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龍奎 莫心怡 李雅平 劉 青
(江西農業大學 園林與藝術學院,江西 南昌330045)
“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已成為研究熱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在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有重要意義。如何深入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及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是眾多學者所探討的問題。我國高校已開展對創新創業教育[1-6]、創新創業能力培養[7-8]、創新創業政策[9-10]、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11-12]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文使用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熱點及趨勢進行分析與探討。
分析權威期刊,展現該領域的研究歷程及動向,是科學計量學常用的方法[13]。本文通過使用CiteSpace5.7.R5對CNKI中檢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期刊文獻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利用CiteSpace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發文機構、關鍵詞突變率檢測等方面進行分析,以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的熱點及前沿趨勢。
利用中國知網北大核心和CSSCI數據庫進行相關檢索,目前北大核心和CSSCI數據庫囊括了國內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部分高水平文獻。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時間限定為2000-2021年,檢索范圍為期刊,文獻來源限定為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數據庫。檢索時間為2021年5月15日,共檢索到977篇文獻,為保證文獻的精準性,通過人工篩選去除資訊、書評、無關文獻共得到有效文獻816篇。
通過對發文量變化分析可得知我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領域的研究熱度。通過對整理后的文獻進行分析得知,國家政策對相應研究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傮w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2000-2009年,此間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較少,僅有38篇,占總數4.7%。發展階段2010-2014年,相關研究不斷增加,在此期間,國家為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發布了大量文件,如教育部2010年發布《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14]。2015至今年為深入發展階段,在這期間不斷有學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2015-2016年出現了更高速的增長,2016年達到發文數量峰值135篇,這與2015年國家層面提出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相契合[1]。2019和2020年實際發文量分別為89篇和97篇,因含有大量的書評,為保證相關分析的合理性,書評文獻未計入發文量統計。
圖1 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文獻發文趨勢
學術論文數量可以作為評價科研機構在該研究領域科研水平的依據[14]。通過對CNKI檢索到的文獻來源進行分析,文獻較多刊發于教育與職業、中國高等教育、實驗技術與管理、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黑龍江高教研究等教育類核心期刊(見表1)。在發文前十的機構中(見表2),其中有2所為985高校,3所211高校。在地區分布方面,發文前十的單位有5所單位位于江蘇省,1所位于浙江省,1所位于廣東省,7所單位均位于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可見地方的經濟條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及相關研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5]。通過使用CiteSpace對發文單位合作和作者合作關系進行分析,發現較少形成合作網絡,僅有幾個合作網絡發文數量較少,且多來自相同的單位,合作發文最多的為電子科技大學曹學艷、鄧滕彬、李雪梅等構成的合作網絡。
表1 發文期刊統計
表2 發文單位統計
將從CNKI導出并進行整理后的816篇文獻數據導入 CiteSpace5.7.R5 運行分析,運行得到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關鍵詞詞頻分布表(見表3)、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2)。圖譜共有414個節點,816條連線。Q值為0.7851(>0.3),S值為 0.8857(>0.4),一般認為Q>0.3意味著聚類結構顯著,S>0.5聚類合理,S>0.7意味著聚類信度高。表明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領域聚類圖譜結構較為合理,相關領域的研究集中度相對較高,目前已形成一個較為可觀的學術研究網絡。
表3 大學生創新創業關鍵詞詞頻分布
圖2 CiteSpace2000-2021大學生創新創業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思想及內容的濃縮和提煉,高頻關鍵詞可以反映出熱點研究領域[16]。使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在共現圖譜中用節點來表示關鍵詞(見圖2),節點越大,表明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越接近主題。節點的中心性越高,在合作網絡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17],其節點外圍的紫色邊緣也會更加明顯[14]。從表3可以看到關鍵詞“大學生”以 242的詞頻數居于首位,其次分別為是“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和“創業教育”,關鍵詞出現的頻數為182、175和74。雖然“大學生”出現頻率最高,但中心性并非最高,“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心性最高,為0.57;其次是“大學生”,中心性為0.4;而后為 “創業教育”,中心性為0.32。由此可見學者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較多。通過從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可得出,在2000-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創新能力”等這些熱點不斷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CiteSpace的聚類功能是依據關鍵詞節點間的相似性,將具有相近主題的關鍵詞聚集成不同的類別,每一個類別可以看作是一個研究話題[14]。對已檢索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通過歸納對比,可以得出主要聚類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3個聚類。
3.2.1 大學生創新創業
“大學生創新創業”聚類中包含“高校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新人才”“實踐探索”“互聯網+”等關鍵詞。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學生就業更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社會問題[18]。高校在校生通過參與創新創業的過程,可以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業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對提升畢業生及就業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注入了活力,近些年我國高校中有大量的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活動[19],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在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和比賽,通過在團隊中的合作、演講、相關項目的策劃,以及同團隊成員、導師的溝通中不斷地提高自身自學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即使以后自己不進行創業活動,但通過相關項目的訓練,其綜合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優于同齡未參與創新創業的同學。
