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社會經濟角度來說低視力兒童處于一個困難的境地,他們既不是完全盲所以不能得到盲人所能得到的康復和社會服務,但又不能像具有正常視功能的人那樣生活,因此,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低視力兒童的成長,下大氣力辦好兒童低視力的康復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盡量完善機構,使更多的低視力患兒通過康復訓練手段更好的、充分的、合理的、最大限度的使用僅有的一點點視力,從而通過少量的視覺信息而獲得較高的視功能效率,對于低視力兒童今后平等的參與社會都有其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 ?低視力? ?特點
【中圖分類號】R770.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一、兒童低視力與成人低視力的不同點
(一)雖然低視力兒童所患的眼病可能與成人低視力患者一樣,但其后果可能完全不同。因為許多低視力患兒和盲童可能僅有短暫或根本沒有視覺經驗,缺乏進一步建立視覺記憶的基礎。這一點上構成了與成人低視力者之間根本性的差異。小兒的調節力強,低視力的兒童也是這樣。因而他們進行書寫時,眼睛距離紙的距離相當近,有時嘴角與筆尖相貼。
(二)患低視力的幼兒由于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是意識不到自己有視覺缺陷的,但是他們往往能自然的利用其殘余視力,這也區別于成人低視力患者。
助視器的需求也不一樣,兒童對助視器的反應較成人敏感得多,如果助視器對他們的幫助不是特別顯著的話,他們會立即拒絕使用。低視力兒童有的需要戴普通的眼鏡,但眼鏡的屈光度可能發生變化,所以需要定期檢查,必要時要更換眼鏡。
(三)成人低視力患者,特別是老年低視力者,對他們康復服務多半是一個家庭的責任問題。而兒童低視力的康復服務,家庭只占一小部分而是全社會范圍的大問題。因為視力的損害會極大的影響各種功能和各種功能相互聯系的發展,因此要抓緊早期干預和進行特殊教育,這樣在許多方面可以抵消由于視覺缺陷而引起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制定康復計劃和特教方面要給予全面考慮。
(四)低視力兒童也常合并其他生理方面的缺陷,如智力和肢體上的殘疾以及其他器官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因此對于他們的特殊教育的康復訓練導向將是綜合性的,比較復雜化,費用也較高。有些小兒出生即為盲或低視力,經過手術治療以后也常常不像預期的那樣即刻就有視力恢復,應該認識到這些患兒的康復訓練比成人所花費的時間要長。低視力兒童在成年以后,即使他們受過良好的特殊教育及特殊的職業訓練等,但就他們的個人生活問題及參與社會的競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與正常人相比也是存在困難的。
(五)低視力兒童由于雙眼視力都很低而未建立雙眼單視,又缺乏視覺經驗,往往不需要雙眼用助視器,而成人多需雙眼用助視器。兒童低視力的病因是先天性/遺傳性的眼病所致,而成年低視力,特別是老年低視力患者多半是高度近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兒童低視力的“患病年數”或“視力殘疾年數”比成人長,甚至是終生。兒童低視力其記憶一般以聽覺和觸覺記憶為主,但識記方法與成人(或成人低視力)相比,其機械識記能力較強。
二、低視力兒童及盲童與正常的兒童的不同點
(一)先天性視覺損害常常影響嬰兒通過眼與父母和家人的交流,這種交流在父母與嬰兒之間的早期聯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需要幫助這樣的孩子通過促進其聽覺和觸覺的交流來理解嬰兒的行為。
對于視力正常的小兒的視覺交流,即非語言的交流有時也常常難以搞清楚,因為他們交流的線索非常微妙以至使人們往往注意不到。因此在環境中應有一名或幾名熟悉這些孩子的人做為“翻譯”,可以成功地幫助視力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進行交流。
(二)由于視覺制激不足造成了嬰兒特別是盲童反應遲鈍這一個非常普通的常見問題,這樣有時會導致幼兒自己尋找視覺刺激,形成一種干擾行為癖性,如不早期發現進行體療會對運動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會使其行為發育延遲以致影響小兒的功能以及使其有發生過度保護反應的危險。這在有視力殘疾兒童的家庭中很常見。某些小兒輕微的視覺損傷也常常被家長忽視或未被眼科醫生及時診斷出來,很容易把這些缺乏正常視覺信息的小兒當作是遲鈍、呆傻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三)在正常視力兒童家里不存在的問題而在低視力兒童的家里會很突出,就是視殘兒童與其兄弟姐妹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青春期。可能會因為在視力殘疾兒童身上傾注了更多的時間、金錢和關心相應使對其兄弟姐妹所給予的要少,從而影響了家庭和睦,但大多數的家庭會因有低視力兒童的存在而更加團結。在盲校住宿制的學校里,學校往往可以給視力損傷兒童提供特殊的成長環境,這是一個積極因素,但與家庭的分離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特別是在青春期。體育課也是個常見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在普通學校里,很難有一整套的集體體育活動既適合視力正常的兒童又適合低視力兒童。因而就需要針對每一個兒童的視力特點進行個別的指導,而這樣做勢必會導致視力殘疾兒童與他們同齡的正常兒童的交流減少。
(四)低視力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因為視覺障礙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與心理成長。低視力兒童在經過康復訓練之前,他們不會看,不懂得使用視覺的技巧,所以往往是看不清,看不全,看不快書本與黑板上的字,因而易抄錯題,丟筆畫,串行等,這樣比正常視力兒童在成績上顯著落后。再加上同學們的不理解,個別的受到歧視、嘲笑等而導致低視力兒童嬌慣、自卑、懦弱或孤僻不合群的不健康心理狀態。應該認識到大部分低視力兒童的智力一般是正常的,如果能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是能夠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的。
參考文獻:
[1] 吳淑英等.兒童低視力保健學(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7.
[2] 孟旭霞.? 年齡相關性眼病及治療(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3] 宋秀君等.? 眼科疾病(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管娟娟:女,(1982.8---),漢族,山東威海人,解放軍970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白內障、眼底病、兒童近視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