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沉
(伊犁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伊犁 835000)
游戲是因人類需求產生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娛樂活動。依據游戲目的可以將游戲分為3類:娛樂性游戲、教育性游戲、競賽性游戲,其中體育游戲屬于教育性游戲范疇。大部分體育游戲以競技性的形式呈現,但其目的不是獲勝,而是增強體質或娛樂。體育游戲在教學中具有較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合在教學中使用,體育游戲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及需求進行選用。
游戲是人類的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娛樂性活動,它由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產生。遠古時代游戲與人的身體活動密不可分,當時生產、生活、軍事等活動都是一些體力活動,因此當時的身體活動就是體育游戲的萌芽。隨著體育游戲的發展,體育游戲逐漸分成學校體育游戲與競賽性游戲。目前,體育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體育游戲教學法也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體育游戲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方法。作為教學方法,它是以體育動作為基本內容,以游戲為形式,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的特殊體育活動。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健身性、規則性、教化性等特點,其中最明顯的特點是趣味性,體育游戲能夠使人身心愉悅,因此它能吸引不同的對象積極參與。與智力游戲不同,體育游戲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進行的,且具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因而具備健身價值。另外,在創編并實施體育游戲前,組織者會有意識地賦予其某些特定的鍛煉價值,以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另外,體育游戲屬于游戲,其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因此體育游戲能夠約束參與者某些行為,確保游戲的公平與安全,參與者遵守規則,也有助于社會公平化。
體育游戲在幼兒性別、角色、身高與體重、觀察與記憶、不安全依戀行為、電子游戲的沖擊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首先,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指出: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所以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體育游戲開展性別教育對其日后人格傾向、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及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等方面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以社會化的要求為基準履行角色語言和角色行為的過程是促進其由“生物人”向“社會人”轉化的最佳手段。其次,當前大多數學齡前兒童身體鍛煉缺乏系統科學性,參與戶外體育游戲的機會較少,劉毅、李明燈在《戶外體育游戲對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的干預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游戲的干預對改善學齡前兒童的身高與體重具有積極作用,適宜的體育游戲有利于保持正常的體重,避免肥胖的產生。大腦在人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但它的發育并不完善,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對大腦進行刺激有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劉瑾彥的《體育游戲活動對幼兒觀察力和記憶力影響的實驗研究》表明,體育游戲對3~6歲幼兒觀察力的發展和提高均有影響;對4~5歲幼兒觀察力的影響顯著;對3~4歲幼兒的記憶力有促進作用。再次,團隊體育游戲可以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幫助團隊成員相互信任,通過合作達到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韓流、李丹的研究《團體體育游戲改善幼兒不安全依戀行為的個案研究》也指出,團隊體育游戲在幼兒語言認知、情緒情感、社會交往和人格發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依戀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最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電子游戲逐漸占領幼兒游戲市場,傳統的體育游戲面臨嚴重的取締危機,對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進行改良,使其具備系統化、科學化、娛樂性等特點將對電子游戲產生強烈的沖擊,進而減少電子游戲對幼兒帶來的不利影響。
游戲教學法是小學體育課堂中較常用的教學方式,是豐富小學體育課堂的重要手段。從角色扮演的角度來看,對小學生而言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他們在這個社會中不僅要交往交流,還要發展個性、增強身心健康。目前小學課間體育活動秩序較混亂、形式較單調、內容較枯燥,無法調動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甚至成為引發校園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豐富課間體育活動形式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手段。體育游戲中小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通過角色自然地表現出交往行為,這種自然的行為表現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非常重要,對小學生的社會化也具有促進作用。體育游戲在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方面作用明顯,體育游戲不僅可以讓身體器官、肌肉組織充分舒展,使身體得到鍛煉,也能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劉雙紅在《體能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與理論探析》一文指出,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小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更明顯,更容易促進小學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發展。體育游戲在促進教師與小學生、小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上也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小學生的焦慮感,有助于改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中學體育教學與其他階段有所不同,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中學教育更重視學習效率,體育游戲不僅在身、心、智、體等方面作用明顯,且在提升中學生學習效率、輔助教學、培養中學生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精神等方面效果突出。中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語文、數學等課程,不重視體育課程且缺乏體育鍛煉,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較低。