3.2.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聚類包含“培養模式”“教學體系”“創新創業環境”“大學生就業”等關鍵詞。我國高校的雙創教育起步較晚,最早起源于美國,起初稱為創業教育。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雙創教育的探索與研究。隨著清華等高校的試點教育的推廣,各高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20]。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①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征、內涵等。如謝芳[21]等提出大學開展創業教育應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基本能力和素質的開創性人才為目標。石麗[22]提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創新與創業行為為教育的目標導向,以創新教育為基礎,融入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②側重于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如工作坊、眾創空間、校企合作、以班級為載體等[1, 7, 23]。韓健文[7]等提出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徐凱[24]等提出在跨學科資源共享背景下,通過運用嵌入到學院或專業內部的創業工作坊,可以有效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微生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③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影響因素,出現的困境,及面臨的現實挑戰。如韓喜平[25]等人提出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如保障機制不完善,孵化機制不健全、創業新領域與創業數量變化增加創業難度的困境。朱恬恬[26]等通過對我國164所普通高校的257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總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不足,并向教育相關部門和高校提出相應建議以期健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
3.2.3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包含“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能力”“實踐”“雙創型人才”等關鍵詞。針對我國高校目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資源整合不足、重理論、輕實踐等現象。如易燁[20]等提出在會計學專業學生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思維及創業思想,有利于學生日后創業與就業。韓健文[7]等提出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整合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保障。屈莉莉[2]對信管類大學生的研究中提出應從入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雙創能力的培養要和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技能訓練同步進行。
在CiteSpace中通過“Burstness”進行關鍵詞突變率檢測,根據關鍵詞突變的情況結合文獻閱讀,確定國內大學生創新相關研究的熱點。設定Minimum Duration為1,得到14個重要關鍵詞的突現及發展趨勢(見圖3)。通過圖4可見,突現強度最大的關鍵詞“創業教育”為14.9,突現時間為2006-2013年,其次為“創新創業教育”,強度為5.76,突現時間為2018年出現至今,仍是研究的熱點。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2011計劃”,提出了協同創新的觀點[27],其核心是培養協同創新人才。2012年“協同創新”開始突現,2012年以前的熱點主要是研究創新或創業一個方面。2018年開始突現的“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熱詞,并持續至今,表明現有研究更加注重創新創業的協同培養,不僅要關注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要通過如工作室、項目實踐等鍛煉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圖3 2000-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關鍵詞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28]。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的一項歷史任務[29]。目前已有較多學者對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研究[29-31]??傮w而言,創新創業教育是近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的重要熱點,同時研究熱點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較大。
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基于中國知網北大核心數據庫和CSSCI數據庫,對2000-2021年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816篇文獻進行可視化研究,剖析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熱點及趨勢。在研究熱點方面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等方面,其中最大的熱點為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分析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構建、內涵、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現存的困境及對策等。
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較少,定量分析有如運用問卷調查法、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模型構建等方法。如裴要男等通過構建MOA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合模型研究結論,構建了項目驅動的“三位一體”教育體系。
在作者和機構合作方面目前還未形成較好合作網絡,相關作者合作主要以本單位內部合作為主。通過對文獻分析,創新創業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可見地方經濟條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及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已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但研究方法上仍以定性研究居多。未來應將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更好地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積極探索新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打造多元化實踐平臺,促進資源共享,組織不同專業同學共同合作,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及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