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穎
民族文化傳播是我國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環,在移動互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做好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是做好民族文化傳播的關鍵。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五種少數民族語言傳播立足傳統,不斷創新,不斷擴大五種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和引領力,為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當前,新時代對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提出更高要求,社會發展對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提出更多新的需求,網絡環境變化對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發出更多挑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民族語言傳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平臺特色、歷史積累和資源優勢,積極回應新時代新媒體傳播的新要求、新變化和新挑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簡稱總臺)民族語言傳播目前擁有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語等五種語言四套廣播頻率,新媒體平臺則有包括漢語在內的6種語言網站,9個央視頻賬號、5個微信公眾號和5個抖音賬號,國內外傳播覆蓋受眾超過1億。①
近年來,總臺民族語言各新媒體平臺集中資源打造頭條工程,用心用情做好領袖宣傳;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做好主題主線宣傳報道;加強涉藏涉疆報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點圍繞平臺建設和內容建設不斷求新求變,亮點紛呈。
1.新媒體垂直領域名列前茅
長期以來,總臺五種民族語言傳播在微信和抖音兩個平臺表現突出。五種民族語言微信公號均在本語種媒體微信公號排行榜中保持前三名的位置,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四種語言目前全部排名第一。2022年第二季度,以民族語言為主要傳播語言的全國64家新聞媒體官方抖音賬號中,總臺所屬蒙古、藏、哈薩克、朝鮮四個語種均排名第一,維吾爾語排名第三。
2.目標用戶占有率高、用戶黏性大
總臺民族語言新媒體的目標受眾以對象地區網絡用戶為主,兼有其他省份及部分周邊國家同語言用戶。據統計,總臺五種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累計粉絲數當前約占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人口總數的10%~20%。②目標用戶占有率高,用戶黏性大,是總臺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的又一個優勢和特點。
3.試水網紅傳播,探索技術賦能,新媒體傳播探尋更多增量
從2022年2月開始,總臺民族語言傳播開始試水網紅工作室,接連推出14名網紅主播,發布短視頻稿件近2200條,總播放量超過3.9億次,粉絲總數超過330萬,部分知名主播在短視頻平臺的作品播放量經常達到數百萬之多。③與此同時,總臺民族語言傳播進一步提高新媒體制播水平,嘗試搭建5G輕量化直播平臺及多套移動云采編平臺,以技術賦能新媒體生產并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宣傳報道中做了積極嘗試,為民族語言新媒體發展探索新的增量空間提供了寶貴經驗。
1.更多傳遞黨中央聲音
一方面,總臺民族語言傳播緊扣習近平總書記活動,不斷策劃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原創報道。2022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調研。從7月15日開始,五種民族語言集中翻譯發播總臺獨家視頻,實現民族對象地區二次傳播,新媒體平臺共發稿件60余篇,總閱讀量超過200萬次;發布廣大干部群眾熱烈反響自采稿件50余篇,總閱讀量接近650萬人次。④各族網友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擁護和愛戴之情溢于言表。

左:維吾爾語抖音賬號《牢記總書記囑托 把祖國的新疆建設得更加美好》播放量359.3萬(統計時間截止到2022年10月10日)。

右:哈薩克語抖音賬號《習近平新疆行丨總書記來過我們家》播放量129.2萬(統計時間截止到2022年10月10日)。

另一方面,重點打造名牌專欄,搭建更多傳播平臺。在央視頻、抖音等平臺重點打造短視頻專欄《今日關注》;譯制民族語言版《平“語”近人》原創微視頻;整合音頻資源在云聽開設《民語學習》,開辟了全國首個以少數民族語言全面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媒體學習平臺。截至2022年上半年,《民語學習》在云聽站內點擊量超過2000萬人次。
隨著新媒體產品不斷豐富,重點欄目影響力不斷提升,總臺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已成為少數民族用戶獲取重要時政新聞的重要渠道。2022年6月14日,朝鮮語抖音賬號“阿里郎秀”刊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總點擊量超過了200萬⑤。
2.更多來自一線視角
