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昌 呂 鵬 張文靜 霍小語
新時代十年,黨中央作出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引領廣電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十年來,廣電行業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聚焦行業立法需求,加快構建運行有效的法規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相互銜接的行業治理體系,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需要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共同推動和協力完成。廣播電視在這一過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和作用,這源于廣播電視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力。從“村村通”到“戶戶通”,廣播電視的綜合傳播覆蓋是所有媒介中最廣泛和最惠民的,擔負著宣傳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和繁榮文化的時代重擔。十年來,廣電行業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政治的、戰略的、全局的高度強化創新思維,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從播出機構和平臺管理、內容管理、人員管理、傳播秩序管理、新業態新技術新應用管理等環節進行規范,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廣電工作法治化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通過制定推進發展規劃、創優推優等引導性措施,建立了廣播電視良性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機制,使之服務于加強黨的領導和保障群眾文化生活需求。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不斷聯合行動,加大監督和治理力度,對廣電生產和傳播中的違規行為進行督導懲戒。雖然面臨媒體融合、廣告下滑等各種挑戰和問題,廣電業依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這其中,廣電政策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功不可沒。
廣播電視是我國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和意識形態陣地,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作用。隨著社會主義法治逐步完善,廣播電視治理也在法治化道路上穩步前行,在為廣播電視繁榮發展保駕護航的同時,不斷探索以法治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和主流價值觀的形成。
十年來,廣電業依據行業實踐產生的需求,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2014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總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啟動《廣播電視法》立法工作,同時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行業法律和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制修訂工作。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制定了廣電立法規劃。2019年10月28日,總局發布《2019-2028年立法工作規劃》,規劃顯示,在未來5~10年內將完成立法1項以及行政法規12項、部門規章24項的制定和修訂工作。①配合規劃的實施,根據2020年11月2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732號),總局對《廣播電視管理條例》進行了第三次修訂。隨著傳媒環境的變化,2020年以來,精辦頻率頻道成為行業治理的高頻詞匯。對于少數定位模糊、亂播濫放、經營不善的頻率頻道,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新版《廣播電視管理條例》施以“關停并轉”處罰,敦促其朝著集約化、專業化、垂直化方向轉型發展。2021年3月16日,總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廣播電視節目禁載的九類內容,明確主創人員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相關節目傳播將受到限制等規定。

2021年10月8日,總局公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將“推動管理優化升級,提升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這是相比“十三五”規劃的新表述,體現出以市場為抓手,通過管理部門有效施政,達成社會輿論的一致性,實現占領主流輿論陣地目標的治理觀念的形成。2021年10月,總局相繼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第三批修改的部門規章的決定》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第四批修改的部門規章的決定》,對多個部門規章進行了修訂,對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業務產生了一定影響。2022年7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提出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廣播電視法草案。這說明,廣播電視立法工作自2014年啟動以來,終于駛向快車道。上述兩份《規劃》及一系列實施文件的調研、起草和部署,是廣電領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心聚力的過程。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開宗明義,提出“本法所稱廣播電視活動,是指采取有線、無線等方式,通過固定、移動等終端,以單向、交互等形式向社會公眾傳播視頻、音頻等視聽節目及其相關活動②。”一旦該法付諸實施,將從根本上終結“唱衰廣電”論調,推動廣電行業走向深度融合發展的主戰場。
這些文件的發布實施,對于加快推動落實“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廣電行業重點任務、重要項目,扎實有效推進立法工作,為新時代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廣播電視之所以能夠保持廣泛的影響力,一方面是其節目和內容形式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能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承載黨和國家的工作要求,為大眾提供日常的文化和信息服務;另一方面,廣播電視在我國的高覆蓋率和人群普及程度,使這種節目的傳輸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新時代十年,廣電行業適應時代和技術的發展要求,大力推進對廣電5G和傳輸網絡一體化、智能化發展的指導,以確保廣播電視能夠持續地發揮新型主流媒體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是覆蓋人群和地區的精細化提升。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通知》,在之前“村村通”基礎上,將廣播電視的覆蓋服務升級為“戶戶通”。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提高,廣播電視服務供給、服務能力和服務手段在那時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服務水平、提質增效,實現由粗放式覆蓋向精細化入戶服務升級。據有關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48%,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6%,分別比上一年提高了0.10和0.07個百分點。③“戶戶通”工程實施以來,更好地滿足了群眾收聽收看貼近性強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需要,并能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增加群眾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也得到穩步提升。
