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盛寧明,楊青,秦世福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衣食住行乃是人類生活的4種基本需要,其中,“衣”泛指穿衣打扮,將“衣”置于首位,并不是因為離開穿衣,人類就難以生存;相反,“衣”是區別人類與動物的重要標志。衣物不僅可以為人類遮蔽寒暑并提供裝飾與美化,也是人類不同于動物,擁有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體現。衣物的制作離不開紡織技術,近年來,棉紡織業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紡織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日益攀升。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紡織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紡織專業對于英語技能的需求日益高漲。為滿足行業關于英語技能的需求,各紡織高校相繼開展了紡織專業英語教學課程,力圖培養擁有英語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為紡織行業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诖?,由盛寧明、楊青和秦世福聯合編著,通過東華大學出版社于2016年1月出版的《紡織專業英語》一書,為紡織專業的課程教學提供了專業英語教材,也為行業從業人員提供自主學習的參考用書。
該書一共分為70個課時。第1、2課時講述紡織品的基本理論,并對紡織工業的發展歷史予以介紹。第3~6課時以紡織纖維結構作為主線,對其性質、形態、外部結構進行簡單介紹,并闡述了纖維的化學成分以及辨別方法。第7~14課時對不同種類的纖維性質進行分析,不僅講解了羊毛纖維、蠶絲及棉等天然纖維素纖維以及亞麻類韌皮纖維,而且對這些蛋白質纖維的性質進行詳細解讀。第15~26課時主要介紹合成纖維與人造纖維,通過紡絲過程變性與紡液改性,生產出人造絲、錦綸、聚酯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等化學纖維。第27~40課時對纖維改性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利用高分子纖維添加劑,人類創造出第3代纖維,并對地毯纖維、長絲紗、包芯紗、氨綸、精梳紗、花式紗以及混紡紗等不同紗線的性質進行詳細闡述。第41~61課時以織物結構作為主要線索,對織機與梭織物特點進行簡單介紹,關于基本織紋、經編緯編以及其他種類的織物,如提花織物、雙層織物、紗羅織物、無紡織物、毛氈以及絮棉填充纖維和皮革等,都是織物結構的典型案例。第62~70課時針對紡織品的整理、維護與保養,作者進行了詳細闡釋,對于紡織物的保型、外觀維護保養以及阻燃整理、染色印花等內容均進行了分析,可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行各業的發展方向也更加廣泛,為與國際發展接軌并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各高校對于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規劃。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是各行業關于未來發展的迫切需求之一。在我國提出教學改革的發展戰略后,如何增強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掌握能力,已成為目前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關注內容。當前,我國高校開展英語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訓培養兩部分,理論教學包括專業英語詞匯教學、專業理論英語教學等,實訓培養則包括英語實習訓練的各種教學方案。但在實際的教學情況中,大多數高校均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培養內容形同虛設。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英語的實際使用中存在障礙,學生只了解專業英語理論知識,卻難以表達出來,造成了“啞巴英語”的尷尬狀況,這不僅難以達到行業對于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導致行業的國際化、全球化發展受到阻礙。可見,今后高校的教學改革中應重點針對于英語教學情況進行優化創新,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行業輸送具備專業技能的全方位優秀發展人才,共同促進行業的蓬勃發展。
我國高校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態度認知存在問題。我國目前更加注重英語的階段性教育,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生就會開始學習英語,一直到進入大學,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較為全面,但大學階段的學習任務較為輕松,除英語專業的學生以外,其他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開始懈怠,認為英語學習并不重要,紡織專業的學生中也存在這種問題。我國開設紡織專業的院校大部分為高職院校,這些學生由于本身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其英語學習掌握能力也較低,對于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困難,長久影響下,部分紡織專業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態度發生變化,甚至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恐懼心理,這種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認知直接影響到其最終的學習效果,導致這些紡織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較為薄弱。
紡織專業的英語知識太過復雜。由于紡織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極為復雜,涉及紡織工藝技術、織物面料、紡織商務貿易、市場營銷以及紡織企業管理等多個體系的知識,其專業英語教學所涉及的詞匯量與理論知識也極為復雜,這增加了紡織專業學生的學習難度,導致學生對于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導致學生英語能力更加低下,這種惡性循環使得紡織專業學生難以扎實掌握未來工作所需的英語能力。
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存在問題。我國的英語教育普遍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從而忽略實際應用,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也是如此。在紡織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英語詞匯教學、文章逐一分析講解的方式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自主學習能力極其匱乏,不僅影響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效果,對未來發展也會產生制約。此外,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對于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教學理念與方法也較為老舊,這導致英語教學效率低下,英語的實用價值難以正常發揮。
重新編訂紡織專業的英語教材。紡織專業的傳統英語教材內容繁雜且難度較大,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無法完全吸收理解課本的全部知識。為了方便教師授課,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高校英語教師應對紡織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教材配置進行優化與創新。英語教師可經過仔細調查與研究,對紡織專業常用詞匯重新編寫統計,選取重點詞匯進行教學,并對相關的紡織專業英語文章進行篩選,留下結構較為合理且內容新穎有趣的文章,將較為偏僻的英語詞匯以及過時的專業文章舍棄,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降低教師教學的難度,也可對重點知識進行規劃,為學生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其完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英語技能,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也應重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合理分配教學計劃。一方面,教師可削弱理論教學的相關規劃,讓學生了解專業理論的英語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加強實踐學習的課程比例,可以培養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乃至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紡織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提出了培養新型人才,改進教育理念的措施,新理念要求對我國現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打造新型教學課堂。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也應以此作為教學改革的指導理念,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打造新的校園教學環境。例如,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師可以摒棄以往自己侃侃而談、學生被動吸收的教學習慣,通過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上臺講解相關知識、教師從中輔助教學的手段,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吸收知識的新型教學模式。此外,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通過播放專業相關的英語電影、訪談、紀錄片,并讓學生自行翻譯、讀寫等手段,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可以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其提前適應紡織行業日后工作的相關方式。
紡織行業關于如何切實推進英語教學實踐的優化與創新。在我國提出教育體制改革后,各高校逐漸開始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實踐培養,關于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也豐富多彩,如部分專業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大部分以英語知識競賽、英語小品表演、話劇排練等校內實踐活動為主,這些實踐活動確實可以促進學生對于英語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力,但紡織專業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創新。由于紡織專業的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其工作對于自身能力的要求更為嚴格,如紡織貿易等方向的相關工作,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為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學校可通過和相關紡織企業進行合作,學生可在接受理論知識的教導后在紡織企業進行實際操作,如跨國貿易合同的簽訂、紡織技術崗位的培訓等都可作為對學生的實踐培養計劃。這種雙方共同培養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校培養優秀人才,企業也可提前完成人才招攬工作,為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紡織專業的英語課程是紡織類高校的重點學習課程。正如《紡織專業英語》一書中所述,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向于全球化,紡織行業的國際貿易發展將會更加繁榮,這使得紡織行業對于掌握英語技能的專業人才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各高校應改進其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已成為目前紡織專業的發展重點,關于英語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更是紡織專業未來的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