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珺,任 劼
(山西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來,在國內市場需求長期不足、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企業缺乏創新能力、相關法制體系不完善等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李克強總理強調,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政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體。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營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對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農產品市場具有產地相對集中、需求相對分散的特征。農產品價格表現形式紛繁,其生產價格到最終價格形成之間存在諸多環節。換句話說,農產品的價值將通過流通實現,因此獨立于農產品市場外部的環境因素成為制約其價格的重要因素。
環境因素不僅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也包括經濟、政治、法治等社會環境。營商環境的提出及相關報告的發布,為衡量綜合性外部環境提供了一種量化標準。優化營商環境對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提高生產資料利用率,增強經營主體的研發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農產品價格上漲在為生產經營主體帶來利潤的同時,由于農產品中的糧食作物具有需求彈性弱的特性,其價格上漲不會引起需求大幅減少,從而影響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以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研究營商環境與農產品價格的關系不僅為國內農業生產環境提供發展方向,亦對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不僅作為人們的生活資料存在,而且是許多工業行業進行生產經營的主要原材料。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物價水平。因此,對農產品價格影響因素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
世界銀行于2001 年提出了營商環境概念,即企業在其生命周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并構建了企業層面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1]。自2017 年開始,我國逐漸開始重視營商環境的評價,并初步著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張三保等(2020)[2]提出營商環境的內涵涉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以及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等,這種評價營商環境的方法更加宏觀和全面。
學術界對于農產品價格影響因素的判定更加關注傳統的供求、生產資料成本等方面,注重對農產品價格本質影響的判斷。一些學者研究了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但鮮少有學者關注綜合外部環境指標對價格抑制程度的分析。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政府政策環境、國際環境和技術創新等,其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農產品市場交易成本、農業生產產量等形式作用于農產品價格。例如,西藏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成本較大,因此農產品的價格比較高。農產品受到自身價值、政府政策調控及市場環境的影響,其價格形成機制受到制約。農產品價格上漲會影響物價水平,因此政府十分重視農產品市場領域的改革。
農業支持是許多國家農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貿易環境下,隨著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加快,農產品國內外市場聯系日益增強,一些外向型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不僅受到國內市場因素的影響,還與國際農產品價格和國際匯率掛鉤。
營商環境是一個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性指標,影響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社會生產總過程。以玉米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和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解釋營商環境作用于玉米收購價格的影響機制、方向和程度,為我國農業發展、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等提供參考。
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通過影響農產品產量、農產品生產流通成本和經營環境作用于農產品價格,從而抑制其上漲。首先,營商環境的優化會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提高投入利用率,從而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其次,優化營商環境能夠提高物流效率,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層層加價,從而在長期內降低農產品價格。再次,營商環境的優化為農產品市場提供了公平的市場環境,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這對農產品價格的穩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營商環境的優化會對農產品價格產生抑制性作用。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提出假說:營商環境與農產品價格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對城市進行分類后,營商環境對農產品的價格影響程度存在一定差異。
文章選取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 世紀經濟研究院于2020 年12 月21 日發布的《2020 年中國296 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中各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作為衡量營商環境的重要變量。
基于數據可獲得性,選取63 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選取2019 年玉米平均收購價格(報告中采用的數據年份為2019 年)和玉米產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分析。以上數據分別來自各大糧油網站和各城市統計年鑒。
此外,考慮到各城市收入水平高低會影響玉米價格,從而導致對營商環境與玉米價格關系判斷不準確,因此對玉米價格進行修正。參照余勁松(2011)[3]關于消除不同地區收入水平差異的處理方法,采用各城市人均GDP 與最高城市人均GDP 之比作為修正系數,再用各城市玉米價格數據除以對應修正系數后,可得修正后的玉米價格數據。
玉米價格修正后,剔除了城市收入水平影響,能夠更清晰反映營商環境對玉米價格的影響。文章設立以下修正系數,以Ai表示。

文章設定修正后的玉米價格(以下簡稱為玉米價格)為被解釋變量,營商環境指數為解釋變量,產量為控制變量。為了減少絕對數水平誤差和消除單位影響,文章對所有變量進行對數處理。將玉米價格、營商環境指數和玉米產量分別取對數后表示為lnprice、lnbe和lnpro,運用Eviews 10.0 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見表1。

表1 基礎回歸結果
從表1 回歸結果看,營商環境對玉米價格的影響顯著為負,營商環境每改善1%的水平,樣本城市平均玉米價格會隨之降低1.129%,表明營商環境改善能夠有效抑制農產品上漲,回歸結果與上述理論分析基本一致。
玉米產量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系數為正值,與供求理論不符,可能的原因如下。農產品流通效率會影響玉米的收購價,玉米主產區的農耕面積較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因而其流通效率較低,在剔除收入水平影響后,玉米主產區的流通成本相對較大,因此玉米價格呈現出相對較高水平。
為避免遺漏重要解釋變量造成內生性問題,且加入玉米產量可提高方程顯著性,因此保留玉米產量作為方程中的控制變量進行研究和探討。
報告將營商環境分為軟環境指數、生態環境指數、基礎設施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市場容量指數和成本指數。在營商環境對玉米價格影響為負的基礎上,文章欲探討營商環境構建體系各維度對玉米價格的影響,因此建立以下回歸方程進行分析和探討。將軟環境指數、生態環境指數、基礎設施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市場容量指數和成本指數分別表示為lnx1、lnx2、lnx3、lnx4、lnx5、lnx6,建立以下回歸方程。

公式(2)有6 個回歸方程。式中,lnprice表示玉米價格,為被解釋變量;lnxi作為方程中的解釋變量,i的取值范圍為1~6,分別表示各個指標;lnpro為玉米產量;ε3為隨機擾動項。
表2 回歸結果顯示,軟環境指數、基礎設施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和市場容量指數對玉米價格產生負向影響,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結果十分顯著。這與上述理論分析基本一致,表示改善營商環境中的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能夠起到降低玉米價格的作用,亦可說明人才、融資和技術創新對農業發展影響的占比不斷上升,農業資本有機構成發生改變,技術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及資本要素需求的提高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農產品價格起到一定影響,影響途徑主要有市場交易成本和中間服務投入等方面[4]。市場容量指數包含常住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額等多方面內容,地方市場容量的增大導致競爭程度加劇,因此玉米價格顯現較低水平。

表2 營商環境分維度對玉米價格影響回歸結果
生態環境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為正,且并不顯著,可能是我國固守耕地保護紅線以及玉米種植條件并不苛刻等原因造成的。
回歸結果顯示,成本指數高的城市,玉米價格也較高。成本指數具體指代商務成本,包含水電氣成本指數以及工資成本和土地成本測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產成本的相對大小。
文章分析了營商環境與農產品價格的理論關聯,并以玉米作為代表作物,使用粵港澳大灣區公布的營商環境指數和玉米平均收購價格數據建立回歸模型,得到以下結論。
通過回歸結果可知,營商環境與玉米價格存在負相關關系,營商環境每優化1%水平,樣本城市的玉米價格平均下降1.129%,能夠有效抑制農產品上漲。
將營商環境指數分為6 個維度并分別與玉米價格進行回歸,發現軟環境指數、基礎設施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和市場容量指數對玉米價格產生負向影響,而成本指數與玉米價格之間呈負相關關系,生態環境指數對玉米價影響為正。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從而抑制農產品上漲、穩定農產品價格、保障民生的建議。各城市應致力于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為農業未來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應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實施方案,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建立監測機制;彌補城市發展短板,發揮產業優勢,推動城市特色農業發展,提高城市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