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從“教”走向“學”是單元學習目標確立的本質,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學習是主體化、序列化的“單元教學”到“單元學習”的過程。教師要以全局的觀念指導教學,精確預設“學習目標”,借任務引領課堂探究活動,設計承載力強且自帶動力的單元語用任務,基于思維能力創設真實情境,增值評價方式,促進小學英語“備、教、學、評”一體化、序列化發展。
關鍵詞 小學英語 學科育人 單元教學 單元學習 學習目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育人是英語教育的根本使命[1]1。英語學科育人是扎根立德樹人之上探尋學科跨文化理念與方法的實踐[2]。相比傳統“一課一得”的教學方式[3],學科育人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突出了“單元整體”“系統構建”“學習可見”三個關鍵點。其中,“單元整體”體現單元內橫向關聯,體現知識的連續性與邏輯性;“系統構建”凸顯了教材各冊次、各單元之間的縱向聯系,是內容的層級和梯度的螺旋遞增;“學習可見”是知識的轉化、遷移、進階的實踐過程,是學生學習真實發生的體現。
一、小學英語單元學習目標的教學分析
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4]。教學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共同需要完成的任務,具有預期性;學習目標是學生在課堂內外對于知識學習的預設任務,具有延展性。小學英語單元的學習目標包括達成知識目標、形成學習能力、實現情境復現、培養思維品質四個維度,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嘗試改變以往碎片化的編排,圍繞學科核心知識點,以學科邏輯為脈絡,在學生認知規律下,以主題和任務為教學結構的單位[5]。單元設計是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設計[6]。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研的結果發現,在單元實踐中,教師主要面臨如何清晰呈現單元學習目標的精髓、如何有效開展單元學習目標活動、在單元與課時目標之間的呼應與傳遞四個方面的挑戰。基于此,單元學習目標要凸顯知識的結構化和邏輯性。
本研究選用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3“My Weekend Plan”部分的故事材料。故事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Zip和Zoom周末的計劃安排,核心語言結構是圍繞“be going to...”句型進行的交際對話。該對話是對前幾冊所學特殊疑問詞和句型的拓展,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對特殊疑問詞的掌握程度,同時了解特殊疑問句的問與答的各種信息的替換和使用。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需要對“Where”“What”“When”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做出相應的回答,掌握“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I’m going to...”“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句子的使用,并能在實際情境中輕松自如地交流和表演,能夠使用各種疑問句采訪他人和做記錄。在情感態度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達到運用英語交際的目的,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人生態度。
二、小學英語單元學習目標的實踐路徑
為避免知識的無序性、碎片化,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時要有單元教學的整體意識,明晰各單元課時目標,要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搭建知識大廈的“腳手架”,并通過在真實教學情境中的演練實現知識的持續性螺旋上升,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
(一)明確學習目標,聚焦核心任務
學習目標的確立是由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學習內容、學生學情三方面決定的,將課程標準轉化為學習目標是單元學習的核心任務。傳統的單元教學內容相對獨立,評價較為機械單一,評價結果很難清晰、準確、及時地反饋給學生。而育人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學習模擬真實活動場景,以學生的自我深度學習探究為目標,在課堂中體驗、感知、探索,最終實現對真實問題的理解、掌握、解決、遷移及應用。在本單元的故事板塊,育人目標時刻貫穿在教學活動中(見表1)。對于一般將來時的語法內容,教師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歸納法,在句子操練中引導學生發現和總結,利用句型的不斷變化與操練來訓練學生使用這個句型的能力,通過對固定句型格式以及人稱、時間變化的操練,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結構并加以運用,從語言的習得中沉淀語感,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應對不同的實際情境,解決現實問題。
(二)翻轉學習課堂,解決情境問題
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學習目標,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明確方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始終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展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教與學雙邊互動過程,凸顯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主體地位,嘗試創設邏輯性問題提升學生感受力、創設類比性問題提升學生遷移力、創設假設性問題提升學生評價力、創設設計性問題提升學生創新力。以學習任務單(見圖1)為引領,內化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學科思維,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
[“My Weekend Plan”學習任務單
1.根據所給答案提出問題
(1)I am going to the cinem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obin is going to the zo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y are going to take a tr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e are going next we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e is going this week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提問隨機采訪同班同學,記錄好并準備好口頭匯報
(1)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
(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
(3)When are you going ?
3.文本重構,根據對話內容填空
Oliver’s cousin? Mike is going to ____________next week.They’re going to ____________and see a film about ____________.They are going ____________ .But next Tuesday is better.Because it’s ____________then.
4.假設周六有好友想約你出去,但你已有安排,請根據本單元所學內容創編對話
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 ?B:I’m going to...
A:Where are you going?? ? ?B:I’m going to the...
A:When are you going to ...?? B:I’m/We’re going to...]
