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江口中心小學 林麗彬
隨著國家對語文學習的重視,閱讀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小開始,通過閱讀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隨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內容會逐漸從單篇閱讀轉向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是小學生閱讀的必然趨勢。三年級通常是整本書閱讀的起始階段,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在閱讀整本書大篇幅的內容時容易出現(xiàn)興趣不高、方法不當、缺乏耐心、閱讀效率低下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重視研究和探索整本書閱讀的科學方法和有效策略,提升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進入三年級,整本書閱讀逐漸成為學生閱讀的重點,但是很多小學生認為整本書內容過多、篇幅過長,有的內容理解困難,因此對整本書閱讀興趣不高,產生排斥心理。興趣是一切活動開展的最好動力,激發(fā)小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是閱讀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激趣。
首先,采用朗讀加懸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朗讀精彩片段,然后在關鍵節(jié)點停止并留下懸念,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從而吸引小學生自行閱讀其余內容。例如,在閱讀《安徒生童話》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朗讀其中一個故事《海的女兒》,在讀到美人魚想要將魚尾變成雙腿時戛然而止,然后讓學生猜想“美人魚后來有雙腿了嗎”“她和王子有沒有在一起”等,讓學生對后面的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然后引導學生自行閱讀整本書,促進閱讀的順利開展。
其次,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閱讀內容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趣味性的視聽內容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格林童話》時,可以先播放其中一個故事《灰姑娘》的動畫片,使學生對整本書產生巨大興趣,為接下來的整本書閱讀打下基礎。
閱讀資源是小學整本書閱讀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證,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可以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健康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重視為學生選擇高質量的閱讀書籍,同時指導學生學會選書的方法。教師要根據(jù)語文課程的教學計劃和進度,適當選擇與課程內容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書籍,這樣有助于加強語文課上教學與課下閱讀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實現(xiàn)語文教學視野的有效拓展。語文教師選擇閱讀教學資源時,要避免盲目求多求全,要盡可能選擇優(yōu)質資源,必要時可以對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預測,確保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可以讀好書、學好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再結合教學要求和自身教學經驗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避免學生自主選擇書籍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更容易達成整本書閱讀學習的預期目標。一方面是與當前學習相關的必讀書目,通常會在教材的“快樂讀書吧”中列出,例如,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中童話故事是重點的教學內容,因此“快樂讀書吧”中推薦了《稻草人》《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符合學生學習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和需求推薦一些適合閱讀的書目,例如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理解能力、專注力較弱,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篇幅稍短的書籍推薦給學生,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選擇書籍的能力,給學生自己選書的機會,這樣能使書籍的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能夠更好地被調動起來,提高整本書閱讀能力,但是,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選書的指導監(jiān)督,對于一些內容不健康或無營養(yǎng)的書籍要禁止學生閱讀,教師要對學生加強引導和教育,保證閱讀資源的質量。
對小學生來說,整本書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過程和體驗,采用以往單篇或短文的閱讀方式往往會影響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
首先,在閱讀整本書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導讀活動,簡單介紹書本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建立對書籍的整體認知,然后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閱讀的目標和方向,從而提升閱讀質量。以《稻草人》為例,可以先開展導讀活動,教師先給學生簡單介紹《稻草人》,然后讓學生閱讀之后找出稻草人看到了哪些人的悲慘遭遇,他們分別遭遇了什么,稻草人最后的結局是什么等。通過導讀,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保證閱讀效率。
其次,合理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不同的閱讀方法,由于整本書篇幅較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先通過略讀粗略了解大意,然后對于能夠表達主旨思想、語言結構精彩的段落進行精讀,而需要尋找某些信息時則需要快速瀏覽來捕捉信息。通過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大大提升閱讀效率。
再次,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很多學生面對整本書很有閱讀壓力,對閱讀產生排斥心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閱讀計劃,化整為零,逐步完成閱讀任務。例如《格林童話》,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每天讀一到三個故事,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讀和寫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讓整本書閱讀真正取得效果,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時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的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結合習慣。對此,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提前制定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案。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內容比較多,閱讀周期也比較長,所以整本書閱讀的連貫性可能不強,甚至出現(xiàn)“碎片化”的特征,這時通過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獲和思維過程,加深對閱讀文段的理解和感悟,進而保障對整本書的理解。
例如,在《安徒生童話》的整本書閱讀中,整本書主要是熱情歌頌勞動人民,贊美他們的善良和純潔的優(yōu)秀品德,無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貴族們的愚蠢、無能、貪婪和殘暴等,這些思想在很多童話故事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讀完一篇這樣的童話故事后都嘗試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學生讀寫結合的思維能力將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也有助于學生最終把握整本書的主題思想。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個人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理解能力還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單純開展獨立閱讀和自主閱讀,效果不會太好,閱讀學習熱情有時也無法得到很好的保持。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整本書閱讀交流活動,促使學生分享閱讀經驗,共享閱讀成果。
一方面,在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整本書閱讀后,語文教師可以組織閱讀分享會,幫助學生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如讓學生在分享會上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能夠認真把握整本書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等,在分享會上展現(xiàn)出自己的閱讀收獲,最后將學生的分享成果進行集中評價和講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收獲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讀書交流報告會,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開展二次閱讀,這是因為課外閱讀需要有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需要有相應的延展性和體驗性,加上整本書閱讀常常是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所以每個學生的閱讀感悟和收獲可能都不一樣,有的學生甚至可能存在思維上的偏差,所以,可以通過開展讀書交流報告會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交流氛圍。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閱讀書目制定科學的閱讀目標,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保持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并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讀寫結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領悟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進而在整本書閱讀中有更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