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貴
【摘? 要】校園文化是校園軟實力,是學校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是學校做好頂層設計的重要參考。所以,加強對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十分有必要,本文分析了許多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以期為其他學者研究校園文化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管理
小學校園文化是在校園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帶有本校的制度、組織等特色。加強對小學校園文化的管理建設,重點在于運用文化助推、完善校園制度、助力學習組織發(fā)展、推動師生整體素質提高。此外,眾多小學都以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辦學成效,因此對小學校園文化進行管理分析,是推動校園實現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的動力。
一、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首先,師生群體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也是校園文化的直接影響對象。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優(yōu)質的品格,能夠引導教師形成帶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教學風格。同時,師生的行為對校園文化有反作用,師生的行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校園文化也會更上一層樓。其次,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提高辦學質量,吸引和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小學校園文化可以理解為是學校的對外標志,是學校影響力的體現。加強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塑造學校形象,提升學校影響有積極作用 。
二、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物質環(huán)境文化建設缺乏特色與活力
校園文化內涵豐富,校園中的一草一木、裝修陳設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大部分小學校園都會通過教室布局、張貼名人名言等方式塑造校園文化。但是在塑造文化的過程中發(fā)現,大部分學校并沒有意識到文化的動態(tài)性,企圖用靜態(tài)的陳設去塑造動態(tài)的文化,這是缺乏效用、缺少特色與活力的。相反,一成不變的校園陳設和綠化環(huán)境,雖然優(yōu)美,但是長期觀看就會產生視覺疲勞。其次,各個年級的物質文化建設容易出現同質化問題。小學校園在建設物質環(huán)境文化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性格和教師的教學特點,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環(huán)境陳設,因此缺乏活力。
(二)校園活動文化形式有待改進
首先,部分小學校園文化活動建設主要體現在六一兒童節(jié)匯演上,但演出的內容比較固定,主要以詩朗誦、舞蹈和大合唱為主,形式呆板,學生興趣不高。長此以往,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人員越來越少,最終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是為了拍照片,給上級機關提交材料。其次,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較少,一般都是各年級主任協(xié)商后直接定文化活動形式,幾乎沒有征求過學生的意見。在大數據時代下,小學生通過電視、手機所接觸的文化活動比較多,對校園文化活動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若是學校直接剝奪學生的參與權,后續(xù)的文化活動也很難獲得學生的支持。
(三)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有待完善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覆蓋的部門較少。目前,只有黨建、辦公室以及教導處、德育處負責人參與,但其他如后勤部門、工會等基本上不會參與。一方面是沒有參與建設的渠道,另一方面,行政部門、圖書館等部門也不知道如何建設校園文化。其次,參與人員覆蓋不全面。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級別的活動,應該全校人員參與,但是在部分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發(fā)現只有幾個“關鍵”人員做決策,甚至部分師生都不知道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事宜。
(四)校園文化建設不平衡
小學校園文化不僅包含學校的物質文化,還包含學校的精神文化。在部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發(fā)現,學校將主要的資金、精力都投入到物質文化建設中。比如,給學校食堂換門店,給座位放坐墊等。但精神文化建設相對薄弱。小學校園文化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合體,如果只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視精神文化建設,勢必導致文化建設不平衡,久而久之還會出現校園文化畸形等問題。
(五)對校園文化生活的潛課程作用認識不足
部分學校對校園文化潛課程的作用理解得不深刻,潛課程是致力于通過宣傳的方式,讓學生在校園內漫步的時候也能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比如,校園內的宣傳窗口、黑板報等宣傳內容,就是潛在課程的教材,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然而,由于宣傳的片面性,有些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會有所變化,存在認知不足等偏差,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客觀的影響。
三、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的應對策略
(一)發(fā)揮校長的核心引領作用
校長是學校的大家長,是掌握學校發(fā)展方向、文化建設、資源分配的重要決策者,因此校長在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fā)揮校長的核心引領作用。首先,校長要充分理解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文化并不是簡單的陳設拼湊,是物質、文化、人員行為等諸多因素的結合體。因此,校長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要兼顧物質環(huán)境建設與活動文化舉辦這兩方面的內容,不能偏袒,要齊頭并進。其次,校園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校長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校園文化的管理和建設。教室的桌椅陳設及名人名言要及時更換。同時,不同年級要布置不同的教室環(huán)境。對于低年級所處的教室,內部陳設可以可愛一些、卡通一些,名人名言少一些,哲理類的小故事多一些。同時,為了保證校園內部文化建設的動態(tài)性,校園內部可以辦黑板報,每月更新一次,每月一個主題,傳達不同的故事,闡述不同的理念。