能夠使用民族語言深入一線采訪民族地區群眾,充分報道基層變化和百姓生活,及時反映民族地區群眾的現實需求,是總臺民族語言傳播的傳統優勢和特色,也是獲得少數民族群眾高度認同的重要因素。
2013至2017年,藏語頻率結合“走轉改”活動,聯合青海、四川、甘肅、云南四省各級廣播電視臺推出《和諧藏區行》主題報道,走遍四省涉藏州縣,推出幾百篇有影響力的報道。2019年4月,《茶馬古道民族情》報道組走進云南普洱,走訪5個區縣,采訪傣、佤、拉祜、布朗等四個民族,發表了50篇新媒體和廣播報道,其中,圖片400多張、短視頻30個,實現脫貧后的美麗整潔的民族村寨深深打動受眾的心。⑥
2022年,為做好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總臺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節目推出系列Vlog報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通過記者的第一視角,以體驗式報道的形式記錄新疆各地各族群眾夜市生活、旅游出行、日常好去處、節前食物供應情況等,全方位呈現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真實的生活畫面,熱情歌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偉大成就。
3.更多做好翻譯傳播
語言是思想文化的載體。近年來,總臺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一方面緊盯重大新聞和主題宣傳,著力提高翻譯發播總臺精品內容能力。另一方面立足少數民族宣傳,在關鍵時間、關鍵領域做好中央宣傳精神的翻譯發播工作,在涉民族敏感話題中明確立場,不失位、不失聲,為打擊疆獨、藏獨等“三股勢力”,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做出了應有貢獻。2021年總臺推出新疆反恐紀錄片《暗流涌動——中國新疆反恐挑戰》,維吾爾語翻譯配音版在央視頻號及抖音號迅速刊發,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抖音號的總播放量達到了135余萬⑦。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雹鄬τ诿褡逦幕d體的語言文字,則提出“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雹嵛鞑孛褡宕髮W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周德倉等認為,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求,新時代民族地區融媒體傳播需要突破本民族的區域界限,在更大時空中審視民族地區傳播的歷史和現狀,積極推進雙語或多語“合璧式”傳播模式,互相補充融合,造就多語兼通的受眾,提升傳播效果。
民族語言傳播覆蓋地域廣闊,情況復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高。中央民族大學以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為對象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推出的疫情防控知識凸顯個性化、區域化特征,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5%的受訪對象首選微信公號獲取防疫信息,25.6%的受訪對象最喜歡短視頻的傳播方式。調查同時顯示,這次疫情也使少數民族地區缺乏應急語言服務的現狀暴露得更為明顯。一方面,在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受訪對象當中,藏語方言和普通話成為大多數當地群眾獲取防疫信息的首要媒介語言;另一方面,因為缺乏適用于民族地區的應急語言服務體系,雖然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處于自然災害頻發區域,仍有相當數量群眾對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和防災減災知識了解得較少。⑩
近年來,民族語言地區特別是新疆、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國內關注度持續上升,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如茶卡鹽湖、獨庫公路等相繼成為網紅打卡勝地。而民族地區也在近年相繼涌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自媒體網紅,他們普遍使用雙語進行內容傳播和網絡營銷,通過短視頻吸引受眾,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銷售特色農副產品。這些自媒體賬號對助力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民族地區日益成為互聯網傳播陣地的新熱點,也是民族語言新媒體傳播亟待加強政策引導、積極介入的“新戰場”。新媒體以多向互融為其主要傳播特點,既需要媒體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做出正面出擊,也需要網紅主播這樣的輕騎兵做側面的迂回,更好適應時代變化,“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既有越來越多的各族群眾來到民族地區生活工作,也有越來越多的民族語言使用者前往祖國各地生活工作和交流,他們都有學習提高使用雙語甚至多語的需求。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周德倉等認為,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指導下,“首先應該是全面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全覆蓋,讓所有國民能夠閱讀和接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介質的媒介傳播,同時,尊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媒介的存在和發展,滿足少數民族受眾的特殊文化需求??!?/p>
