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杰
摘 ?要:目的 ?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治療中的負性情緒情況與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大慶市中醫醫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確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7例與觀察組37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使用綜合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比較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情況與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踐護理方法后,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踐護理方法后,患者血漿蛋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血漿蛋白統計數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肌酐與尿素氮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肌酐與尿素氮統計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方法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中,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普及使用。
關鍵詞:慢性腎小球腎炎;綜合護理: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075-03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臨床中常見的腎臟疾病,發病后會出現水腫、蛋白尿及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等癥狀。臨床研究提示:慢性腎小球腎炎發病過程較為緩慢,及時治療基本可以治愈,但若不及時干預則可能發展為尿毒癥,危及患者的生命[1]。慢性腎小球腎炎治療結束后需要進行專門的護理,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糾正,并維護治療效果[2-3]。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性護理方法,對腎小球腎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針對腎小球腎炎中應用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針對性分析,選取大慶市中醫醫院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慶市中醫醫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確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7例與觀察組37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1.46±7.56)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1.54±5.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大慶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研究開始前已征得患者的同意,并通過法律文件取得了相應的授權。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②臨床資料完整、詳細;③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腎臟疾病;②存在治療禁忌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或無法進行充分溝通。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常規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具體包括3部分內容:①健康教育宣教。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護理,具體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的知識、治療與護理相關的知識,并重點提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②日常護理。按照醫囑對患者使用藥物,并維持患者居住空間內的環境,定期檢查患者的生理指標,并對病證較重的患者進行重點監控。③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飲食護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注意在日常飲食中補充維生素與蛋白質,持續護理3個月。
觀察組使用綜合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具體包括3部分內容:①心理護理。針對患者存在的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進行專門的護理。結合不同患者的不同特征,綜合使用心理暗示與心理引導的方法,糾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為治療與護理提供相應的支持。②綜合評估護理。對涉及護理的患者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疾病情況、生活習慣及生理情況等。并綜合患者的整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提示重點護理內容,針對重點護理內容進行集中護理。③全面營養護理。在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的基礎上,使用營養藥物調節患者的營養情況。但在具體護理的過程中需充分注意藥物使用的劑量,避免因過分使用營養藥物而導致其他問題,持續護理3個月。
1.4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對患者焦慮狀態進行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5](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抑郁狀態進行評分。設計總分均為80分,得分越高病情越嚴重。于護理前后分別進行測評。統計患者血漿蛋白、肌酐與尿素氮的情況,于護理前后分別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與SDS評分情況比較
實踐護理方法前,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均處于較高狀態,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踐護理方法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實踐護理方法后,患者血漿蛋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漿蛋白統計數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肌酐與尿素氮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肌酐與尿素氮統計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時間較長,在具體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配合以實現充分治療的效果。傳統護理方式能為腎小球腎炎提供常規護理支持與飲食護理支持,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無法充分滿足護理的需求。臨床研究提示[6]:罹患腎小球腎炎的患者一般會伴隨較為嚴重的疼痛,因而患者一般存在較為焦慮、抑郁的心理問題,因而需要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心理護理支持,以糾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從而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同時,腎小球腎炎的患者對營養的需求較為復雜,因而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需求為其設計相應的營養護理內容,若營養護理內容設計不合理,則會給患者的腎臟造成負擔,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結合臨床研究提示的結論,判斷腎小球腎炎治療效果的主要標準為血漿蛋白的提升情況,肌酐與尿素氮的降低情況等。
本次研究針對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做出分析,重點分析患者負性情緒的變化,與血漿蛋白、肌酐及尿素氮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提示:實踐護理方法后,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提示常規護理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心理護理的效果但主要是由于治療效果而促使了心理情緒的改變,進一步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但護理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突出了綜合護理的護理優勢,即通過專門的心理護理,充分糾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而血漿蛋白、肌酐與尿素氮的分析結果提示:實踐護理方法后,患者血漿蛋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漿蛋白統計數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肌酐與尿素氮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肌酐與尿素氮統計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述結果突出了綜合護理的護理優勢,在糾正不良心理情緒,科學設計營養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方法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中,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呂萍,張歡.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6):172-174.
[2]王麗.慢性腎小球腎炎綜合護理臨床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2018, 21(z1):414-415.
[3]李戎霞.優質護理在急性腎小球腎炎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128.
[4]張寧,樸紅蘭,徐敏玲,等.個體化營養護理指導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健康知識知曉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 35(12):2492-2494.
[5]王東梅,林星星.基于”絡脈瘀滯”理論觀察艾灸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免疫調節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8):1730-1733.
[6]竇海川,劉淑梅,顧春梅,等.健康管理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中醫藥,2015,10(S1):6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