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現娥
將走位分層教學理念融入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活動當中,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和學科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方式,根據階段性的教學要求選取相應的語文知識和難度層次。在語文教學活動實施階段,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強化學習能力的效果,從而讓學生能夠具備充足的語文專業知識儲備。
一、走位分層教學理念下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施原則
1.發展性教學原則
教師需要針對走位分層目標予以全面把控,確保相關走位設置和分層規定能夠與學生的發展、學習需求保持良好的適應性。不僅如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應用層次教學策略時,還需要對發展性原則予以高度的重視,充分發揮出發展性原則的指導性作用,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使學生能掌握過硬的語文專業知識,能輕松應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相關要求。
2.個性化教學原則
在制定走位層次策略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予以同步關注,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并提出統一化的教學要求,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差異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確保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還需要確保個性化原則能夠與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相互契合,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嚴格地遵守個性化原則要求,在開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時,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由發揮其個性,使其能夠在相應的位置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作用。
3.整體性教學原則
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從多個不同的層面入手堅持整體性原則,不僅需要將全班學生作為整體,還需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劃分為整體,以此來確定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位置的調整提供助力保障,在堅持施行“走位分層”教學模式的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僅如此,還要堅持學生整體發展的原則,從學生掌握的知識反饋情況,調整授課難易度從而開展相應的授課活動,確保各層次的學生之間都能互相協調互助。
二、基于走位分層教學理念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1.反思教學目標的提出階段
一方面,需要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進行課前宣講,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對學生的位置進行調整,在不同層次學生相互組合的基礎上,充分對課堂的學習任務、學習程度進行分析,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配合性,順利完成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其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再從不同的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最后,還需要保障走位分層教學模式在課堂當中的有效滲透。
另一方面,在授課前要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落實,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其布置有針對性的預習要求,保障學生掌握預習階段的知識點,并和各方面的知識有效融合,從而順利開展預習活動,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優勢與作用,使學生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對自身薄弱的環節進行鞏固。
例如,在預習《老王》這篇課文時,對學生提出預習要求:一是“閱讀課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老王是個怎樣的人”;二是“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在老王眼中,楊絳又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在開展預習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閱讀課文,并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所提問題作出合理解答,同時整理答案,和其他同學互相探討。
2.反思教學組織階段的實際情況
首先,課堂閱讀屬于中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的關鍵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有目的地調整學生的位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協調配合,按照教師的要求對指定的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另外,教師在選擇閱讀篇目時,要確保文章內容與學生前期所學知識掛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活動,并確保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明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例如,在開展《老王》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時,多數文段當中涉及了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教師應結合課前預習當中的要求讓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找出與老王個性相關的語句,從而完成課前預習問題。其次,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所制定的目標,以獨立化的形式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堅持統一化的規定和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組合,使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在優秀學生的帶領下擴大語文課堂的自學范圍,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需要圍繞課文教學目標和課程重點,從不同的層面入手制定預習提綱,保障提綱方案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契合性,同時對預習階段的要求和步驟進行詳細解說。
3.反思初中語文課堂走位分層教學評估階段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評定,為其提出相應的考察標準,以“走位分層”的形式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對學生的階段性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予以全面的評價,為走位分層實施環節提供充足的參考依據。
另外,教師可以根據考核和評價的結果,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位置進行調整,再根據學習目標的制定確保走位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施行,及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調整,充分發揮出評估在初中語文課堂走位分層教學活動當中的實用價值。
4.反思前期不足,加深學生理解
在分析《老王》這篇課文時,教師通常會以典型事例、性格特征和生活片段為主進行授課,教師的單一化傳輸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調動課堂氣氛。學生運用了“老實善良”“有良心”等過于片面的詞匯總結老王的性格特點,因而教師可對問題進行遷移并拓展,如“聯系周圍實際談談那些不幸的人,你是這樣對待的嗎”“人與人的交往需要真誠嗎”,以此來喚醒學生的同情感。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善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并加入幽默的語言使學生能夠對“老王”的性格特點予以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培訓效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