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武
摘? 要:國家對于各年級課程內容和難易程度的安排都是循序漸進的。打好每一階段的基礎才能更輕松的學習下一階段的內容。數學科目更為如此,數學是最具有邏輯性的學科,打好數學基礎、學好數學思維不僅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更能幫助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作為打好基礎的第一階段至關重要,本文將從讓數學課堂具有實效性的必要性及如何做能讓數學具有實效性兩方面分析。旨在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出實質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教師;實效性
隨著社會節奏逐漸變快以及教學經驗的積累,國家教育部和教師們逐漸意識到傳統教學已不能適應當下社會的需求,創造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成為新的目標。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索的能力,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將實效性作為數學課堂教育的一項目標。
一、打好基礎——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實際上是邏輯的一種表現形式,數學思維的養成有利于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從社會長期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自然界蘊藏著一定的規律,將這種規律總結成一種思維進行學習,便可以高效的處理生活中的部分現象。數學作為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可以為其他理科科目提供基礎思維體系。
二、讓課堂更有實效性的建議
(一)從教材出發,區分重難點,以最終目的為導向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一種具化,是對教學的指導。教學目標的設定對課堂的實效性有重大的意義,模糊不清的教學目標會使教師上課抓不住重點,不能一氣呵成,也會讓學生學的云里霧里,學不到精華的知識。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教師想要確立有效的目標,需要先熟悉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對教材種蘊含的知識清清楚楚,切實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教師思路清晰,會讓學生學起來更輕松,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六年級的“圓的周長”這一節時,教師要明確本節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并掌握圓周長的公式并學會計算,同時教師應該設計好教學流程,增強教學的生動性。教師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整理好學習的條理和思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強學習的實效性。
(二)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
傳統的教學氛圍是嚴肅的,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考慮講述內容是否足夠,在有限的時間能否講述完準備的內容。而不考慮學生的的實際吸收能力,因此就出現教師在講臺上不停的講述,而學生只能低頭悶聲聽講,沒有機會發言、更沒有機會與教師互動的情況。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會讓學的思維固化,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懶惰,慢慢喪失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混合運算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游戲,讓每個學生貼上數字或者運算符號的標簽,在教師給出一個得數之后,學生們自行組隊,用隊友身上的數字和符號,寫成合理正確的數學式子。通過這樣的小游戲,可以讓學生們在歡樂中不知不覺的熟練計算方法,快速消化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始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引導和啟發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改變以往單調的灌輸式的教學,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把握課堂的主動性,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學會運用啟發式教學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勇于表達觀點。讓學生在疑問中自發進行思考,加深記憶。同時啟發性教學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樂趣,當他們能通過思考自己得出一些結論時,成就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比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們回憶“比是什么”、“比的計算”等,之后讓學生們先自己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這個計算方式,具體是如何運用。無論回答是否正確,都可以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四)讓學生學會合作,在合作中鍛煉能力,在交流中碰撞思維
小組學習是指針對學習的需求,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或者不等的小組,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任務。小組學習是鍛煉學生社會交際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的使用小組合作方式,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學生在交流和思考中得到成長。
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行組隊,然后分發給每個小組同樣的幾個問題,讓小組成員自行分配,最后評比出用時最短、準確率最高、過程最完善的小組,讓學生們在競技中學會合理分配、靈活應用。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技巧,同時還能讓學生們鞏固知識,鍛煉反應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
三、小結
綜上所述,要讓數學課堂更有質量、更高效,首先需要教師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愿意自主、主動的學習。其次,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學會合作、善用合作,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在探索中學會知識,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將知識落實到實處,進而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成吉. 打造更具實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 新課程學習(上),2011(4):49.
[2] 周兆霞.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 小學生(中旬刊), 201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