2021年1月1日,總臺開始在民族語言廣播中陸續開辦漢語普通話節目《新時代 新征程》,解讀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述中國改革發展故事,回望新中國的不平凡歷程,為雙語傳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而為了進一步做好雙語內容傳播,還可以在新媒體端綜合使用海報、H5、民族主題MV,特別是短視頻等多種產品,豐富節目樣態,多點出擊,吸引用戶。鑒于少數民族群眾愛看電影、電視劇的習慣,還應該對網上出現的“爆款”短視頻、微短劇做重點研究。
2019年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痹谶@方面,民族地區媒體已經做出大量有益嘗試。例如: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四川黨建期刊所屬藏地陽光全媒體中心采用藏語脫口秀、說唱、小品、相聲、詩歌朗誦、藏文書法、繪畫等方式制作音視頻,宣傳防疫知識,效果相當顯著。中央民族大學調查也顯示,西藏及四省涉藏州縣群眾喜聞樂見的防疫宣傳方式是采用民族語言錄制的短視頻和大喇叭聲音宣傳。
為此,各級媒體所開設的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可充分結合民族地區縣域融媒體建設現狀,探索一條適用于民族地區、借助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使用民族語言傳播的應急傳播體系。此外,如總臺等具有全國頂級民族語言翻譯實力的媒體、機構等還可充分發揮該項特長,為民族地區相關內容提供語言支持,規范醫療常用語、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常用語等雙語詞匯表和語音服務,幫助政府應急工作人員與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加強交流。
在這個領域,政府媒體具有先天的傳播優勢和“造星”能力。以總臺為例:一方面,總臺公信力和民族語言傳播歷史已經在廣大民族語言用戶當中培養起絕對的忠誠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擁有本民族身份的總臺民族語言網紅對民族地區的各項政策、社會發展、傳統文化、民俗宗教更加熟悉,遠比僅僅過來打卡和蹭流量的自媒體民族語言賬號更具信服力。特別是當民族地區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更可依托烏魯木齊、拉薩兩地編輯部的前沿優勢,通過網紅賬號、欄目,借網紅主持人記者之嘴介紹一線的最新情況,權威又親近。
在打造網紅IP的時候,一方面要做好網紅的“人設”定位,選擇合適賽道,打造垂類系列內容;可以參考抖音等平臺上現有的少數民族網紅(如丁真),細化布局,精準圈粉。另一方面要注意突出個性化設計,比如民族特色服裝,特色語言等,讓用戶容易看到,容易記住。此外,內容傳播要更加豐富多采,需要根據融媒體傳播的風格和調性進行轉型,圈粉各族年輕受眾,獲得抖音等平臺的流量推薦。
注釋
①《聲傳祖國萬里邊疆 譜寫民族進步華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砥礪奮進70年》,《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年第10期。
②總臺五種民族語言新媒體平臺粉絲數后臺統計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6月30日),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比較得出。
③總臺14名民族語言網紅賬號后臺數據(統計時間:2022年2月1日~ 2022年6月30日)。
④總臺五種民族語言新媒體賬號后臺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7月30日)。
⑤總臺朝鮮語抖音賬號后臺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7月30日)。
⑥總臺維吾爾語抖音號后臺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7月30日)。
⑦《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華網,http://www.news.cn/2021-08/28/c_1127804776.htm.
⑧《關于加強我國藏區應急語言服務能力的思考》,《語言規劃學研究》,2020年第2期。
⑨《習近平在新疆考察時強調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新華網,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7/15/c_1128836147.htm.
⑩周德倉、謝芳:《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宏大架構中建設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新聞論壇》,2021年第6期。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充分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特色和優勢 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人民網,2019年11月30日,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48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