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 吳飛
摘要:AI合成主播是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出的虛擬形象,選取真人原型的語音、圖像等信息進行綜合建模后,就可以誕生從語音、唇形、人臉,甚至表達情感幾乎與真人一致的虛擬主播。本文簡要分析了AI合成主播在新聞傳播中所帶來的機遇、問題以及融合創新路徑,以期為相關領域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推動腦機交互的新發展。
關鍵詞:AI合成主播 新聞傳播 融合創新
2017年12月,搜狗首席執行官王小川將AI同傳帶上了世界物聯網大會。AI同傳集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智能翻譯和語音風格變換為一體,實現了中英兩種語言的語音文字實時同步翻譯,還能夠在同傳的過程中模仿出和講述人一致的音色。2018年11月,新華社與搜狗聯合發布了世界第一個AI合成主播,高度模擬出新聞主播的音色、動作和表情,達到了幾乎以假亂真的效果。2019年2月,新華社和搜狗公司又聯合發布了世界第一個站立式AI合成主播,播音主持能力更加智能逼真并且擁有了大量站立狀態下的肢體語言,還參加了當年全國兩會的新聞報道。2021年10月9日,新華社新聞“我國發布未來5年家政興農行動計劃”,使用了AI合成主播進行播報。實際上,AI合成主播的應用在當前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目前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多家大型媒體都開始積極應用AI合成主播。從整體上看,AI主播具有低投入、多元化、高效能等優勢,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仍存在缺少創造力、人格塑造不完善等問題。
AI合成主播在當前的新聞傳播事業中具備真人主播難以企及的各類優勢。由于AI合成主播有著強大的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內核支持,其應用效率非常高,并且在不斷成熟的技術支持下應用成本不斷降低。
1.AI合成主播的高效低投入優勢。AI合成主播中融合了大量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語音播報技術,后臺硬件能夠流暢處理大量語言和語音數據,大大提升了新聞的生產和制作效率。只要對AI合成主播置入所需要播報的文字材料,并且預先設置好播報算法,其就能夠迅速對需要播報的任務進行整理和分析,進而快速進行新聞節目制作和輸出。AI合成主播的低投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AI合成主播無須培訓,隨著設計的完成就能夠直接投入使用,免去了主播培養過程中投入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二是AI合成主播的維護費用較低,以一般的媒體平臺來看,長期簽約一名主播,需要支付大量的報酬,而AI合成主播薪資報酬上并無要求,僅有進行設計時的一次性投入;三是AI合成主播的應用成本極低,AI合成主播不需要專門的播音室、播音設備支持,主播畫面可通過計算機合成、音色音調調整可使用軟件進行調節,不需要專業的播音設備作支撐。而在功能性上來看,AI合成主播能夠承擔絕大多數情況下的主播任務,與真人主播無明顯差異。人民日報對AI合成主播的應用上,主要在后臺提前錄入新聞欄目的文字信息,僅需要300秒就可以由計算機制作出一段AI合成主播的新聞視頻。同時,新華社2019年上崗的AI合成主播“新小萌”、“新小微”等,參加工作100天的時間,就創造了播報新聞3000多條、工作時間超過2000小時的卓著成績,受眾的點擊量和收看量也是居高不下。從投入和產出來看,取得了非常經濟的邊際成本,在短時間內輸出了大量新聞節目,不僅豐富了受眾的業余生活,還降低了新華社真人主播的工作量,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2.AI合成主播的多語言多功能優勢。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今天,隨著帶寬和網速不斷優化,線上觀看新聞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在這樣的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AI合成主播無疑對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AI合成主播使用中文、英文、日文等多國官方語言對兩會相關情況進行實時報道,在國際上及時傳遞了我國的大事要事,提升了中國形象的世界知名度,展現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在這一方面,如果只使用真人主播,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多種語言的使用上有可能也會出現失誤。光明日報推出的AI主播“小明”,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內置了中、英、日、韓、俄、西、法等9國語言,能夠輕松切換模式,應對中外各類新聞播報,給受眾帶來全新體驗。在應用上,AI合成主播還能夠智能收集新聞信息并進行語音播報,AI合成主播的后臺能夠整合大量的線上信息,并將線下信息傳遞至線上,通過多機位和多景深,并在語音播報中全方位展示了視頻、圖片等多媒體信息,來實現采編、播報、審查和儲存的全流程工作。
