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第四中學 楊 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把“雙減”政策落實落細,把具體的物理課程教學視為重要載體,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走進廣闊的物理學習天地。
第一,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學生學習效果差、興趣不高的現象,原因是教師未能以學生的學習實際作為切入點,物理教學缺乏針對性,一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導致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難以提升,缺乏學習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物理知識的內化效果。
第二,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沒有為學生打造廣闊的學習空間,致使學生在參與知識探討和研究的過程中陷入一定的困境,不能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且參與知識探討和研究的時候沒有得到良好的活動指引,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效率。
第三,教師開展物理教學活動比較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能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進行全面內化和吸收,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探究缺乏深度,因而陷入一定的學習困境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思想,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透徹研究“雙減”政策的內涵和要義。從根本上來說,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物理學習氛圍中健康成長。只有準確把握“雙減”政策的實際內涵以及重要價值,才能立足學生的學習實際,打造出新穎、高效的物理課堂。所以,教師要從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入手,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態度以及知識把握情況,并結合具體的物理課例把教學行為與教學理念有效銜接。
例如,《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長度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運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準確記錄測量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的價值,給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雙減”政策落實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如今,現代教學技術受到教師們的關注和青睞,也成為教師落實各項教育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為了將“雙減”政策有效貫徹落實,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準自身的定位,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獨到的見解和認知。教師要掌握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技能,以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作為切入點,把生本教育落到實處,讓現代教學技術為物理課堂增添靚麗的色彩。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學技術把抽象的物理內容生動地再現出來,幫助學生探索知識的奧妙。例如,教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一課,本節課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現象與物理之間存在的關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借助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展示照相機和投影儀的結構,讓學生了解其中包含的凸透鏡,并作出猜想: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得多。然后通過現代教學技術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驗內容,跟隨所觀看的視頻進行實驗記錄,按照猜想總結規律。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獲得實踐、探討和深度思考的機會,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猜想的引領之下挖掘出自身的學習潛能,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與其他小伙伴積極交流和探討,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在提升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揣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及具體操作流程,然后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個性特點,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總結、實踐和創新,認真投身于小組合作學習之中,把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強烈的表現愿望,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而把所學內容更好地內化吸收。
例如,針對《摩擦力》這一教學內容,為了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教師要努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引導學生認真透徹地研究物理知識,發表自身獨到的見解,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創新總結和實踐探討。《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摩擦力的產生以及摩擦力大小的相關因素,并分析摩擦力的利與弊。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生可以相互引領、相互督促,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摩擦力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讓學生探討生活中哪些是有利的摩擦力,哪些是有害的摩擦力,以及如何進行摩擦力的減小和增大,摩擦力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形成了自身獨到的見解。合作學習充分彰顯了集體智慧的力量,實現了物理學習資源共享和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雙減”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物理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將學習內容充分內化,在實踐活動中把握學習重點,增強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開展新穎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的價值。
例如,教學《光的反射》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光的反射規律,在分析反射可逆性之后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在開展實驗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手電筒、平面鏡、水盆、金屬片等相應工具,在實驗探討之前明確具體的問題:光的反射有什么規律?能不能把所看到的光反射現象用反射圖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就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并在做好實踐準備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展創新和探究。在總結和實踐環節,學生可以結成互助學習小組,在相互探討中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在深入探究光反射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獨到的見解,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綜合以上分析,初中物理教師要緊隨“雙減”政策的步伐,把握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找尋自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良好時機,并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奧妙,加深學生的感悟和理解,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使“雙減”政策之下的生本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