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卉
幼兒園食育課程,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基礎而設計和實施的一系列針對幼兒的飲食活動,最終目的是促使幼兒掌握一定的飲食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實現健康快樂成長。我園以項目學習的形式開展了食育課程,在幼兒園真實的情境中,基于幼兒感興趣的主題,給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項目學習在發展幼兒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增強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了較強的優勢。為此,我們要基于幼兒本位的核心思想,深入探索基于項目學習的幼兒園食育課程實踐。
一、食育課程的價值
我園嘗試開展的“基于項目學習的幼兒園食育課程實踐”是以“小廚房”為依托,通過項目學習的方式,利用幼兒園課程資源,將飲食文化、生活體驗、食品收集與加工、美食制作等融入課程,為提高幼兒的飲食文化知識、動手實踐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了生命教育的實效性,促使幼兒發現生活中的趣味性,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飲食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育人載體?;陧椖渴綄W習的食育課程需要整合幼兒園資源、地域文化資源、家庭文化資源,讓幼兒獲得有關飲食文化、營養均衡、飲食禮儀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其次,以項目活動的形式開展飲食活動具有重要的發展價值。教師要引導幼兒從日常飲食出發生成探究主題,結合幼兒園課程資源,鼓勵幼兒親自參與飲食活動的各個環節,幫助幼兒在行動中獲取飲食知識和能力。食育課程的目標是讓幼兒掌握一定的飲食知識,了解常見的飲食文化,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備積極的生活態度,實現健康成長。幼兒園食育課程的開展可以鍛煉幼兒的多方面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促使幼兒更加熱愛生活。
二、食育課程的體系架構
我園食育課程是以“飲食育人”“健康飲食”為理念,結合本園文化與課程特色,整合不同的教育資源而形成的育人課程。食育課程的體系架構具體包括:食育課程目標體系、食育課程內容、食育課程實施方式、食育課程評價指標等。
(一)環境支持
環境是課程建設的基礎。為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園積極構建豐富的教學情境。2019年,我園在區政府和區教育部門的關心下,對老園進行了改造和加固,秉承“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堅持把“真游戲”還給孩子。改造過程中,我園在各班都打造了“小廚房”,真實地還原了家庭廚房的溫馨氛圍,為開展和建構食育課程奠定了基礎?!靶N房”的環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營造了幼兒主動學習的氛圍,在這里,幼兒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主動嘗試使用各種廚房用具。因此,我園以“小廚房”為依托,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作為具體的食育活動開展形式,融入飲食文化、生活體驗、食品收集與加工、美食制作等,激發幼兒制作美食、探究食物來源、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等,建構出內容豐富的高質量的食育活動。
(二)目標定位
目標是指導課程活動開展的方向。從幼兒園“小廚房”到家庭廚房,再到家鄉美食,食育活動將家庭、社會、幼兒園、大自然勾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的世界,兒童就站在課程的中央。在此過程中,我們注重解放幼兒的眼睛、鼻子、雙手和嘴巴,讓幼兒可以主動發現問題、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積極表達,進一步發展各方面能力。通過開展食育活動,豐富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知,讓他們發現了更多的生活樂趣,變得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形成了正面積極的心態和情緒。為了更好地開展食育活動,提升食育活動質量,我們通過訪談的形式調查和了解幼兒關于家庭生活的經驗以及家鄉文化的經驗,然后在專家的引導下,圍繞食育活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園本教研,合理建構了“家味”課程目標體系。我們設計出特色化的食育課程,形成了園本食育課程實施方案。通過食育課程,幼兒了解飲食文化,增強生活體驗,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和趣味。
(三)內容框架
我園堅持以兒童為本,對周圍3千米范圍內的所有資源進行梳理,最終繪制出資源地圖,并按照人文、自然等類別進行分類,同時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課程資源編制,分別從教學活動、區域游戲、生活活動、環境創設、家園共育等層面探究“家味”食育課程的實施策略。具體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幼兒園開發食育課程可行性的調查研究,食育課程對幼兒綜合素養提升的價值研究,幼兒參與開發食育課程的方式和路徑研究,幼兒食育課程的項目學習主題設計研究,基于項目學習的食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基于項目學習的食育課程家園共育機制研究,基于項目學習的食育課程健康與營養管理研究,幼兒園食育課程文化建設研究。
