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江壹璠,徐新平,周想,馬潔莉
(金陵科技學院園藝園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園林模型制作”是風景園林專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1],模型制作既是方案推敲的一種手段,也是風景園林成果展示的一種方式。模型類課程從大處來說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空間感覺,從小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細節的設計[2~3],幫助學生理解園林工程結構等方面的知識[4],在設計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輔助園林規劃設計的手段越來越多,軟件越來越智能化,學生越來越依賴計算機制圖技術,手工模型制作開始受到冷落,很多學校也不再開設這門課程。那么園林模型制作這門課程是否應該繼續開設,該如何開設,這是在后期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中國古典園林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塊瑰寶[5],而最早的風景園林師則是由畫家、書法家、風水師、詩人等共同組成,從一棵樹的種植,到一個石頭的選用,都需要親力親為地去推敲。現代信息技術的確為風景園林設計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缺少了學習風景園林專業本身該有的樂趣。在大力推行課程思政的當下,如何讓學生體會中國文化和弘揚工匠精神,制作園林模型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網絡的發達促使了計算機制圖技術與素材的傳播與共享,縱觀學生的作業可以發現,學生的個性越來越少,套路痕跡越來越重。學生已經習慣于“拿來主義”,拷貝現有的素材,各種園林建筑、小品模型在網上共享,學生將成品直接拷貝,卻不知模型的細節如何制作,雖然節省了時間,但是不利于知識的鞏固。園林模型的手工制作,讓學生不得不去思考模型的結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漏。
流行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轉瞬即逝的,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同一種風格的爭相模仿,會給人帶來審美疲勞,正如同批量化生產的產品毫無個性可言。而手工制作的產品往往經久不衰,會在流行的浪潮中給人帶來新意,豐富了設計成果的表達方式。
園林模型制作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殊的課程性質導致此門課程的制作技巧與方法不一定都在書本上,可能更多是許多愛好者在實踐中自行總結的。在信息爆棚的時代,鼓勵學生在網上通過搜集學習相關的制作方法,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弱化老師的講解時間。同時,在課堂上加強過程匯報,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心得,讓課堂活躍起來,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園林模型制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門課,園林模型制作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園林設計與工程,因此在課程講解的時候不能只說制作,而是需要通過對模型的制作,加強對所有課程的鞏固。例如學生在做模型的時候,在選用樹、草以及人物配景等素材時,讓學生思考,如果用計算機制圖,會選用什么樣的素材。學生會通過比較得出,無論是計算機模型制作,還是手工模型制作,所遵循的要點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要根據環境氛圍調色,各要素要注意主次分明。
同時,不能離開設計只談“制作”,在園林模型制作課上的時候,不能成為手工課,不能給定步驟,讓學生一步步地操作。這種教學模式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散,偏離了課程培養目標的初衷。
要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進取心。學生在經歷了模型制作的過程,都希望能夠展示自己,模型制作課結課后,可以給學生舉辦模型展覽。同時,借助學院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渠道,舉辦網上展覽,還可以發動投票,在網上記錄模型制作過程,既達到了宣傳的目的,增強了學生的信心,同時也共享了知識,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下一屆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園林模型制作”課程是金陵科技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大三下學期的一門專業任選課。由于課程性質為選修課,且開設學期較晚,同學們的其他課程任務較重,且很多同學已經開始準備考研,則這門課程的開設要考慮上述情況,在實驗題目選擇方面要控制好工作量與時間,盡量讓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鞏固知識、開發思維,同時可以陶冶情操。現以其中一個實驗項目為例進行說明。
此實驗以“少年”為主題,要求學生在50cm×50cm以內的底板上進行模型的創作,要求模型可以體現園林的四要素,同時“少年”主題要表達充分。實驗任務書下發后,第一次匯報先讓學生進行“關鍵詞”的發散思維,要求每組學生對“少年”一詞進行剖析,在黑板上寫出由“少年”這個詞所聯想到的任意詞匯。同學們表現踴躍,并分別說出了自己對“少年”這個詞的想法。第一階段的主題發散思維后,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討論,即如何通過設計和材料來表達主題,在討論后,假如方法可行,則繼續完成后期制作,如果沒有形成確定的思路,則更換想法。第三階段,做好分工與準備,教師為學生提出意見后關注設計與制作的全過程。最后,讓學生對成品進行講解與匯報。
其中一組學生作品題為“橘子汽水”,主題的來源是少年時代常喝的一種飲料,“少年”就是剛剛打開汽水時的那些氣泡。提取像氣泡那樣大小不一的“圓”作為設計元素,代表少年時期的夢想泡泡,大小形態色彩不一的圓代表少年時期五彩斑斕的世界。氣泡水的氣泡是大小不一的,少年的夢也是多種多樣的,地上的圓既是鋪裝也是裝飾,代表少年的未來也是有多種可能的,一樣的起點,不同的路會通向不同的地方。大小不同的圓隨意擺放形成了園路(圖1),寓意著少年是自由的,不定義少年的生活姿態。圓在隨意擺放中又有些許規律,寓意著少年雖然成長的道路不同但始終會成長。園路彎彎曲曲,代表少年成長的路上也會遇到許多的困難。

圖1 模型方案平面圖
在模型的制作過程中,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的瓶瓶罐罐,與干花相配,形成了與“氣泡”相適宜的景觀元素(圖2)。

圖2 方案要素分析圖
在進行園亭的設計中,學生用水彩進行調色,自己“粉刷”亭子,加強了設計氛圍。最終效果與自己預期的設計相吻合(圖3),效果較好。同時,還布置電路,在夜晚增加燈光效果(圖4),學生通過此次的模型制作,在設計、美術、工程方面都得到提高。學生在此次實驗后,將模型制作過程上傳到網上共享,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吊起了下一屆學生選修這門課的欲望。

圖3 模型效果圖

圖4 模型夜景效果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信息化課程融入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之中,在此背景之下,身為風景園林的教師應該警惕,信息化不代表是對傳統課程的摒棄,而是應該要繼承并創新。同時,在學生的教育方面也應該強化“初心教育”,不能在快節奏的社會浪潮中迷失自己,快餐式的設計并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應該靜下心來,打好基本功,強化手上功夫,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專業中,培養過硬的職業本領,樹立正確的職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