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輕建設(安徽)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秦瑋
隨著國內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大量工業廢水排放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工業廢水中含有的COD不經過有效處理流入河流和地下,會間接造成嚴重的污染,還會對水生動植物、農作物帶來影響。工業廢水還具有揮發性,會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人們長期接觸,會將有害氣體吸入呼吸道,引發疾病,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針對工業廢水的排放,急需采取有效的處理對策,遏制污染進一步擴散,保護環境。
國內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領域得到迅猛發展,工業用水量也急劇攀升,占全國用水量的30%。工業廢水排放量持續上漲,使得地表水與地下水都受到嚴重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同工業行業的生產工藝不同,產生的廢水成分也不同,其中有大量有害物質難以降解。在工業廢水排放量中,化學、紡織等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據排放總量的50%。從國內當前對工業廢水的處理情況來看,污染情況較為嚴重。觀察不同年度的水資源污染情況能夠發現,各地的水污染情況呈現增長趨勢,并且廢水排放量還在持續。工業廢水處理流程如圖1。

圖1 工業廢水處理流程
對于水域污染而言,工業廢水是導致其污染的主要源頭。并且每年國內水污染事故都是因為工業企業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導致的。許多企業不愿意耗費資金對廢水進行處理,導致違規排放現象無法得到遏制,對海洋、河流造成嚴重的污染。廢水排放現象得不到科學處理,人們的飲水安全難以保障。據有關部門統計,環境問題造成的損失占據國民生產總值的10%。對此,應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工業廢水排放現象,提高工業廢水的利用率。結合不同工業廢水的水質,對廢水進行科學處理,保證水資源能夠重復利用,保障水資源應用的經濟性。并根據工業廢水處理程度,使用再生水用于農業灌溉、工業設備冷卻等,保障現有水資源,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1.經費不足
面對工業廢水治理,應根據廢水成分建立對應的處理廠,并落實好各項處理設施,保證廢水處理效果。但是,由于現階段國內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盡管部分企業有足夠的意識對污水進行處理,但是資金匱乏,使得企業無法全面開展工作,嚴重制約國內許多地區工業企業對廢水的處理,使得污染現象始終無法得到緩解[1]。
2.企業環保意識較差
盡管國家積極呼吁保護環境,重視環境效益。但是對于某些企業而言,發展過程中更注重經濟效益。經濟高速增長,使得多數企業未能重視環境保護。長期發展下去,導致對工業廢水處理缺少足夠的重視,廢水排放和污染情況時常發生。廢水處理設施無法發揮作用,造成污染加劇。
3.工業廢水排放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國內針對工業廢水排放問題十分重視,但從實際工作成效來看,環境保護、廢水治理等工作本身處于起步較晚的狀態,面臨著執法嚴重不足的情況,導致各地存在生態環境執法意識不足、意識界線不清、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缺乏有效監管,成為阻礙工業廢水排放的主要問題,導致工業廢水排放缺乏統一標準,使得許多地區存在監管漏洞,難以形成有效的管理辦法。正是因為監管不夠嚴格,缺乏正確的管理辦法,才會導致監管漏洞的存在,始終無法控制工業廢水排放問題。
4.廢水治理技術有待優化
當前工業廢水治理技術效果不佳,處理后的污水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國內實際的廢水處理技術與處理后的廢水需求存在差距,并不符合再次利用的標準,導致處理效果差強人意,同時造成金錢和資源方面的浪費。
1.工業廢水處理分類不合理
由于當前工業制造類型較多,導致不同工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不同類型的污染,這對于廢水處理人員來說是具有較大難度的挑戰。通常,工業廢水分為綜合性廢水、含氟等類型。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存在較多不合理之處,由于廢水中含有重金屬物質,使得常規回收技術難以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同時,不同污染物含有的化學物質并不相同,需要采取分類處理的方式,使得廢水處理的藥劑成本增加,難以彰顯處理效果[2]。
2.工業廢水處理成本較高
由于國內現有廢水處理受到技術方面的限制,使得較多企業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投入了較高的成本。由于投入成本存在盲目性,無法針對性地開展廢水處理工作,使得廢水排放處理效果極低。但是工業廢水處理對于社會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對其進行處理是必然選擇。多數企業投入高于收入,長期發展下去,將導致企業失去對廢水處理的動力,選擇簡略處理甚至直接排放的方式,加劇環境污染。
3.工業廢水處理藥劑投放量過大
在實際處理工業廢水的環節,使用的處理工藝多是化學沉淀法,主要是回收再處理。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可以使用對應的化學材料對廢水中的成分進行處理。廢水中的重金屬能夠通過堿性物質沉淀,從而起到中和作用。現階段工業企業對于廢水的處理多是人工操作,在藥物添加環節難以掌控實際用藥量,會出現藥劑過度投放的現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1.嚴格把關廢水排放
針對工業廢水的排放問題,各地環保部門應加強對廢水排放的重視,根據當地工業廢水排放的實際情況,完善各項制度。通過建立制度進行管控,做好項目申報工作,在項目建設的同時,要關注廢水處理系統驗收工作,保證系統充分發揮效果。這就要求各地部門加強對企業的監控,把控好項目之外,還應對不合格的項目進行審核,并開展廢水處理精細化管理,對其進行重點監管。不定期對企業廢水進行檢測,對違規的企業,需要按照規定對其進行嚴格查處,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當個別企業排放情況嚴重時,應對其進行查處和整頓,嚴令其停業,在其排放符合標準后,經過驗證才能恢復生產。
2.構建監管機制