3.AI合成主播的高精確度和趣味性優勢。在新聞播報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經常有臨時性插播任務,無論真人主播的專業素質有多強,在具體的工作中很可能因為長時間播報出現失誤。2021年9月,杭州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提詞器失靈,又因為是急稿缺少手卡,導致節目一度中斷。倘若使用AI合成主播,在接到緊急稿件時迅速輸入到人工智能后臺,在播報進度中進行插播,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失誤情況,并且能夠實現全天無間隔無差錯播報。學習強國平臺里絕大多數的有聲欄目都使用的是AI合成主播進行播音,實際上非常適合受眾聽取新聞和其他有效信息。北京交通廣播的AI合成主播能夠自動對背景音樂進行編輯,同時主動配合進行串詞,由它來進行實時交通情況播報十分流暢。同時,AI合成主播的趣味性也是受到新聞傳播行業和受眾喜愛的重要因素。在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網絡春節聯歡晚會中,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和AI合成主播“小小撒”共同走上晚會舞臺,“小小撒”語言幽默,在和觀眾進行現場即興互動的過程中妙語連珠,甚至風頭蓋過了撒貝寧,使得現場雷動掌聲。
AI合成主播雖具備很多媲美甚至超越真人主播的優勢,但在新聞傳播的實際工作中,AI合成主播作為人工智能在信息化時代的產物,還是不能產生人類的諸多情感,在創造力、判斷力、情感溫度和人格塑造上,幾乎沒有辦法達到真人的程度,這也是AI合成主播無法完全替代真人主播的局限性。
1.AI合成主播缺少創造能力。新聞播音等傳播工作絕對不是機械化的語音輸出,準確說應該是新聞工作者在語音播報的過程中將有效的文字信息通過自身表情、語速和音調等方面的人文處理后展現給廣大受眾的。與探訪人民群眾身邊生活的采編記者相比,主播的工作就是將有效信息播送給受眾,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復制,其中蘊含的判斷力、領悟力和價值導向等創造能力是新聞節目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不同的新聞節目當中,真人主播會根據具體的情景創造出不同的欄目情感效果。例如,在播報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等災難性新聞時,真人主播會降低播報語速,并且在聲音上是帶有一些哽咽的情感。在播報一些身邊的輕松故事時,真人主播會適當加快播報語速,并且帶有一些輕松愉悅的感情。在不同的節目中流露不同的個人情感,會貼切節目想要產生的效果,并且讓受眾有共情之感。而當前AI合成主播實際上仍然是以真人主播為原型進行模仿,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限制,難以產生準確的判斷力和思維方向,缺少人類大腦能夠產生的感情理解能力。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尼格買提不僅擔任了《你好生活》的主持人,還是這個節目的總導演,這也讓他能夠從全過程把握節目的具體情況,在主持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注入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正能量價值觀,這就是AI合成主播難以替代真人主播的創造能力。
2.AI合成主播缺少靈動性。新聞播音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專業的藝術創作,新聞主播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沒有感情的文字轉換為具備情感力量的諄諄細語。因此,新聞播音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人文技巧來塑造節目情感。通過人工智能內核的算法技術,AI合成主播能夠達到專業主播的發音水平,并且能夠在新聞稿的播報中抑揚頓挫,播音技術十分高超。但AI合成主播是以計算機硬件作為“大腦”,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無法將人類情感和溫度融入新聞工作當中,這樣也很難使受眾與其共情,甚至看得久了會有一種模式化的僵硬和“冷冰冰”的感覺。如四川電視臺主持人寧遠在汶川受災現場向全國人民播報受災情況時熱淚盈眶,感動了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這源自于其個人感情的釋放,真真切切地帶來了災區的場景。AI合成主播雖然能夠塑造出與真人無二的相貌語氣甚至是主持風格,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去體會,那種來源于人工智能的機械感還是比較顯著的,明顯缺少一份真人應有的靈動性,實際上不利于一些新聞節目的質量提升。