中學體育教學中引入體育游戲不僅可以提升體育課程的趣味性,還可以培養中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多以技能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調,難以激發中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體育游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在不同教學部分中作用不同,準備部分運用體育游戲既可以熱身又可以調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部分運用體育游戲可以輔助體育教學,有利于中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結束部分運用體育游戲可以鞏固學習重點、放松身心。中學生已經參與過大部分的體育游戲,很難再調動他們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在游戲的形式上精心設計,設置一些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完成的體育游戲任務。人人都有獲勝的欲望,在好勝心的驅動下中學生會自我鼓勵、奮發圖強,這對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建立具有積極的作用。大部分體育游戲是集體性活動,它需要團隊成員合作完成,中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團隊的力量,有利于其明白團隊合作的意義,有助于培養中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學生“最后的體育課”,體育對大學生而言的作用與眾不同,它不僅在基本知識的掌握、身體素質的提升、團隊精神的培養等方面發揮作用,且在改善人際關系、適應社會需求、減少大學生亞健康、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作用明顯。目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并不樂觀,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善這種現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善大學生做人、做事的品行。做人最主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體育游戲在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效果突出。體育游戲中大學生可以通過互相接觸、切磋、合作、對抗加強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隊之間的交流,體會到團結與友愛、鼓勵與幫助、關心與支持、尊重與信任、理解與體諒的重要性,有利于人際交往和溝通。社會對大學生的期待是多方面的,體育游戲多是在模仿“社會人”的行為,讓大學生在游戲中能夠發現不足并進行彌補,為其走向社會做好心理準備。亞健康在許多人群中都存在,但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表現較突出、較普遍。導致大學生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多數大學生生活沒有規律、身心超負荷、社會適應差等。體育游戲是一種綜合性手段,它以身體為載體,通過鍛煉增強大學生體質,改善大學生睡眠和食欲,進而提升大學生身體免疫力,改善大學生身體亞健康。高校體育加息作為“最后的體育課”,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非常必要,畢業后大學生將不再被要求進行體育鍛煉,大學生只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才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游戲在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游戲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體育游戲在不同群體中發揮著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驗證,但它在特殊群體中的應用研究尚少。已有研究指出,體育游戲在改善留守兒童不安全依戀行為、智力障礙學生動作技能促進、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改善、孤獨癥兒童溝通行為改善等方面作用明顯。依戀是指嬰兒和其照顧者(一般為母親)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系,依戀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長期缺乏依戀易導致兒童產生缺乏自信、自私、孤僻、焦慮、攻擊等情緒和行為,通過改良體育游戲情節和方式讓父母與不安全依戀兒童共同參與游戲活動對改善兒童不安全依戀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楊經倫、劉建進、陳蘭在《親子體育游戲對改善留守兒童不安全依戀行為的干預作用》一文中提到,父母與兒童共同參與親子體育游戲,兒童自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規范行為能力等方面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體育游戲在促進學生動作技能方面的作用已經得到驗證,但在智障領域研究體育游戲與動作技能相關性的研究較少。自閉癥也被稱為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由美國兒童精神病醫生Kanner在1943年《情感交流的自閉性障礙》中首次提出。有研究指出:體育游戲可以改善自閉癥兒童的內部教育因素,促進自閉癥兒童的個性和社會化的發展。另外,體育游戲在改善自閉癥兒童溝通行為上也具有顯著的效果。
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的效果烘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游戲經常被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但體育游戲作為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應用目的不明確、運動負荷難控制、易發事故、游戲內容枯燥等。體育游戲教學法是為達到教學目標而使用的教學手段,實踐教學中經常出現游戲時間難以控制,游戲活動范圍被肆意擴大,教學目標與游戲目的背道而馳等現象,導致體育游戲的功能無法真正發揮。體育游戲的運動負荷因項目不同差別較大,容易掌握的體育游戲達不到鍛煉的效果,難度較高的體育游戲運動負荷較大。大部分體育游戲具備競技性的特點,盡管游戲開始之前體育教師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游戲過程比較開放、激烈,很難預知過程中的突發情況容易發生事故。目前,體育游戲資源較多,但針對體育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的體育游戲相對較少,為達到體育教學中使用體育游戲的目的,體育教師經??贪?、重復地使用一些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游戲,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失去了體育運動的真正意義。
面對體育游戲運用中的諸多問題,體育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應對方式改善體育游戲的運用效果。依據體育教學目標創編體育游戲、改造體育游戲形式、合理分配體育游戲的內容與時間、拓展體育游戲資源等方式可有效改善體育游戲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輔助手段,內容、形式都要考慮到為教學做鋪墊,因此只有改造體育游戲的形式使其符合體育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求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體育教師應依據體育教學環節的需求,精心選擇或創編一些適用性強,符合學生需求的體育游戲,讓學生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應依據體育教學目標在體育游戲中設置具體任務,使學生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努力完成任務,最終實現體育游戲的教學目標。另外,體育教師可以引入民族傳統體育游戲,豐富體育游戲教學資源,對游戲內容與形式進行改造,有效改善體育游戲形式的單一性。無論哪一種體育游戲都要既滿足體育教學目標需求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同時體育游戲不僅要有足夠的運動負荷,還要確保學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