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幗 王帥 齊志濤 董學興 劉長青 仇明 張啟煥 李朝霞

摘 要:微生物學課程是很多生物類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根據國家對思政建設的要求及鹽城工學院微生物學教學團隊所負責的各生物類專業(海洋技術、海洋科學、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培養目標,該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學與思政建設的結合等方面對微生物學課程進行了教改探索,以期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課程思政建設不斷融入日常教學課堂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探索精神、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等,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微生物學;教改;思政建設;慕課;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3-0176-04
Abstract: The course Microbiology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many biology-related major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arine major i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Microbiology from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clud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Hopeful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can constantly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classroom;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piri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mission. Finally, students can get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crobi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MOOC; Practical personnel
微生物學是一門在細胞、分子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態構造、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生命活動及其基本規律,并將其應用于農業、醫藥衛生、食品和生物技術等實踐領域的應用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1]。學習微生物學的根本任務是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滅有害微生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服務。因此,根據微生物學課程特點,如何落實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工科院校進行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對本專業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問題[2]。本文以工科院校——鹽城工學院為例,對微生物學在海洋科學、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中實行的一些有效教學方法進行了總結。
1 明確教學目標
微生物學以微生物培養、代謝、生長繁殖、遺傳變異及育種等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為主線,重點講授微生物三大類群(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微生物營養和培養基、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育種、傳染和免疫、微生物的進化、分類及鑒定等理論內容,配合基本的實驗技能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能力應用以及實踐技能的掌握,培育具備應用微生物學專業知識解決生物類學科復雜問題的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科研素質和進取精神。緊跟生命科學領域與生物工程學科發展前沿,理解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涵義,培養學生成為具國際視野、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該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包括:(1)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動基本規律,以及生態、分類與新種開發理論方法和技術,能夠應用微生物學知識解決科學研究、生物實驗、工程實踐與工程設計等問題,具備微生物選育、培養和工業化應用與工程實踐能力。(2)掌握微生物研究基本理論知識,理解微生物與醫藥衛生、農業、食品和生物技術等人類生產實踐的關系,能夠利用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分析復雜的生物工程項目,識別和判斷該問題中的關鍵環節和參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3)掌握微生物純培養與分離、純化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方法,掌握分析實驗數據的原理和方法,并通過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得到有效的結論,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理解微生物與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樹立和增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培養學生求真務實、敢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科研素養和使命擔當的家國情懷,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2 改善教學方法
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如病毒和細菌章節的知識,都是肉眼無法看到的實物存在,其相應的實驗操作也相對比較抽象,但課程各知識點間聯系緊密、層層遞進,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章節講解順序,借助現實生產和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實現抽象理論具體化記憶,實現教學通俗化和形象化,提高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感性認識[3]。如講到病毒時,通過列舉新冠病毒的發現、電鏡形態、分子生物學鑒定、快速診斷、疫苗研發等一系列研究進程,闡明非細胞生物—病毒的特性、致病性和病毒病的防治方法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深入挖掘和貫穿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以成果導向教育(OBE)教學評估方法,精心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全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翻轉教學實踐,按照基本概念、理論理論方法和應用體系組織教學。線上教學基于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等網絡平臺,線下教學則基于慕課堂,結合傳統多媒體、板書、課上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部分翻轉式教學。MOOC教學的優勢在于:資源開放、共享;以學生為中心;優質的內容;科學的課程設計;評價多樣;隨時隨地方便學習[4-5]。但MOOC的缺點同樣鮮明:管理不嚴;缺乏互動;內容緊湊,教學案例分析較少;進度較快等。只有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的結合才能帶給學生更加生動、高效的學習體驗[6]。
