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玉龍 李南東 路 峰 李 喆 王烽凡
(本溪市國家糧油質量監測站,遼寧 本溪 117000)
面粉加工的原料為小麥,小麥因生長的自然條件、地點、時節的不同,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紅皮小麥和白皮小麥、軟質麥和硬質麥等。其中所含的水分、雜質、面筋等含量各有不同,要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等級面粉,就需要將上述不同類型的小麥,按其面筋、皮色、水分、雜質含量情況進行適當的搭配,以求得最佳的比例,這一過程是面粉生產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工藝。
制粉工藝流程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原料→除雜→水洗→甩干→潤麥→磨制→成品。
小麥原料中含有一定的泥沙、礦質及其它的異種糧粒,去除雜質需要通過磁選→篩選(初清篩)→風選→去石機→精選清理。清理后的小麥還要再進行水洗。水洗的作用一方面是除雜,另一方面是為下一道潤麥工序作準備。水洗洗程的長短,洗后甩干的水分以及潤麥時間的長短,潤麥倉的溫度濕度在這些工藝環節上都要選取一個適當的控制標準。
小麥經過潤麥以后,就可以進行磨制了。在磨制過程中,磨滾的鋒刃、滾間距離的調整,對面粉的出粉率、粉色麩星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磨滾的調整也是正交試驗設計中重要的工藝環節。
為使面粉生產加工的出機合格率達到99%以上。試驗應用了正交試驗設計法,正交試驗方法是研究與處理多因素試驗的一種科學方法。通過試驗設計找到最優量的測試條件,并對其進行分析,找出最優解決方案,從而達到最終的試驗目的。
首先要對面粉生產車間一個月的產品質量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面粉生產車間產品質量調查情況表(單位:袋)
調查結果表明,15萬袋中有8700袋的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率占5.8%,由于不合格品的某一指標低于標準,需要降價或回機處理。
根據實時跟蹤檢驗記錄,對8700袋不合格品作出統計調查表(見表2),對存在問題進行分類,計算百分比和累計百分比。

表2 不合格產品問題分類統計表
根據調查表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出現8700袋不合格的原因大體分為六個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產品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其中粉色低、麩星密問題的影響數量較大,所占比重為55.2%。根據這種情況對調查結果作出排列圖(見圖1),找出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為采取對策提供依據。

圖1 調查表的排列圖
經由排列圖看出,前兩項是影響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對粉色麩星、面筋這兩方面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面粉的粉色麩星濕燙樣法檢驗需與國家制發的標準樣品相同。由于粉色低、麩星密的影響因素比較復雜,根據因果關系,作出因素分析,從各個因素的相互制約中,找出影響因素,制定解決對策。
根據因素分析結果,找出影響面粉粉色麩星的有關因素,其中原料配比是影響粉色的比較主要的因素,原料的洗程長短及甩干后的水分也對粉色存在比較直接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磨滾鋒刃的選擇及閘距的調整,一方面影響著生產產量,一方面影響著麩星的密度,所以對其的選擇及調整也是影響產品的質量的主要因素。通過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確定負責人及完成日期(見表3)。

表3 解決問題落實表
對于二、三、四項問題,依據制定的措施,按具體負責人完成日期逐次落實。
對于第一項問題考慮選取正交實驗表,在不影響其它質量指標的情況下,通過試驗選取最佳條件,以解決粉色麩星的質量問題。
根據存在的問題確定面筋、甩干水分、小麥皮色、潤麥時間四個因素,按三個級別制定因素等級表(見表4)。

表4 因素等級表
按因素等級表選擇正交試驗表,試驗安排及結果(見表5)。

表5 正交試驗表

表6 實驗結果分析表
由結果分析可知C列的極差R較大,所以對于粉色麩星的作用顯著,應把小麥的皮色作為在原料搭配中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C列的第一等級總和大于第三等級且大于第二等級,所以通過實驗可得最優條件選擇為C1、D2、B3、A2,即小麥皮色選擇搭配比為(紅麥50%、白麥20%、硬麥30%),潤麥時間選為(24小時),甩干后水分為(14.5%)面筋選擇搭配后含量在(25.5%)。
從試驗結果上直觀可以得到第六個試驗合格率最高為99.4%,其組合為A2、B3、C1、D2,如果排除顯著作用因素,與分析計算結果是相吻合的。
通過應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確定了條件的最優組合,使面粉生產加工的出機合格率達到了99%以上,獲得了試驗的預期效果。
通過應用正交試驗設計法使面粉生產加工的出機合格率由94.2%上升到99.4%,達到了合格率99%以上。將最優條件整合交付生產使用,使得面粉生產出機合格率提高5.2%,不合格率控制在了1%以下,按日產50噸計算,每月可減少不合格品2600袋,按每噸不合格品回機費用600元計算,可減少經濟損失11.7萬元,實施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目前,我國的糧食加工工藝相對還比較落后,面臨的許多問題還急需工程技術人員去研究解決,如何從改進機械工藝方面保護小麥膠原蛋白不被破壞,進而提高面粉的食用價值;如何應用正交試驗設計保證產品面筋含量控制在指標幅度之內等,都是有待研究的課題。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糧食加工事業的發展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