其次是實現廣播電視接收傳輸設備升級換代。為促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適應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轉型發展的需要,新時代十年,廣電行業大力推進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近幾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模擬信號已經完全轉化為數字信號。為全面推動廣播電視無線傳輸覆蓋網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總局2020年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全國各地的中央臺節目地面模擬電視信號于2020年8月31日前,地方臺節目的地面模擬電視信號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關停,特殊情況最遲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關停。截至2022年9月,我國已經完全實現了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從模擬向數字的全面轉換。從模擬到數字的轉換,不僅是技術的更新換代,更是數字化背景下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對下一步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所做的必要技術準備。二是大力發展高清電視和智慧廣電。2018年,總局相繼印發《4K超高清電視技術應用實施指南》和《關于促進智慧廣電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根據前期的實施情況,前者又發布了更新和調整意見。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成高清電視頻道985個,超高清電視頻道9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25家省級臺電視頻道基本實現高清化。新聞資訊類、專題服務類、綜藝益智類電視節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別達到62.3%、55.7%和59.4%。④高清和智慧廣電的推進,是廣電行業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深化廣播電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可以提升廣播電視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和輿論引導力,用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是進一步延伸行業治理的觸角。新時代十年,廣電行業重拳整飭低俗、庸俗之風,并取得實質性效果。針對近幾年社會思潮的變化,總局將整治矛頭對準“劣跡藝人”。2021年9月2日,總局辦公廳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提出“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樹立愛黨愛國、崇德尚藝的行業風氣”。9月7日,總局又召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工作者座談會,要求正行風、清“劣幣”,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廣播電視的正確導向和價值引領作用,是通過節目傳播來實現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高度重視傳播理念和傳播手段的創新,要求傳媒工作者踐行“四力”,謳歌時代,推陳出新,以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作品回饋人民。為踐行黨中央提出的要求,十年來,總局持續推進創新推優和重點扶持政策,在新聞宣傳報道和文藝內容制作等不同類型的節目生產中,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首先,強化重要節點輿論引導和重大主題宣傳。走進新時代以來,有建黨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時間節點,圍繞這些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總局發布了多項扶持引導政策和指導意見,加大宣傳和推動節目創新的力度。為推動做好紀念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總局往往要提前一年部署工作,然后督導策劃、拍攝各個環節,遴選優秀節目,供全國各級廣播電視臺播出,形成盛大宣傳聲勢。
如為慶祝建黨100周年,總局相繼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紀錄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各級廣電機構精心組織謀劃,努力打造扛鼎之作,唱響中國共產黨的主旋律,積極營造共慶百年華誕、共創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深入開展“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重大主題宣傳,推出《理響新時代》《好好學習》《思想耀江山》等理論節目,營造奮進新征程的濃厚氛圍;涌現了《人民的選擇》《山河歲月》《敢教日月換新天》等優秀紀錄片;《溫暖的味道》《江山如此多嬌》《山海情》等農村題材節目閃耀熒屏,描繪了黨領導人民脫貧奔小康的奮斗歷程;《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人世間》等電視劇持續熱播,獲得口碑與收視雙豐收;《百年守候信仰永恒》《為祖國跑好我這一棒》等公益廣告受到廣泛好評。
其次,日常激勵和選拔優秀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創作。作為常規性動作,總局一直以季度為單元發布推薦優秀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優秀國產紀錄片、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優秀國產電視動畫片等,推出了《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一批品牌節目,催生了“中國節日”現象級系列節目,產生了《錫蘭王子東行記》《熊貓和小跳羚》等優秀動畫片,基本涵蓋了廣電節目策劃生產的方方面面,并通過廣播電視科研究項目、領軍人才的申報和評選,加大了融合節目生產和創作理念的提升,使得廣播電視佳作迭出,滿足了城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廣播電視既是國家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又是資政輔政甚至是定國安邦的重要工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必然要下功夫建設好新型廣電傳播體系。新時代十年,通過各項廣電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大大激發了廣電人銳意進取的積極性,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深入實施頭條工程、精品創作傳播工程、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等工程;在重大時間節點和疫情常態化防控過程中,積極發揮廣電媒體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功能;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與廣電5G建設一體化發展。“智慧廣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生成,在推進數字經濟新產業、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吸納勞動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都發揮了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2021年底,總局批復成立的廣電視聽產業基地(園區)共28個,規劃建筑面積總計3.88億平方米,入駐廣電各類企業8556家,吸納就業近19萬人,營業收入1244.85億元,同比增長41.21%,應繳稅金61.83億元,同比增長46.31%。⑤這些成就,充分彰顯了廣電政策法規的領航價值及其對廣電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十年來,廣電政策法規的制訂、頒布和實施,適應和配合了新時代對做大做強新型廣電傳媒的需要,廣電行業治理行之有效的舉措不斷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制度機制,廣電行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創造的經驗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廣播電視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注釋
①《2019-2028年立法工作規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http://www.nrta.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spm=chekydwncf.0.0.1.VO9Ub5&classid=0&filename=e77a3800f1 d24c8db75542c281030030.pdf.
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公開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http://www.nrta.gov.cn/art/2021/3/16/art_113_55407.html?ivk_sa=1024320u.
③④⑤《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廣播電視網絡》,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