可視化。運動分析功能還可基于這些數據進行篩選分析,評估這段時間內的運動是否符合學生的體質提升、個人期望以及體育教學課程計劃等,為學生調整體育運動計劃提供參考。
教學指導功能主要是學生可通過手機APP將自己的體質評估結果和運動分析的數據發送給教師,教師在電腦端管理軟件上,根據相關數據,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外部連接功能主要包括為連接線上教學平臺和外部體育設備。學生可通過手機APP連接線上教學平臺進行體育課程的觀看和學習,不僅提供給學生詳盡的體育動作要領,還能提供體育教學中較缺失的運動損傷預防與康復等醫學知識。此外,學生還可通過手機APP 連接外部體育電子設備,如智能手環、電子跳繩計、VR 設備等進行數據導入,為體質評估和運動分析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
電腦端管理軟件的功能主要為接受并存儲來自手機APP的數據,如學生的基本信息(學號、姓名、身高以及體重等)、體質評估相關數據、預約登記信息以及近期相關體育活動數據。教師可通過管理軟件得到相關數據來進行教學課程設計、體育鍛煉資源的安排以及有針對性的教學。此外,電腦端軟件還需要建立數據庫,存儲相關的體育數據,為體育教學和科研提供數據支持。
教學輔助軟件的目的在于,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配合學校的“個性化”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同時,給予學生專業的體育指導。體質評估、運動分析等功能,能夠針對學生當前體育鍛煉結果,及時給予反饋,并幫助學生找到適宜的健身方法,保持繼續體育鍛煉的熱情。線上學習平臺的連接和教師的遠程指導等功能,能夠拓寬學生的體育知識來源,提高學習積極性。場館預約功能便于學校安排體育教育資源,使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有利于推動傳統被動式體育教學向“個性化”主動式體育教學進行轉變。
隨著國家對人們體質健康的重視,“個性化”體育教育變得更關注于學生個人的體質健康發展,但近年來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卻逐漸下降,近視、肥胖以及久坐不動等問題尤為嚴重。為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健全體育鍛煉制度、提供體育干預處方以及動態化調整教學模式[16]。電子信息平臺的使用,能夠為教師提供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的動態反饋,為教師進行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強化教師給出運動處方的科學性[17]。教學輔助軟件的體質評估和運動分析功能,使學生對自己的體質健康進行實時評估;線上學習平臺連接和教師建議功能,使學生得到專業性的知識和科學性的指導;場館預約功能,能使學生參與學校體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能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體質健康促進工作,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終身體育意識是指學生在一生中能自覺地堅持體育鍛煉,不斷學習體育運動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如體質、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來制訂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方案,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18]。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能促進體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向溝通,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幫助教師實現體育育人的功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教學輔助軟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將當前個人身體素質、體育鍛煉習慣、體育學習結果以及學習興趣等信息反饋給教師并進行交流的通道。教師通過軟件數據,得到“個性化”體育教學的指導依據,教師可根據相關數據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動態調整,更好地給予每個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指導,提高課程建設。此外,軟件收集的數據,不僅是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也是對教學課程的評價。大量的數據使教學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變得更加多元化,不再只是依靠單一的體育測試結果是否達標來評價教學效果,是否促進了體質、體育技能和學習是否全面、體育意識是否保持等,都可進行量化,作為教學課程的評價指標。體育教師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將每個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教學課程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數據上傳至服務器,數據逐漸呈現多樣性、規模性、高速性等特點[19]。大數據時代下,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技術,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有效推進體育教學職能轉變,推動體育教學理論水平提升,推動體育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建立。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的體質測試、體育學習以及體育鍛煉等相關數據提供數據上傳與存儲平臺,為大數據相關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數據支撐,推動以數據驅動為主的“個性化”體育教學改革,真正實現體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方式的動態調整。
隨著“個性化”體育教學的逐步實行,電子信息技術必然將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體育與電子信息技術的融合,有利于創造新型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為教學改革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與評價。教學輔助軟件的功能將不再單一地服務于教師或者學生,而是整合諸多功能,形成一個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提升學習質量,又能提供教師根據數據支持進行教學的動態調整的平臺。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有利于推動“個性化”體育教學改革,促進“體教結合”,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既能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又能培養體育意識與理念,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