3.AI合成主播人格塑造不完美。新聞播音是具備高度藝術性和專業性的語言工作。新聞主播是節目和受眾之間的重要連通器,其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新聞節目的質量。從行業實際情況來看,新聞主播在充分感悟人生和積累主持經驗的基礎上,會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播音風格和鮮明的人格魅力。這是一檔新聞節目吸引受眾的重點因素,也是播音主持藝術性很強的原因所在。與真人主播不同,AI合成主播的工作基礎是對某個特點主播的模仿,在播報的過程中樣板化較為明顯,無法體現出真人主播的人格形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幾位著名主持人,如朱廣權、撒貝寧、康輝等,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其中朱廣權的主持風格是非常正派和字正腔圓的,可偏偏他又能夠一臉嚴肅地講出讓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撒貝寧的一些“主持金句”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康輝作為新聞聯播主持人到抖音平臺一臉親切地拍小視頻,這種深入人心的風格,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這也是AI合成主播做不到的一點。
隨著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AI合成主播也在不斷優化和創新,將進一步找到與新聞傳播行業的契合點,不斷融合創新,甚至在未來技術成熟的情況下能夠與人腦高度結合。
1.AI合成主播的個性化應用。AI合成主播的出現,實際上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行業發展的落地,它給受眾帶來了基于互聯網技術下的全新傳播和觀看體驗,也直接改變了新聞傳播節目最重要的產品生產過程,加快了新聞傳播行業技術時代的進程。傳統新聞節目在生產上耗時耗力,需要大量工作人員配合,而AI合成主播技術的介入通過大數據算法直接顛覆了傳統新聞節目生產過程。同時,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收集用戶喜愛的新聞細分領域,可以通過大量AI合成主播節目向受眾推送受其歡迎的具體產品,但是也可能會導致受眾接受信息的局限。AI合成主播的應用前景應當將AI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聞傳播新業態集成于一身,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加強社會主義正能量的輿論導向,提升受眾的使用體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科大訊飛合作創造出智能審核員等相關新型產品,通過關鍵字識別、關鍵音頻信息鑒定等方式對新聞信息進行識別、鑒定和甄選,從而實現高質量的信息管理與輿論管理。下一階段,在用戶個人定制下,還能夠借助AI合成主播技術不斷提升互聯網新聞軟件和自身的交互性,提升AI合成主播的實用性。
2.AI合成主播和常規主持人的聯動。AI合成主播的產生就是為了提升新聞傳播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重視真人主播的情感內在,尊重新聞傳播工作規律,使AI合成主播和真人主播的優勢相輔相成。著名新聞工作者陸錫初曾在新聞專業節目中表示,主播不僅應當具備專業人士所有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還應當盡可能地參與到節目策劃、制作、導播等全過程,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把握不同節目的策劃初心和想要表現的真情實感,有助于把握主持的全場節奏。在未來的融合創新中,專業真人主播應當在分工中側重于對信息的思考和情感灌注,AI端則側重于數據運算和具體執行。在AI合成主播和真人主播的結合下,新聞傳播工作將變得高效且充滿人文內涵。也就是說,AI合成主播的發展絕不能脫離人類控制,只有飽含情感的新聞傳播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從應用趨勢來看,AI合成主播開始踴躍出現在時政新聞、文字配音、主持替代和采訪演播等新聞傳播行業的各個角落,與真人記者、播音員共存。雖然AI合成主播具有各種優點,但是現階段它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未來,AI合成主播勢必會在新聞傳播事業中得到進一步的融合創新,以適應和迎合當前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潮。
作者余文系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教師
吳飛系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編輯部主任
參考文獻
[1]朱丹青.智媒時代下AI合成主播的發展探討[J].出版廣角,2020(02).
[2]張婧.AI合成主播:播音主持行業的“危”與“機”[J].視聽界,2021(04).
[3]胡恩紅.AI合成主播的價值審度與倫理探究[J].聲屏世界,2021(06).
[4]孔令強.模仿、創新與新聞黑箱——對“AI合成主播”的技術反思[J].傳媒,2020(17).
【編輯:陳琦】
383050033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