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秋玲
“今天你想玩什么?和誰一起玩?怎么玩?用什么材料玩?”這些引導語成為很多青年教師開展自主游戲活動前的固定話語。而且等幼兒回答完,教師就會放手讓幼兒自主開展游戲。隨著近幾年大量青年教師涌入幼兒園,以上流程成為很多青年教師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的固定套路。
通過觀察班級自主游戲,衡量幼兒綜合發展水平,不難看出班級與班級之間的自主游戲水平存在明顯差異。究其根源在于一些教師沒有抓住適宜的教育契機,沒有立足實際洞察幼兒的需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需要。這需要教師優化自主游戲前、中、后各環節的支持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此,通過頂層設計、課題引領、園本教研、實踐落實,筆者得出如下針對自主游戲的支持策略。
為了讓幼兒熟悉游戲環境,活動前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探索、研究游戲材料的時間,再根據環境布置組織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與討論,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需求,不斷完善和優化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充足的低結構、可移動、可組合的材料玩具,體現豐富性、層次性、動態性的原則,定期或不定期調整與補充,滿足幼兒不同的發展需求。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要做到合理安排空間,創設新游戲;巧妙留白,構建游戲環境;空間共享,優化游戲環境。
教師可以在游戲前借助照片、視頻等方式,與幼兒一起討論之前的游戲,分析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和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幼兒討論游戲的新玩法,制定新的游戲計劃,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助推游戲有效發展。
例如,戶外活動開始了,幼兒昨天玩得不夠盡興,還有很多搭建想法都沒有實現。在昨天的游戲的基礎上,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明確了新的游戲計劃,有了更多的玩法。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征等方式開展游戲前的暢想,并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在游戲中,教師要順應幼兒的需求,讓幼兒勇于面對游戲中的困難。
例如,最近大四班的幼兒對“幸福快車”區域十分感興趣,大家一進入該區域就爭當小司機。經過一周的探索,幼兒已經能夠遵守交通規則,并能自主分配多種角色。為豐富游戲內容,教師在原有游戲材料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外賣盒、快遞盒、交警帽、標志牌等游戲材料,同時提示幼兒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鼓勵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拓展游戲內容,玩出新的花樣,讓游戲不斷深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教師在自主游戲中,要針對游戲的實際情況,確定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采用定點觀察、跟蹤觀察等方法,了解幼兒的游戲狀態。同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和游戲材料,確保在游戲過程中觀察到典型的游戲行為,在游戲中發現真實、自然的幼兒。
例如,在“探索滾動的秘密”自主競賽游戲中,小博和小辰兩位小朋友選擇了不同的工具,競賽結果也就有所不同。第一次競賽結束后,小辰因為失敗而有些沮喪,但是小博細致地分析了他失敗的原因,并說給小辰聽,讓小辰輸得心服口服。小辰面對挫折不退縮,再次選擇不同工具材料,開展第二次競賽。作為觀察者,教師不應急于介入,可以等待幼兒發現問題。當幼兒能夠比較有效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其肯定與支持,順勢鼓勵幼兒參與游戲。
在游戲中,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語言和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幼兒的動作、語言、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從細微處入手,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給予有效的支持。
例如,在游戲中,如果幼兒不滿足于游戲現狀,教師應該及時把握幼兒的需求,給予幼兒一定支持。教師的支持能幫助幼兒主動地創造,促使幼兒努力克服游戲中的種種困難,最終完成游戲活動。因此,教師可以適時用“你們滿意嗎”“你還有什么建議”等提示性語言打破游戲的原有狀態,創造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索新玩法的興趣,促使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
教師在游戲中要圍繞幼兒的興趣點,順應幼兒的需求,逐步引導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準確分析幼兒的語言、行為,明確游戲介入的時機以及介入的方式。在游戲中,教師要順應幼兒的游戲節奏,尊重幼兒的游戲需求,啟發幼兒思考,在游戲中落實“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
1.發現閃光點,保持游戲興趣,以點帶面。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肯定與鼓勵,增強幼兒自信心,進一步激發他們創新游戲的欲望。
例如,在“探索滾動的秘密”游戲活動中,經過檢驗,小然告訴筆者:“我們發現兩端不一樣大的材料老拐彎呀。”小辰說:“有辦法讓它不拐彎嗎?”筆者點點頭,大家忙碌起來,找來了剪刀、膠棒、雙面膠、彩泥、毛線等材料,合作改造兩端不一樣大的奶茶杯。“快點來個人把杯子扶好。”“我需要找根繩子。”“我去拿塑料圈。”不一會兒,有的奶茶杯較小的一側套上了塑料圈,有的奶茶杯的一端粘上了彩泥。有趣的比賽又開始了,而這些變形后的奶茶杯都通過檢驗,順利地滾下斜坡到達球門。
2.關注問題點,自主討論,積極探究解決辦法。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讓幼兒學會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當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并促使游戲順利開展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中三班的幼兒用雪花片拼插高腳座椅時,高腳座椅總是不穩定,這個時候在一旁觀察的小航問他們:“你們再想一想辦法,怎么才能不歪呢?”于是他幫大家拿來一塊雪花片,把它固定在歪倒的位置上,高腳座椅果然穩穩地立住了。小文也過來把三塊雪花片放在上面當小座位,然后兩人一起使勁摁了摁,將它們固定在一起。兩人相互幫助,成功地解決了問題,感受到成功拼插高腳座椅的快樂。
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共同探討游戲中發生的事情,讓幼兒暢所欲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關注游戲過程中的環境、材料、角色等因素的聯系。
例如,在“加油站”游戲的分享環節,幼兒紛紛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小揚說:“我們加油站的管子不夠。”筆者追問:“你們需要幾根管子呢?”小揚說:“我也不知道用幾根好。”這時,小辰說:“我爸爸加油的時候有好幾種汽油,有92號的,還有95號的。”筆者覺得這個時機很好,趁機給幼兒講解了汽油的分類。經過討論,大家知道了售賣92號汽油和95號汽油需要兩根管子。小玉還說:“加油站的地方有點小,阻礙交通。”針對這個問題,幼兒進行了討論,最終決定給加油站“搬家”。
教師在游戲結束后組織游戲場景回顧活動,根據游戲故事表征的內容開展游戲評價,有利于深入了解游戲中的新情況,適時、適度地支持與助推幼兒總結游戲經驗、提高游戲水平,同時積累評價游戲、指導游戲的經驗。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回憶游戲過程,反思游戲行為,并梳理遇到的問題,最終形成自我評價,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總之,幼兒園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方面任重而道遠。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青年教師不僅要心中有目標,還要在游戲中有效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捕捉教育契機,挖掘游戲的價值。此外,幼兒教師要形成創新意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扎實推進自主游戲的落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