(二)重視全校參與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校園文化建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也要讓行政部門、圖書管理部門加入其中,共同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其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內容要豐富,能讓全校參與的盡可能讓全校參與。比如,在舉辦六一兒童節(jié)文藝匯演活動時,活動的形式可以面向全校征集,賦予全校師生參與組織的渠道,讓全校師生感覺到被重視,進而使其在組織活動時更加積極地配合學校的工作。
(三)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傳統(tǒng)性和現代性
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忽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駁斥傳統(tǒng),摒棄消極部分,緊跟時代腳步,更新思想教育新理念,增強小學生的文化思想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教師要主動營造一些校園文化氛圍,緊緊圍繞校園文化、黨建文化培育品牌,積極開展一些與之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之際,給學校的花花草草一些儀式感,還可以結合樹木眾多、品種繁多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樹人以德,樹人以理,從而豐富小學生的文化世界,培養(yǎng)積極陽光的有志少年。
(四)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huán)境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顯性文化,無論是內部師生,還是外部人員參與,第一眼看到的都是環(huán)境、陳設、建筑風格,這些都屬于物質文化。因此學校在建設物質文化時要突出學校的特色和辦學理念,要有時代感。通過對校園環(huán)境的點綴,要給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校園內所有樹木的種植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能夠很好地傳達全校師生的情感、共同審美價值等精神文化。目前,學校主要有樟樹、桂花、銀杏、櫻花、海棠、紫薇、紅葉石楠、月季、凌霄、三葉草等,平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增加學生對保護樹木方面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一些以環(huán)境為主題的個性化校園建設活動。如夏天來了,可以給樹木降降溫,修剪一下枝葉,給學生講授一些文化知識,告訴學生有些比較雜亂的樹杈和樹枝要及時修剪掉,這樣大樹的長勢才能更好;冬天來了,要注意保護樹木,給校園的樹木穿衣保暖,做一個積極有愛心的新時代好少年。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了解樹木的特點并開展系列活動,人與樹同長,爭做陽光少年。
(五)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校園文化雖然是校園內的無形資產,但也需要制度去約束。首先,用制度去劃定參與人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配合校園文化建設,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確需要每個人的投入。因此,可利用制度為想參與的人提供參與渠道,運用制度給各個部門劃定文化建設職能。其次,要運用制度固定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周期和形式。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的隱性文化,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開展精神文化建設時,要遵循周期性、規(guī)律性的建設方式,提高校園隱性文化的建設質量。
(六)加強精神文化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很容易被忽視,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方式也存在爭議。但在當前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發(fā)現,課余活動是建設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學校應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遵循自主性和實用性原則,有目的、有計劃、有成效地開展多種活動,吸引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比如,在課余時間舉辦故事大賽、學習剪紙風車等傳統(tǒng)的游戲活
動,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則既可以放松身心,又能學到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七)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yōu)良校風
加強輿論建設,構建優(yōu)秀和諧的校園文化,配合課程改革,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小學生對輿論的判斷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不好的輿論所引導,也容易被好的輿論所激勵。因此,學校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通過引導輿論實現校園文化建設。比如,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建校史,了解學校的建校過程,這樣既能增強學生與學校的感情,還能夠通過建校過程向學生傳遞學校的精神,進而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其次,加強輿論建設,不僅可以結合學校的發(fā)展實情,還可以結合當下社會的發(fā)展態(tài)勢。如從當前的勵志故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入手,擴展學生的接觸面,擴大學生的格局,利用社會輿論帶動學校輿論,進而實現輿論引導,形成優(yōu)良校風。
四、結束語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更新,不能急于一時,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傳播,多渠道采取各種積極措施,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學校當前的發(fā)展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剖析當下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因素,從問題著手,緊抓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助推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學校影響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長蘭.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4):27.
[2]趙國華.發(fā)揮校園文化建設育人功能,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J].清風,2020(2):39-40.
[3]劉壯壯.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組織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管理研究[J].內江科技,2020,307(6):17-18.
[4]符宏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新絲路,2020(14):264.
3843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