(三)設置行為觀察量表,體驗學習完整過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了英語課程教育的價值[1]18。英語作為一個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從學科發展方面而言,學科育人是指如何利用好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屬性實現育人價值。工具性方面的育人價值是指英語作為交流工具,是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交流的媒介;人文性方面的育人價值是指語言所包含的情感、意志和思想觀念,具有培養人、塑造人的作用和意義。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情分階段設置學生觀察行為量表,并根據量表維度將課程細化為低、中、高三檔攀登課程,對單元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創設不同難度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知識運用水平。攀登課程中的低階課程主要為學習理解活動,以聽說讀寫、鞏固語言知識點為主;中階課程主要是借助重點詞或圖片復述故事,提升對篇章的理解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高階課程則為遷移創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批判與論證、評價與分析、聯想與創造等,在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創新。三級階梯課程層層遞進,形成了知識學習的閉合周期,這樣的閉合周期又一個個循環往復,不斷發展,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圖2清晰地呈現出“My Weekend Plan”的知識演化與發展過程。
(四)增值評價賦能,深化機制改革
教育評價引領著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教育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四個評價理念[7],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增值評價的概念。增值評價是指以反思、改進、變化為核心,體現“實驗校”在學校教育、管理、學生發展的進步或者“增值”[8]。中小學增值評價參考了學科知識和非認知層面的數據,還對學生的書面交流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及批判思維能力、情感認知態度方面進行增值評價。圖3是中小學生英語學業發展增值評價體系的一個內在邏輯梳理。
小學英語學科的增值評價的關鍵在于通過關注學習過程,分析學習結果,描述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一個“增量”。這個“增量”可以是知識的增長,也可以是學習態度或學習方式的轉變。“增”是對于質量的衡量,是知識、能力、態度全方位的提升。“增”意味著前后有差異,是對學生學習起點、過程與結果的共同關注,不再單一的“唯考試分數”論教育質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英語單元學習目標的思考與建議
小學英語單元學習強調教育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強調科學、人文的有機統一,強調語音、詞匯、語法的密不可分,強調聽說讀寫語言活動四方面能力的相互依存與協同發展。單元學習目標是教師對本單元教學實施的重要依據,也是語言交際素養構建的手段和方式。
(一)突出單元視角,優化學習目標
在人教版小學英語PEP教材(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C部分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新課標和學科育人的基本理念設計、梳理單元整體架構和學習進程,思考適切的教學活動,根據預設的學習結果實施教學策略,并通過小組合作、情境體驗等方式開展“學生自學—小組互學—合作展示”活動。以情境融合的方式滲透語言的邏輯結構,突出整體單元視角,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合作、交流創新,將新穎的增值評價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實現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二)區分學習重點,優化教學任務
傳統的學習重知識灌輸,輕思維發展。單元學習則倡導整體把握教材內容,以單元的視角來看待教材中的知識點,聚焦主干,重點梳理學習要點,強調利用核心知識解決顯性問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能較好地理解字母與拼音的區別。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運用項目學習的理念,即任務驅動理論來組織教學,將原本教學重難點轉為項目學習內容,以此激勵和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來把握內容重點,突破語法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設置自我學習的評價指標,以更好地把握內容重點,形成以知識遷移為導向、以創新目標為發展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挖掘育人要素,融入學習評價
英語教學要秉承“評價育人”的理念,充分挖掘育人要素,采用特定的工具、方法,綜合運用學習表征、模型建構、質疑批判、反思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圖4清晰地表達了本單元學習目標教學的流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教師常用“Just try”“You try”“Practise more”等詞語鼓勵學生表達。在“How can you...”句型練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learn...by...”的陳述以豐富表達,并嘗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最后通過觀看老鷹教小鷹學飛翔的視頻,激勵學生直面人生中的挑戰,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四)著眼內容探究,致力于學習能力的遷移
學習不一定是在教室里進行的[9],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多創設一些具體、真實的生活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其經驗的增長,強調學習的深度理解、遷移運用和問題解決,實現在生活情境中達成學習的交互體驗。例如,在低年級有關于“顏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嘗試尋找生活中的各種顏色并表達出來;在有關于“食物”的教學中,教師也可用PPT或者圖片創設類似西餐廳的環境,讓學生經歷真實的點餐體驗。在PEP教材四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My school”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圖書館、教室、操場等環境資源來激發學生的認知,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英語學習不僅承載著語言的習得,更是學科育人的目標體現,教師要學會對教學內容適度地刪減、增補、重組、解構,通過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內化學習方法,提升知識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知識內容的完善和學生的自我實現。教師在制定小學英語單元學習目標時,可從單元主題入手,選取合適的學習內容,凸顯學科邏輯思維能力,明晰關鍵能力和學術品格,細化教學的過程,關注學習經歷。清晰的學習目標能不斷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教師“以學定教”“以學施教”“以學評教”,還原學習的全過程,打通單元間知識聯結的關鍵節點。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筆者將繼續探索學科育人下的單元學習目標,并嵌入有效教學運行機制,推廣應用單元學習目標的成果。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成尚榮.學科育人:教學改革的指南針和準繩[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82-89.
[3]劉艷平,章巍.學科大概念統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之整校探索[J].中小學管理,2021(7):27-31.
[4]王建軍,郭金紅.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學習目標指定[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4):61-64.
[5]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小學自然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6]麥克泰,威金斯.理解為先單元教學設計實例:教師專業發展工具書[M].盛群力,張恩銘,王陳爍,等譯.
寧波:寧波出版社,2020:33.
[7]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Z].2020-10-13.
[8]王英杰,孫敬陶.英語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實困境與建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8):19-22.
[9]劉朋.“實驗校”增值評價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4):57-62.
(責任編輯:符 潔)
作者簡介:屈宸羽(1985—),女,湖南邵陽人,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論、教師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19-10-25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重慶市教育學會第十屆(2021-2023)基礎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區域英語4M教學模式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H2021A0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37145019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