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平羅縣生態環境監測站 李嬌
2018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農村水污染問題綜合治理已成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鄉村振興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不僅直接決定著農村改廁、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進度和成效,還關系到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石嘴山市農村污水處理站主要是集中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廁所、廚房、洗浴等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無機鹽類。農村污水處理站的建設投運解決了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但點多分散、不同時段水質水量波動大、直排污染嚴重等問題。
石嘴山市農村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生活污水處理站20個,其中平羅縣16個,占全市80%。根據市級生態環境監測部門2021年第一季度監測結果顯示,全市11家農村污水處理站僅有4家水質達標,達標率為36.4%。2021年第二季度督查抽測結果顯示,平羅縣11家農村污水處理站僅有3家水質達標,達標率為27.3%。為此,探究平羅縣農村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原因,精準化提出治理對策是解決提高全市農村污水處理站水質達標率,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的關鍵所在。
平羅縣是寧夏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縣,位于寧夏平原北部,東與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鄰,西與阿拉善左旗接壤,南與銀川市賀蘭縣、北與石嘴山市惠農區相連。縣域面積2060km2,人口為28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萬人。平羅縣下轄7個鎮(城關鎮、黃渠橋鎮、寶豐鎮、頭閘鎮、姚伏鎮、崇崗鎮、陶樂鎮)、6個鄉(高莊鄉、靈沙鄉、渠口鄉、通伏鄉、高仁鄉、紅崖子鄉),141個行政村。
平羅縣農村污水處理站建成投運12座,正在建設4座(紅崖子鄉),以資源化利用、可持續治理為導向,結合平羅縣農村實際產生的生活污水情況,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運行費用相對較低、管護簡便的處理技術。頭閘鎮、崇崗鎮采用人工濕地生態處理技術;渠口鄉采用氧化塘處理技術;陶樂鎮一期采用MBR工藝,二期采用A2/O+深度處理工藝;其他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工藝主要以A2/O為主。陶樂鎮污水處理站一期、二期設計處理量均為1000t/d,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其他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量均在500t/d以下,出水水質均執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但由于農村污水處理站建設相對較早,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二級標準或一級A標準。具體詳見表1。

表1 平羅縣農村污水處理站基本情況表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未發布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之前,全區所有污水處理廠、新建農村污水處理站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標準。
2020年2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布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于2020年5月28日起實施。該標準規定規模小于500m3/d(不含)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執行表1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具體為:(1)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I、III類水域(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除外)且規模大于50m3/d(含)執行表1一級標準;規模小于50m3/d(不含)執行表1二級標準。(2)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V、V類水域且規模為300m3/d(含)-500m3/d執行表1一級標準;規模為50m3/d-300m3/d(不含)執行表1二級標準;規模小于50m3/d(不含)執行表1三級標準。(3)出水排入其他功能未明確水體且規模為50m3/d(含)-500m3/d執行表1二級標準;規模小于50m3/d(不含)執行表1三級標準。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在監測要求中明確水污染物濃度測定方法按表2執行。

表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現場實際勘查,查閱各污水處理站建設資料,調查建成投運的12座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工藝、設計標準、水質檢測等情況,對污水處理站現狀進行分析。
(1)從管理上來看,由德淵市政管理運行的有3座(陶樂鎮、黃渠橋鎮、黃渠橋紅光村),由鄉鎮自行管理運行的有9座(頭閘鎮、渠口鄉、靈沙鄉、農牧場、陶樂鎮廟廟湖、崇崗鎮、崇崗鎮人工濕地、姚伏鎮、通伏鄉),運行方面雇傭工作人員負責日常設備啟停、藥劑投加、衛生清掃工作。污水處理站運行管理技術力量薄弱,人員操作不規范,無法科學精準按照來水水量水質變化情況調控運行工藝,及時調整投放藥劑使用量,難以確保各工藝單元操作符合工藝運行要求。
(2)從設計來看,12座污水處理站中僅有陶樂鎮、通伏鄉、黃橋鎮、黃渠橋紅光村4座設計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及以上標準,其他8座(頭閘鎮、渠口鄉、靈沙鄉、農牧場、陶樂鎮廟廟湖、崇崗鎮、崇崗鎮人工濕地、姚伏鎮)均不能滿足現行標準和要求(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二級標準,現有污水處理站設計出水標準中對總氮排放濃度沒有要求,現行排放標準中要求總氮≤15mg/L)。
(3)從設備設施來看,污水站運行穩定性差,相關工藝設備老化,無法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處理標準,加之農村生活污水不同時段水量差異大,來水水質不穩定,致使生活污水經處理后仍不能穩定達到排放標準。
(4)從運行容量來看,現有污水處理站中陶樂鎮污水處理站、廟廟湖污水處理站處理量無法滿足進水量要求,陶樂鎮污水處理站一期1000m3/d,擴建增容1000m3/d,總處理量為2000m3/d,但實際每天進水量在2200m3/d-25000m3/d左右,超負荷處理導致出水無法穩定達標排放。廟廟湖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量300m3/d,實際進水量在400m3/d,同樣導致排水無法穩定達標。

