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雯
游戲化課程指的是將傳遞知識和技能作為目的的“非游戲”活動課程,以應用游戲或游戲元素的方式將自由、自主、愉悅、合作、創造的游戲精神融入課程設計中,對課程進行游戲化重構。在課程游戲化設計中,教師要關注如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設計主題活動是幼兒游戲化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和內容,以及幼兒的身心特點,設計主題活動,基于課程游戲化思想,將游戲元素運用到課程設計中,這樣才能優化教學設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要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同時《指南》還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所以在設計主題活動課程的時候,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采用課程游戲化的方式設計主題活動的目標。《指南》從語言、藝術、社會等各個領域入手,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談及增強幼兒語言能力的時候提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教師要引導幼兒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加強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指南》要求,設計一些和語言有關的主題活動,如結合“四季”主題,指導幼兒描述四季的特點;結合“生活”主題,讓幼兒觀察社會,并介紹自己生活的社區和父母;結合“繪本閱讀”主題,指導幼兒在閱讀繪本后講述故事,表達閱讀感想。這些主題活動都充分體現了《指南》的要求,能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指南》在談及藝術領域的時候,特別提到每一個幼兒的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主題活動的設計要給幼兒充分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在大自然、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和激發想象、創造美有關的主題活動。如結合“四季”主題,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身邊的植物,想象不同季節的自然環境,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在“生活”主題中,可以讓幼兒想象自己是從事某種社會職業的人,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現自己對該職業的想象;在“繪本閱讀”主題下,幼兒可以自主閱讀故事,想象故事的后續發展,用續寫、擴寫等方式體現創新精神。這些活動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指南》的精神。
《指南》提倡引導幼兒了解并傳承傳統文化。尤其是在社會領域中提到,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給他們介紹我國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課程游戲化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傳承傳統文化作為主題活動的設計目標,讓幼兒在了解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的基礎上,融入創意。在“四季”主題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了解一年四季有哪些傳統節日,用創意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在“生活”主題中,可以讓他們了解扎染等傳統工藝,并參與創意設計;在“繪本閱讀”主題中,讓幼兒圍繞傳統文化自主設計繪本。這些活動都能提升幼兒的創造性。
在明確了主題活動的設計目標后,教師還要結合各種區域活動的特點,優化活動內容。如果既能體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又能巧妙融合主題活動內容,則幼兒的活動會更具有連貫性。
以美工區為例,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參與創意制作活動,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
“四季”這個主題活動很適合和美工區結合在一起。在美工區的活動中,教師給幼兒提供圖片、紙張、蠟筆、墨彩等各種材料,讓他們試著自己參與創意繪畫活動。該活動分“觀察四季之美”“創想構思畫作”“交流個性想法”這三個環節。在“觀察四季之美”環節中,幼兒走入大自然中,和同伴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景物,有哪些感觸。在“創想構思畫作”環節中,他們將觀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融合在一起,構思畫作,并進行創作。在“交流個性想法”環節,幼兒要和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創意思想。如有一名幼兒別出心裁,用手指蘸著墨汁畫出了各種鮮花,這種有創意的做法迎來了大家的贊賞。還有一名幼兒也別具一格,他將一年四季都畫在了同一棵樹上,體現了四季的變化。
表演區的特點是要讓幼兒充分活動起來。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的內容時,要注意激發幼兒的主動性,避免讓他們單純模仿,而要讓他們在理解動作內涵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意想法。
