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務怡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把重心從考試分數分散些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與態度給予評價。素質教育要求對傳統的評價系統作出改善與更新,需要多元化、多維度的小學數學學業評價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建立多元化、多維度、立體式的數學學業評價體系,落實素質教育
學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多元智力造成了個體間的智力差異,多元評價形式讓學生展現自我,個性化成長。
1.多元化評價
(1)評價內容多元化。從原來的一張紙定論學生的成績的學業評價,轉變為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評價,主要培養學生的五種意識(數感、符號、空間、統計、應用)、三種能力(數學思維、數學認知、數學應用能力),包括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小學數學學業評價應圍繞核心素養制定,有意識的將核心素養貫穿于數學學業評價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培養學生的五種意識、三種能力,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2) 評價標準多元化。①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態度的評價。②對學生數學技能的評價,如:口算能力、說理能力、筆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③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的評價,如:課堂作業完成情況、舉手發言回答問題情況、小組交流情況等。④對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評價,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創造性想法、實際應用時處理問題的靈活度等。
(3) 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學的實際參與者包括教師、家長與學生,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以互動評價的方式發揮評價的作用,促進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讓家長更好的了解、把握自己孩子的數學學習情況、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更全面。
(4)評價方法多元化。利用不同評價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
2.多維評價
具有綜合性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須從多維度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凸顯數學思維過程的再現,包括三個維度的評價:對數學思維的評價、對數學認知的評價、對數學應用的評價。
3.增值評價
每個學生都各具特色,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增值評價,即對學生興趣特長的發展性評價,根據學生參與課外數學活動項目的情況、獲獎情況等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發展長處、有個性的發展。學業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其激勵性、科學性和導向性功能需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數學學業評價結果的表現形式需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充分落實素質教育的發展性評價,有針對性的培養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認知與應用,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核心素養,應建立多元的數學學業評價,改善傳統的數學學業評價。
學生的個別差異上,學困生的評價方式可以實行“延遲評價”“多考多取”,多挖掘及肯定其“閃光點”與“生長點”,給予“二次評價”,對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加以鼓勵或補充。
二、強化過程性評價,凸顯數學思維過程的再現
核心素養視角下要求建立能促進學生全面并有個性的發展的評價體系,為彌補當下數學學業評價的不足,凸顯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思維過程,將評價分為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讓二者相輔相成,力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在整個數學評價中,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煥發數學課堂的活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與建立自信。
知識的建構作為標準,應重視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而不是評價的結果。評價不是結果,而應是一個過程,建立較完善的小學數學學業評價,用積極的眼光理解和評價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改變學生的認知和態度,在立足核心素養視角下,凸顯評價過程,通過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分析、表達現實世界,從本質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