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俊奇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鄭州 461101)
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課多以公共必修課模式為主,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新穎豐富,有別于高中及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并且高校學生接受能力強,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在體育教學中不能只進行體育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動作要領的訓練,還要涉及實戰技術和戰術要領等教學內容。研究也表明,運用比賽教學法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理解和認識。因此,該文以比賽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對比法和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的運用策略,為今后高校籃球課的開展提供參考[1]。
自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和完善,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也涌現出來,如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以及比賽教學法等。其中,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的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法。對于大學籃球教學來講,比賽教學法的積極作用要想得到充分發揮,體育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傳授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參與豐富多樣的實戰訓練,讓學生在比賽中輕松掌握各類籃球技巧。與其他實踐教學法相比,比賽教學法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因此在具體應用時,教師要對比賽場地、時間做出明確規定,并保障比賽的公平競爭[2]。
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是一種綜合練習形式,是學生掌握、鞏固技術動作和鍛煉身體的重要方法。教學比賽在籃球課堂上的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在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一般分為三類:一是結合所學的基本技術在簡單的規則下進行的競技比賽;二是組合技術動作的比賽;三是對學生進行分隊,在國際籃聯比賽規則下進行實戰的教學比賽。
單一基本技術動作的比賽,應在學生基本了解和掌握該動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有利于籃球技術動作的快速提高。例如,運球比賽、投籃比賽、傳球比賽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器材和條件進行改編,通過對基礎單一的技術動作進行組合等方式來組織比賽。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動作是否正確進行仔細觀察和記錄,還要制訂針對性較強的應對策略。同時,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給予充分重視與妥善解決,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3]。
組合技術動作的比賽是將多種技術動作組合在一起,按照固定的路線和順序進行的籃球比賽,教師提前制定科學的、符合籃球運動規律的比賽規則和要求,參與的學生按照既定的規則和路線完成比賽。這種籃球比賽是單一技術動作的提升,是對單一技術動作的組合,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運用,增加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
實戰教學比賽是在國際籃聯規則下進行的籃球比賽,包括三人籃球比賽、五人籃球比賽。教學比賽主要運用于每節籃球課的最后階段或者每學期的最后階段。比賽教學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要求學生在嚴格的規則下進行,有裁判員公平制裁,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公平競爭意識。學生在緊張狀態下,會高度集中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能調動學生參加比賽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該文選取了河南農業大學2020級2個籃球必修課班的136 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男生65 名,女生71名。整個實驗過程持續一學期,共計32個課時。實驗組,將每堂90min籃球課中的25min用于比賽教學法的實驗,比賽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以傳、運、投等基本技術、三人制籃球比賽、五人制籃球比賽為主,多組同時進行,其余學生輪流在場外統計比賽數據。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程度如表1所示,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程度如表2所示。

表1 實驗前兩組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程度統計(%)

表2 實驗后兩組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程度統計(%)
比賽教學法有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提高訓練積極性。比賽教學法與傳統籃球教學方法最大的區別就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以更加靈活、多樣且具有娛樂性的手段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而且在嚴格的規則下進行籃球教學的各種比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對于參與裁判工作的學生,能夠在比賽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公平競爭意識。
比賽教學法通過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籃球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改善了籃球運動學習過程的枯燥性,愉快、輕松的比賽活動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籃球。在高校籃球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法,能夠有效彌補傳統體育教學中的弊端。當前,籃球運動被很多學生所喜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當利用比賽教學法,不斷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方面的提高,體現了以體育人的職能,促進比賽教學法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功能的轉變,對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籃球教學給予了全新的定位,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持續且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素質。
通過組織學生比賽的方式進行籃球學習,體育教師能夠準確判斷教學效果,并能夠合理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進行比賽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還會暴露自身的技術弱點,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不足,及時進行指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籃球技術戰術的運用。技術的學習掌握需要經歷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提高階段以及自動化階段。研究證明,使中樞神經系統保持興奮并進行多頻率的反復刺激,可以提高技術掌握的效率。比賽教學法正是通過多樣化的運動方式,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
籃球運動是一項團隊運動,需要隊員之間的交流、配合,不僅考驗著學生對籃球技術的運用能力,還考驗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凝聚力。體育教師通過比賽教學法,使籃球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比賽教學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全局理念和溝通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其集體榮譽感,大幅度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目前,高校籃球必修課的考試內容仍以授課教師制訂身體素質測試與籃球運動技術測試為主,在此基礎上,引入籃球比賽,更能提高學生參與籃球課學習的積極性,在每學期期末考試時,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層,并隨機分組,將運動技能較好的種子選手,分配到各個組中,作為隊長,負責本隊比賽期間的組織協調工作,以保證比賽順利開展。在比賽過程中,授課教師作為評委,可以直接對學生進行打分,可以對比賽特別優秀的學生,以及對籃球規則運用合理、動作技術標準優美的學生,直接給予考試合格,籃球技能測試免測資格。對于參加比賽,但籃球技術水平達不到免測資格的學生,以及由于自身籃球技術原因無法參與籃球比賽的學生,在考試時,安排基本的身體素質測試和籃球技術測試。對于高校大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除了要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外,取得優異的體育成績是他們重要的學習目標,在考試的壓力下,學習和掌握籃球運動技能也是他們學習籃球的動力[5,6]。
在高校籃球必修課的教學中,籃球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和計劃的同時,也可以在同一上課時間段,聯系其他籃球必修課的教師,進行籃球比賽交流,也可以申請在課下時間,班級負責人提前定好時間,在籃球教師授課的不同班級之間進行籃球比賽交流。將籃球比賽融入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和戰術素養,激發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高校體育教師在實施比賽教學法時,可以制訂與籃球競賽相結合的期末考試方案,或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設施,制訂個性化的籃球教學比賽內容,提高教學趣味,創新教學方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全面提升高校籃球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