工業廢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減少工業廢水量屬于源頭治理的好方法,也是治理企業廢水排放的有效途徑,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嚴格監管。對此,針對排放監管問題,還需要各地政府不斷完善機制,形成更有效的監管辦法,通過制定監管機制,對企業形成約束。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結合當地污染的實際特點,聯合工信、公安等部門,建立完整的監管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優勢,對工業企業生產行為嚴格把關,避免企業廢水直接排放。此外,國家也應針對廢水排放問題建立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標準,強化實施力度,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確保各級部門都能嚴格按照標準,對不同企業的廢水排放情況進行監管。此外,還應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針對各地廢水排放監管工作形成完整的考評機制,保證工作對接到個人,避免人員相互推諉責任,強化問責制度,不斷加大治理監管力度,加強各地對工業廢水監管工作的重視。
3.加強綜合研判、統籌謀劃治理方案
在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根據各地區污染的實際情況和程度加以判斷。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存在差異,需要在不斷探索廢水處理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研判能力,從而保障廢水污染治理能力不斷加強。通過統籌謀劃,保障廢水處理效率和質量。具體來說,國家應針對全國不同地區的經濟與污染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理策略,并針對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對于經濟發達的區域,排放量肯定相對嚴重,應要求這些地區自掏腰包解決廢水處理問題,購買相關設備,并由當地政府進行嚴查,保障處理的有效性。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加大對其廢水處理的扶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與獎勵措施,確保區域內的企業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工業廢水處理中,解決欠發達地區處理設施不足、經費欠缺的問題[3]。
4.加強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創新
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國內針對工業廢水排放采取了多種治理方案,形成化學、物理等多項處理技術,但是由于技術并不完善,難以滿足廢水處理的實際需求,還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技術創新也是提高廢水治理質量的重要途徑,創新能夠使企業掌握更有效的處理技術,從而為保障環境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撐。創新過程中,國家應加大對處理技術研發的重視,給予足夠的資金,并建立實驗基地,從而為技術創新研發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其次,國家還應該推動國內工業廢水處理產業化,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鼓勵企業不斷完善處理技術,共創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另外,在技術研究方向上,應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不斷進行探索,促進不同技術的相互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技術的應用范圍,提升處理效果,保障工業廢水的處理效率。
1.膜處理技術的應用
由于現有的廢水處理技術無法對工業廢水中的成分進行有效處理,需要企業應用新技術,實現對廢水的有效處理,采用膜分離技術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工業廢水中含有的乳化油和電鍍廢水都是難以處理的物質,膜處理技術能夠利用超濾膜技術對廢水中的低分子成分進行有效過濾,實現水油分離和自然降解,降低了處理成本,保障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當前在造紙企業中多采用膜處理技術,已取得實質性成效。膜處理技術能夠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與毒性物質分離,保證排放后的廢水符合檢驗標準。另外,對于顏料工廠產生的廢水,需要實使用含鹽物質進行預處理,才能保障后期廢水處理的有效性[4]。膜處理技術能夠在廢水脫除鹽分后,通過反滲系統,保證膜處理技術效用發揮,能夠處理得出更多可二次利用的水資源,對廢水中的雜質作進一步處理,保障處理后廢水的質量。
2.吸附法的應用
吸附法也是先進的處理廢水工藝之一,吸附法利用吸附劑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常見的吸附劑有活性炭、腐殖酸等,能夠通過集中處理的方式,對廢水進行有效吸附。經過相關試驗結果證實,沸石作為吸附劑效果是相對明顯的,并且沸石能夠有效對電鍍廢水進行處理,保證處理后的廢水有較高的回收利用率。吸附法能夠對天然材料進行降解,沉淀工藝能夠有效將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分離出來,具有簡單有效的特性,但是回報率相對較高,需要保證企業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同時取得經濟與環境的雙重效益[5]。
3.物理處理法的應用
工業廢水中存在不易溶解的頑固性物質,采用物理處理法能夠有效對廢水進行處理。沉淀法作為物理法中較為關鍵的一環,能夠對廢水中密度較大的顆粒進行處理,通過沉淀對分離物質進行回收,提高廢水處理效果。另一種為離心分離法,利用離心設備配合沉淀池等裝置對廢水加以處理。經過處理后的廢水,可以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飲用水與再生水系統,對處理后的廢水進行充分利用。將廢水用于工農等多個環節,處理程度低的廢水可以用于清洗街道、消防專用、沖廁,處理程度高的廢水可以用于灌溉、水產養殖,全面提高廢水再利用效率,并不斷推廣下去,實現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各地工業廢水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應基于現有廢水處理技術,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技術,加快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推動處理技術創新發展。政府應加強研判與統籌規劃,實現工業廢水污染治理統一化,才能保證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盡管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在技術、資金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但是相信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未來一定有更加有效的處理方式,能夠實現環保處理,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