鹽城工學院采取如下具體措施:(1)線上教學:每周開課前1~2d,按章節和學時依次發布各章節全套教學資源(微課教學視頻、課外視頻、教學課件、課堂討論、單元作業、單元測試)至MOOC平臺上。每章均安排1~3次單元測試和1~2次單元作業,以教學周為單位提前發布內容,方便學生自由安排時間進行自學、預習或復習。(2)線下課堂教學:按學校課表進行線下課堂教學,每2個學時為1個教學單元。使用慕課堂輔助工具進行考勤,教師通過MOOC平臺上師生、生生之間互動與反饋來決定教學內容和節奏,有針對性地在慕課堂中開展練習、交流討論、學習體會研討等,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但值得注意的是,線下課堂教學中若采用線上資源,一定要注意安排合理的重難點知識講解,做好知識點的銜街工作,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才可牢固掌握知識,以求融會貫通。
3 創新考核方法
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教育評價與傳統教育評價最大的不同在于評價是否客觀、全面。好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全方位客觀地對評價對象作出評價,而且還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手段[7]。教學或學習評價不能只注重學生個人成績,還要注重學生個體化差異、努力程度和對課程的興趣程度,避免“一卷定成績”現象的出現[8]。考核方式的選擇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程度、進步大小和進步空間等綜合因素為參考依據,尤其對于江蘇生源的大學生,因部分學生高中階段接觸生物學知識很少,必須更多考慮如上因素,方可對學生自身能力和技巧以及心理素質作出更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只有在人性化的評價體系下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成績評定分為:(1)線上練習:在線下課堂教學后,按MOOC平臺上的時間節點完成全部在線練習,包括單元作業、單元測試和期末考試。(2)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學習態度、道德操守、思辨精神等綜合評定,包括慕課堂出勤、慕課堂練習、慕課堂討論和MOOC總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的方式進行考核。(3)最終成績按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定,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比例因師而異。其中,慕課堂出勤占平時成績的20%、慕課堂練習占30%、MOOC總成績占50%。
4 課程教學與思政建設有效結合
目前,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已從思想政治理論課逐漸拓展到其他各門課,既要對理論課持續改進、加強,還要讓其他各門課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9]。新的大學教育過程中,需要各門課程充分挖掘所授內容中相關的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既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并將所見所聞應用到所學知識中,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教學體系,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目的[10]。
教師是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引領者、實踐者。“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教育責任,也是其教學觀念的體現,即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也包含著思想教育[11]。將思政建設與課程教學結合正是實現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考驗教師教學方法的難關。鹽城工學院微生物學課程中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及課程思政。在一章章的教學中,將系統的思政教育融入到細小的章節中,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研究潛藏在知識背后的精神。具體章節的教學目的和思政內容見表1。通過各章節的學習從不同的方面介紹微生物聯系現實、結合思政建設,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解緊密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讓學生繼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知識,讓文科知識在理科教學中充分發揮引領認識作用。
5 結論
為了培養造就一批卓越的應用型人才,國家給全國各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戰和任務。作為地方高校,應結合各專業的地方特色和培養定位,從專業課程的改革實施來響應國家和學校的政策導向,保證高等教育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落實好新時代高等教育使命,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因此,落實好“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具有重要意義[12]。專業教師要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責任,提高認識、轉變方式,結合課程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進行深入思考。在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融入獨特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和堅定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實現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同步發展,這正是未來學校和教師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鋼,黃明遠,汪淑芳,等.高師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實驗教改初探[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07):119-120.
[2]李正軍,劉軍鋒.生物工程專業微生物學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11):304-305,318.
[3]盛敏,楊保偉,李培琴.淺談《微生物學》教改[J].亞太教育,2015(35):271.
[4]陶靜,魏濤.高校“微生物學”MOOC的建設和應用研究[J].輕工科技,2018(11):186-187.
[5]李靜文.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2):161.
[6]張好強.淺淡MOOC時代的微生物學教改[J].中國市場,2016(28):198,205.
[7]劉保平.淺議微生物學教學綜合改革[J].微生物學雜志,2014,34(04):101-104.
[8]王林珠,陳朝軼,鄧勇.基于“2+N”多平臺線上教學模式的《冶金熱工基礎》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48(12):244-245.
[9]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10]劉鶴,石瑛,金祥雷.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03):59-62.
[11]康雅利.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與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9.
[12]戴波,劉化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與實施路徑[J].北京教育(高教),2021(01):45-48.
(責編:徐世紅)
3008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