(四)實施路徑
我園食育課程實施遵循生活化、游戲化、情境化的原則,基于幼兒的親身體驗,以不同主題下的情境體驗為主,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展開,大大豐富了幼兒園課程體系。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和發現篩選出具有較高價值的問題,不斷豐富和補充食育課程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自身需求和學習特點,保障幼兒參與課程的興趣,同時結合課程目標不斷提升食育課程的質量。教師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彼此進行交通溝通,實現經驗共享,獲得核心經驗,從而逐漸優化和改善教學方案。
三、食育課程質量評價
(一)課程目標的適宜性和針對性
我園以《綱要》《指南》為核心思想,審視基于項目學習的幼兒園食育課程目標。一方面,我們要促使課程活動能夠引導幼兒健康成長,考慮課程是否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另一方面,我們要提升課程目標的針對性,促使課程活動能夠符合幼兒的特點和需求,考慮課程能否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二)課程內容的合理性和生成性
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以幼兒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為基礎而開展的食育活動,是達成食育課程目標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評價食育課程時要合理,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尊重幼兒的心理特點,評價要包含生成性。
(三)實施途徑的可行性和遞進性
課程的實施途徑是完成食育課程目標的基礎,因此要具有可行性和層次性以及遞進性。例如,我園創設了“美食節”“小廚房”等情境,給每位幼兒制作的美食都創設了一本“菜譜集”。課程實施途徑的遞進性是指課程要既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又能夠讓幼兒成為主動發展的人。
四、食育課程實踐反思
(一)關注幼兒的情緒情感和個性化需求
在“小廚房”食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按照項目式學習的特點,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權,思考清楚“孩子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等一系列問題,關注幼兒的情緒情感和個性化需求。例如,在每周的“我的餐點我做主”中,幼兒可以自由組成學習隊伍,在教師構建的情境下學習彼此分工、協作及分享,實現自主分析和處理問題。在互幫互助的基礎上,孩子們自主探索,共同完成了“小廚房”任務,提高了做事的計劃性,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
(二)家園合作開展美食節
為了讓全園小朋友都能品嘗到各班精心制作的美食,學會分享,我園每學年都會舉辦“舌尖上的誘惑”課程美食節活動。美食節當天,家長和幼兒早早來到班級“小廚房”,開始忙活起來,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形成了積極和諧的班級氛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味的食物很快就上桌了,有孩子們最愛的甜甜圈、飯團、爆米花等。通過對廚房任務進行劃分,孩子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所有孩子都參與到了活動中?;顒咏Y束后,孩子們自己收拾餐具,整理桌椅,忙得不亦樂乎。基于美食節的課程活動,孩子們能夠自己動手操作,自主分配任務,共同參與美食制作、分享及品嘗等各個環節。在和諧的班級氛圍下,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相互協助,形成了友好的同伴關系。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對飲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形成了節約食物的習慣。
基于項目學習的食育課程實踐探索,讓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當下開展幼兒園食育教育的科學性和適宜性。我們要在《指南》《綱要》精神的引領下,立足兒童本位,回應幼兒的需要,推動幼兒健康成長、快樂發展,為幼兒的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華.幼兒園生活化課程——回歸傳統、自然與本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許卓婭,吳邵萍.開放性課程在行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張秋萍.幼兒園食育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8(8).
[4]吳肖玲.幼兒園食育課程的五個實施途徑[J].科教導刊,2019(8).
[5]張俊娥.淺探幼兒階段開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
[6]田詠葒.淺談食育課程中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J].小品文選刊,2019(6).
398350033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