表3 水污染物濃度測定方法
(5)從水質調查監測結果來看,僅渠口鄉、黃渠橋鎮2座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中一級標準,其他10座污水處理站出水主要污染指標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出現不同程度超標現象。
通過調查分析,進一步摸清了全縣農村污水處理站運行及管理現狀,為下一步精準施治提供決策依據。從調查現狀來看,農村污水的治理存在亟須解決的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設計標準不適用于現行標準要求。農村污水處理站均是在“十二五”期間建設的,當時地設計出水水質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二級標準,而在“十三五”時期,污水處理廠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但在2020年后寧夏制定地方排放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700-2020),三個排放標準間指標排放限值的差異,導致農村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即使滿足設計標準但仍然難以實現達標。
同時,陶樂鎮、廟廟湖2座污水處理站實際污水來水量超過其設計處理能力,前期設計不足導致現行出水水質不達標。
二是缺少專業化運管人員。除德淵市政運維管護的3座處理站外,其它農村污水處理站均由非專業人員或無專職人員運維和看管,加之因管理方面和建管脫節、設備老化、功能退化等原因,導致設備故障多發、停運等不正?,F象頻發。各鄉鎮運行的8座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不能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二級標準(氨氮指標濃度高于黑臭水體考核指標,沒有設置總氮去除工藝單元等)。
三是經費保障不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屬于公益性項目,需要大量公共財政資金投入。建設初期,下達資金只有30%,其余70%需地方配套,但因財力原因,不能予以充足保障,建設項目資金缺口較大。由于項目建設資金不包括污水處理設施的后期運行管理費用,加之后期運行管理費用既沒有財政列資,也沒有收費依據,目前這些已建成的污水處理站的運營管理費用全部由所在鄉鎮自行負擔(生態環境部門2020年每個鄉鎮補助5萬元),加之電費、管理人員工資、設備配件、藥品等無經費保障機制,無法實現專人管護,保障設施正常運行。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增多和設備老舊,設施管護成本將進一步增加,如果沒有正常的經費作為保障,這些項目建成后都將無法運行,成為閑置工程,造成項目資源浪費,影響政府形象。
四是運行機制不規范。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多為爭取項目資金建設,建成后交由鄉鎮運行管理。因運行管理不到位,厭氧化糞池清淘不及時,人工濕地堵塞、曝氣系統及排泥系統不按操作程序運行等,導致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低。另外在管理上,按照正常運維管理,每個污水處理站每月均應開展自行監測,但鄉鎮因無經費來源,暫未開展此項工作。
五是監管機制不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沒有制定指導性意見,無法明確處理設施的運營維護責任主體,缺乏領導問責、考核,約束力不夠,監管效果不明顯。鄉鎮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有的因費用問題導致設施運行不正常,時開時停;有的管理不規范,無運行管理記錄、臺賬等。專業人員短缺。鄉鎮的臨管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滿足不了專業維護的需要。
平羅縣農村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超出設計標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藝設備老化、年久失修,使得相關工藝單元功能性下降,從而導致出水水質超出設計標準;另一方面是因為污水處理站運行方式粗放、人員專業水平較低,無法根據水量水質變化,科學合理地進行工藝調整和維護,加之鄉鎮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污水處理站處于表面運行,實則沒有發揮應有的處理功能。
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設施建設是基礎,運維管理是保障。
一是針對設計標準不適用的問題,建議由生態環境部門和相關部門齊心協力,編制項目可行性報告,積極爭取項目,對目前設計標準不適用的污水處理站實施提標改造,確保建設與現行標準的一致性。
二是管理方面,建議將平羅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資產劃歸寧夏德淵市政產業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行,污水達標排放,解決由專業人員負責設備設施的運行維護與管理。
三是針對運行不規范的問題,建議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指導性意見,明確處理設施的運營維護責任主體,對運維管理與經費保障、考核掛鉤,建立健全運維保障機制。
四是針對水量超過設計量的超負荷處理污水站進行擴建增容,解決因處理量不足而導致的排水水質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五是對工藝條件經過相關工藝單元改造可滿足現行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站進行提標改造(如廟廟湖、崇崗鎮、渠口鄉污水處理站,增加回流泵系統、碳源投加系統、除磷系統)使其出水標準達到現行排放標準。對于因設備老化、工藝水平完全無法滿足現行環保要求、沒有改造必要的污水處理站(頭閘鎮、靈沙鄉、農牧場、崇崗鎮人工濕地、姚伏鎮污水處理站),盡快爭取相關環保項目或統籌協調,盡快形成可研報告和建設方案,新建滿足現行環保要求的污水處理站,解決水質不達標問題。
六是統籌協調,落實鄉鎮污水處理專項資金保障,整體移交至寧夏德淵市政產業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或專業第三方污水處理公司統一專業化運營,解決運營費用問題和運營人員專業水平較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