在“生活”主題活動中,教師將各種職業的特點和歌曲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觀看不同職業的表演,并試著用典型動作代表該職業。一開始,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一些范例,讓他們借鑒模仿,并談談這些動作代表了什么職業。此后,教師可以讓他們自主創新動作,并解釋該動作的內涵是什么。如在聆聽《我是一個粉刷匠》的時候,教師讓幼兒做出粉刷墻壁的動作,并讓他們回憶生活細節,想想是否看到過類似的場景。此后,教師再給幼兒播放《小司機》《老師老師》《小小廚師》等歌曲,讓他們自發設想司機、教師、廚師等職業的代表動作是什么,并伴隨歌曲表演。如有一名幼兒扮演了司機,他將雙手放在前面轉動,并介紹說:“這是開車的動作。”還有一名幼兒添加了“按動喇叭”的動作,讓舞蹈內容更豐富。
科學區活動課程的設計目的是讓幼兒養成主動探究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按照“引入生活材料”“指導閱讀書籍”“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研究成果”這幾個環節設計課程內容,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自主探究。
在“繪本閱讀”主題中,教師設計了和科學有關的小問題。首先,提醒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自然現象:“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過彩虹呢?它是什么顏色的?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嗎?”此后,教師再指導幼兒閱讀繪本《彩虹》《不可思議的彩虹》等,看看書本中是如何介紹彩虹的。在幼兒完成互動交流后,教師再指導他們參與小組科學實驗,利用礦泉水瓶、剪刀、水等工具和材料,試著制作人工噴泉。幼兒要解決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在最后的交流討論中互動探討。如有的小組成功地制造了彩虹,他們可以給其他小組介紹經驗。這樣,他們通過游戲活動增強了自信心,并充分體驗了探究的快樂。
幼兒一般對色彩鮮艷的事物很感興趣,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強一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借助信息技術,制造出豐富多彩的光影效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讓幼兒能真切感受四季的變化,這是設計“四季”主題課程的重點。但是幼兒很難在對大自然的觀察中一次性感受到四季的變化,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教師可以設計“色彩繽紛四季美”主題課件,讓幼兒看到春天百花爭艷、夏天樹木茂盛、秋天落葉紛紛、冬天白雪皚皚的景象,這樣能對他們形成巨大的視覺沖擊,豐富他們的認知。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組織他們參與光影游戲“春花爛漫”,幼兒要學習如何剪紙,并剪出各種花朵的圖案。此后,教師可以將他們的剪紙張貼在窗上,引導他們看陽光透過窗花射進來,在墻面或地上留下了怎樣的圖形。幼兒可以評比一下,看看誰設計的窗花造型最優美。此后,教師再讓幼兒交流互動,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季節,如有一名幼兒表示:“雖然春天有很多漂亮的花,我們剛才也展現了出來,但我還是更喜歡秋天,我喜歡秋天的紅葉。”繼而教師可以鼓勵 這名幼兒用剪紙的形式剪出秋葉的形狀,和春花貼在一起,對比欣賞。
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游戲,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這樣有助于幼兒主動投入活動中。
為了促使幼兒積極觀察生活,并發現各種生活細節,教師結合“生活”主題活動,設計了各種有趣的游戲。在“你比我猜”游戲中,一名幼兒通過動作、表情展現某種職業,而其他的幼兒則要通過其舉動,猜出這是什么職業。如有一名幼兒做出了揮動炒勺炒菜的動作,但是其模仿得不太像,讓其他幼兒誤以為是指揮家。教師可以讓幾名幼兒一起做出這個動作,讓其他幼兒對比一下,看看誰的動作做得更好。這樣就有助于幼兒回憶生活細節,并試著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展現出來。此外,“角色扮演”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他們可以分區域演繹各種各樣的角色,思考不同職業的人會說什么、做什么。在對比后,他們發現了生活中的小奧秘,參與游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教師在課程游戲化的設計中要想辦法得到家長的支持。教師在游戲設計中可以挖掘一些親子元素,組織幼兒參與家庭活動,這樣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設計了“繪本閱讀”主題活動,并挖掘了一些和親子有關的繪本讀物,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閱讀。教師事先聯系家長,讓他們從每天讀一點故事、談一點人生感悟,逐漸構筑親子共讀的家庭閱讀氛圍,讓幼兒漸漸地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一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我爸爸》《我媽媽》等介紹家庭成員的繪本,并讓幼兒說說自己心中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形象。漸漸地,家長可以和他們閱讀《爺爺一定有辦法》等能展現生活哲理的繪本,并和孩子探討“勤儉持家是否很重要”“是否應該多關心家人”等問題。
不管是設計主題活動的目標、游戲內容,還是優化教學策略,教師都要基于課程游戲化視域,將游戲元素融入課程化設計中。這樣才能啟迪幼兒智慧,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增強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