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書紅
美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審美能力及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重視美術課程的開展方式,在教學方面做出適當改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其美術核心素養。教師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符合新時代的教育需求,能夠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想象力是創造的基礎,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機會,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對于幼兒來說,創造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滿足幼兒的實際需求,使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發展。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幼兒的情感需求,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美術知識,從而使幼兒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開展需要教師具備正確的培養理念,教師應該提高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視程度,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和新時代的人才要求,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增強美術課堂的實效性。但是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意義,他們的教育理念較為落后,導致幼兒無法真正理解美術的價值。
在美術課的開展過程中,培養目標對教學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教師應明確目標,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發展。但是在培養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技能和專業素養不強,他們沒有從幼兒的學習興趣出發,梳理清楚培養目標,沒有將創造力培養融入課堂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為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提供機會,促使幼兒主動學習美術知識。然而,部分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以造型、構圖為主,偏向于技能方面,導致幼兒處于被動狀態,無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美術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設計個性化主題內容。教師應該觀察幼兒的學習狀態,并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經常使用單一的示范性教學手段,這種方式會降低幼兒學習的熱情,阻礙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有效的評價直接影響幼兒學習效果,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培育幼兒,充分給予幼兒尊重。但是部分教師沒有關注幼兒評價作品的方式,導致幼兒不會欣賞美術作品,不理解創作的背景,從而影響了課堂互動效果。
要想擁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運用先進的培養理念,提高幼兒的美術認知水平。教師應該關注幼兒的長遠發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幫助幼兒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教師要精心選擇教育內容,加深幼兒對美術基礎知識的理解,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例如,在教幼兒畫鴨子的美術課中,以往教師僅僅講述繪畫技巧和繪畫要求,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收集鴨子覓食、活動的圖片或視頻,播放給幼兒觀看,讓幼兒記住鴨子的特征,再進行繪畫。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各種色彩,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創作空間,強化他們對色彩的掌握和理解。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引導幼兒觀察和尋找生活中的美。幼兒眼里的世界非常豐富,比如花草樹木、飛鳥魚蟲、藍天白云等都是他們眼中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生活,讓幼兒運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美術課中,教師可以“花園大揭秘”為主題,讓幼兒在種植區進行觀察,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幼兒通過觀察各種花朵、昆蟲以及雜草等,能夠看清花瓣的形狀、顏色,昆蟲的外形、特征,雜草的生長狀態。在觀察結束后,教師可以舉辦研討會,讓幼兒分別說出印象最深刻的內容,詳細描述觀察的細節。基于此,教師可引導幼兒運用寫實的方式,將看到的畫面記錄下來。有的幼兒將自己畫在作品的中間,周圍都是不同顏色的花朵;有的幼兒善于想象,將花園中的昆蟲畫得與人類一樣大;有的幼兒利用美術工具,畫出自己想象中的花園。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開發幼兒的大腦,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成人的評價會影響幼兒的心理,藝術沒有對錯之分,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對幼兒進行激勵教育,而不是以成人的標準來約束和評價幼兒,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受到限制。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方式,鼓勵幼兒進行自主創作,并針對不同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激勵措施。比如,對于缺乏自信的幼兒,教師可將其作品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于基礎較差的幼兒,他們無法通過畫筆呈現自身的創意,教師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幼兒畫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提高幼兒的創造力。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瓶子創意活動,在活動一開始讓幼兒猜想瓶子上的圖案,再告訴幼兒觀察第二個瓶子,讓幼兒分析瓶子里裝的物品。幼兒通過反復觸摸瓶子,會發現瓶子里裝有小玩具。隨后,教師可帶領幼兒制作漂流瓶,讓他們將自己想說的話記錄在紙上,并通過折疊的方式塞入漂流瓶中。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利用顏料設計瓶子的外觀。在整個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發揮,根據自身主觀意愿隨意設計。另外,在幼兒進行創作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引導,觀察幼兒的反應,及時了解幼兒的困難和需求,給予幼兒有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設計趣味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美術教學中,手工制作是重要的內容,幼兒可以在接觸手工的同時,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另外,通過折紙、剪紙等活動,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專注力。在折紙活動中,幼兒能夠將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小班幼兒對折疊動物非常感興趣,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創造出獨特的動物。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去接觸材料,從而增強創造力。

例如,在進行手工活動時,教師可以將節日作為主題,準備一些橡皮泥,讓幼兒創作出獨特的泥塑作品。泥塑因其豐富的顏色、方便的材料和簡單的操作而受到幼兒的青睞,幼兒通過捏、揉等基本技巧,能夠體驗創造的樂趣。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給每組發放固定數量的手工材料,讓組內成員合作制作帶有節日氣氛的泥塑。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將春節作為素材,設計穿著新衣服的泥人,營造節日歡樂感。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并以鼓勵的態度對幼兒的作品進行綜合評估,避免使用相同的標準和語言評價所有幼兒。教師應發掘幼兒作品中的亮點,讓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的繪畫習慣各不相同,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過程性評價,看到幼兒的進步。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增進幼兒對繪畫作品的理解,拓展幼兒的創造思維。
總的來說,美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幼兒提升藝術素養,發展創造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培養幼兒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運用不同的方式設計美術課堂,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