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虹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當作是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主要牽頭人,充分發揮其自身對于學生進行引領和學習的作用與職責。教師從新課標下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具體實踐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及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的特殊性,開展一系列適合于學生高效地進行學習、正確地理解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并以培養和促進廣大學生的專業技術素養和人格健康發展為重,更多地應把在思想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職業行為自律等各個方面的整體綜合素質表現放在首位,培養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系統講解,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就是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能力。用于信息技術學科中,學生的信息意識應當是學生對于信息知識有正確的認知能力,這是學生進行知識系統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為助力學生養成和發展信息素養,應當在教學的開始,從整體的思路架構入手,讓學生對信息知識形成正確的初步認知。
例如,在廣州市中小學信息技術專業教科書第一冊第一單元信息與技術王國的新朋友,第一單元課《初始新朋友——信息與信息技術》這一單位的課程中,除了需要讓每個學生充分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及其實際應用,計算機及其實際應用,還要能夠讓每個學生充分懂得計算機和電腦在計算機房間的實際使用規范,感受到信息和信息技術在整個人類社會的巨大意義,提高了學習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運用計算機操作方式和學習習慣,遵守了信息技術的課堂要求。
二、結合實踐,培養學生信息能力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不同于語數英等主科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科,信息技術的特點在于要求學習者需要進行不斷的實踐操作來掌握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信息運算操作技術也是大學生信息素養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實際教學的有效性和可靠度以及學生的信息運算操作技巧的培訓。
例如,在廣州市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教科書第一、二、三冊各單元每一課程,都是通過木棉仔和石榴姐姐的對話,創設學習活動情境,提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通過“跟著做”(模仿學習)、“動手做”(鞏固練習)、“說一說”(交流討論)等欄目,為同學們提供各種學習交流的機會。課后還提供“試著做”(拓展練習),供有更高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在每課后面還設有“學會了”欄目,列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在課后及時總結學習的收獲和問題。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了“小知識”(拓展知識)、“小技巧”(實用技巧)等欄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創造空間。
1.學生首先通過“跟著做”完成基礎任務,實現新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教師提供完成學習任務的具體操作步驟,讓學生通過參照步驟模仿操作,初步掌握操作技能,達成學習目標。通過“動手做”來鞏固任務,通過變式練習,實現了對知識和技能的鞏固與轉化。學生在這一時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巧來完成自己的操作性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
2.通過“試著做”的拓展任務,應用習得的技能或課外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完成的任務,或一些在所學內容里沒有現成解決辦法的問題,供有更高學習能力的學生進一步嘗試、探究。
3.通過“說一說”思考或討論的問題。圍繞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探討、交流問題。通過學生間的思考,引出下一部分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
4.通過“小知識”環節拓展知識。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學和學生起點較高的學校選用。在課程中通過展現“小技巧”拓展學生技能。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操作技巧或操作快捷方式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學和學生起點較高的學校選用。
5.通過“學會了”進行自我評價。在每課后列出本課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在課后及時總結學習的收獲并反思學習活動。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合適的學習活動,進行分層教學,使得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逐漸得到發展。教師也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識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我們所在學校信息技術的發展條件與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選擇性地運用拓展部分的學習素材,一些學習活動也可以合理地安排到課外進行,并適當地調整、補充所需要的學習內容,為我們對于學生的掌握和教師的培養提供較大的擴展時間。
三、正確引導,培養學生信息道德
正如多數人所言,網絡是把雙刃劍,這句話對于學生更是如此。中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們正處于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重要依據階段,不同種類信息的存在,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老師們要做到在培養學生自身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以及信息技巧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自身信息倫理道德的培養。
例如在廣州市中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程第二單元數學專業教科書第二冊第20課素材大搜羅—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這一專業課程中,學生需要在網絡上搜集圖文素材,教師在開始教授網上素材搜集前,引導敘述關注電子小報主題與搜集內容的一致性,思考搜索中關鍵字準確選取,必須強調網絡資源的利用可以用于我們的知識量增長,同時網絡上信息良莠不齊,學生應當自覺地搜集符合課程內容的信息,過濾不需要的圖片信息或文字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同時,在獲取電子小報素材的過程中,關注素材的原創性,提高作品原創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教師在多個課程知識教學時,都對學生進行此方面知識的引導,因此,學生逐漸有了抵制不良信息和保護原創的意識,促進了學生信息道德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在充分理解尊重和合理支持中小學生的實際前提下,以充分滿足小學生面向多樣化的信息學習要求與發展作為教學最終目標和根本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