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忠
教師職業生涯較為漫長,幾十年的專業成長具有規律性、復雜性、系統性。學校要全面做好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必須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段性特征有深入研究和清晰的認識,才能結合實際施以有針對性的、富有成效的舉措和方法。
一、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現狀
工作未滿三年的新教師31人;工作4至10年的骨干教師41人,其中,中級職稱的19人;工作11至20年的中青年教師83人,其中,中級職稱的67人,高級職稱2人,市級以上名師1人,學科帶頭人1人,市教育學會理事會成員3人;工作超過20年的老教師62人,其中,中級職稱的29人,高級職稱33人,市級以上名師5人,學科帶頭人1人,市教育學會理事會成員3人。
從數據分析看出,學校教師年齡結構總體合理,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和優勢。新教師和骨干教師人數相當,兩者之和約占總人數三分一,中青年教師超過三分之一,老教師略少于三分一。從職稱的角度來看,主要的瓶頸集中在中青年教師仍有六分之一未能晉升為中級職稱,老教師仍有超過一半未能晉升為高級職稱;市級學科帶頭人、名師、教育學會理事成員人數占比較少。
二、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的思路
1.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重在“幫”。通過青藍工程,實施一對一的師徒結對子,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崗位,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從教導處、年級、科長和備課組等多個層面指導新教師備好課,上好課。通過聽課、談心、培訓等方式及時了解新教面臨的困難和疑惑。鼓勵新教師多聽課、多學習、多請教、多下課堂。
2.促進骨干教師專業成長重在“扶”。要注重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培養,通過青年教師演講比賽和班主任技能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鍛煉老師的綜合素質,要鼓勵青年教師注意教學案例的收集和進行教學反思,收集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的典型素材,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案例,參與各項課題研究。
3.促進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專業成長重在“壓”。要給中青年教師創造教育教學的平臺,選拔和培養他們成為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等方面的能手,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的技能比賽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要完善教師的激勵機制,通過設立教學成績優秀獎、優秀班主任評選等多種制度,激勵教師干事創業。鼓勵中青年教師深入開展關于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反思,主動承擔和主持課題研究。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研修,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讓中青年教師能把握新時代教育的脈搏。
4.促進教師成為教育專家重在“助”。建立教育專家成長的保障制度,選拔和推薦政治素質過硬,具有深厚教育情懷,有扎實理論知識,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進一步的深造和培訓。教育專家應具備專研精神、理論創新、教育情懷、事業追求,學校支持和鼓勵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開展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學校發展所需的教育思想,理論方法等的研究,撰寫具有個人風格的高水平論文,出版具有個人理論觀點的書籍,并引領廣大老師開展具有個人教育教學特色的實踐和探索。
三、反思與總結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要重點抓好成長的關鍵期。
第一個關鍵期是從骨干教師向學科帶頭人的階段跨越。這時教師已能較好的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職稱也處于向中級邁進的節點,如果教師專業得到健康發展,職稱順利晉級,將對教師后階段的專業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對工作已滿10年的教師的職稱評定要尤為關注,就像禾苗的抽穗期,呵護好了才能有收成,不然會造成青黃不接的被動局面。
第二個關鍵期是從學科帶頭人向名師跨越的階段。這時教師同樣面臨著高級職稱評審的問題,或者通過了高級職稱評審后遇到的職業倦怠期的問題,這些情況都會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進一步成長。因此,學校要為教師高級職稱的晉升創造有利條件,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各種教科研的學習和實踐,在硬件方面要給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撐。
教師還應明白專業要成長,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