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藝
摘 要:《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種植活動因為其操作性強,結合自然、科學等多領域的知識內容,是幼兒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絕好途徑,所以在設置班本微課程時,我們會優先選擇種植類活動。幼兒通過親自種植,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發現問題并嘗試探索解決方法,最終收獲更多直觀經驗,這是我們實施種植類班本微課程的初衷,本文以種植玉米為主要課程內容,探索班本微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有關經驗。
關鍵字:玉米種植,班本微課程,觀察、參與,探究,分享。
植物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觀察、照顧、紀錄植物的生長情況,來積累關于種植類的知識經驗。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選擇他們熟悉的作物進行種植,在自然環境下萌發自主探究的興趣,體驗和發現生長、收獲的快樂。
一、以觀察激發種植的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指南》中指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下午點心活動的時間里,孩子們正在自己吃著點心,不一會兒就聽幾個小朋友在那里聊天。
辰辰:“很好吃,這是什么呀?”
依依:“這個我在家里也吃過的。”
嘉欣:“這是玉米,我最喜歡吃玉米了。”
航航:“我昨天還吃了玉米烙,很好吃的。”
辰辰:“玉米烙也是玉米做的嗎?”
航航:“是的呀,玉米可以做很多菜呢。”
孩子們對玉米很感興趣,這個在我們當地尋常普通的作物,種植難度不大,種植培育方式多樣,而且隨著種植展開的系列活動豐富,是個實施班本微課程很好的素材。孩子們對玉米的討論熱烈,我想,不妨利用種植玉米的微課程來提升她們對玉米的經驗吧。
首先,我們請家長幫我們收集了好多的玉米種子,和孩子們一起觀察。“這就是玉米的種子,它們長得什么樣子呀?”看到我手里的種子,孩子們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大邵老師,它們長的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老師,我們種大粒的吧,種子大,長出的玉米就大。”“老師,為什么玉米種子有紅的和白的?”根據孩子們的討論,我回答了孩子們的問題:“因為玉米的品種不一樣所以它們的種子也不一樣,有甜玉米,糯玉米等等。”最后,根據孩子們的討論和實際情況我們決定種植甜玉米和糯玉米。適當的講解能夠幫助孩子激發對種植玉米、了解玉米的興趣,更好地理解知識;尊重孩子的意愿能夠更好地激發孩子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二、以播種發現生長的變化
俗話說:“谷雨種大田”,谷雨時節是種植玉米的大好時節,但是自從孩子們帶來了玉米種子之后,都有點等不及了。天天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才可以種玉米呀?”“要等天氣變熱一點了呀,不然玉米種子會凍死的。”“那我們能不能給玉米種子穿件衣服呀,這樣就不會冷了。”后來還是有經驗的家長幫助了我們,說只要在玉米種好后鋪層膜,這樣就能讓它鎖住溫度,還是能成活的。于是我們決定提前種玉米,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老師,我們應該怎樣種呢?”“老師,我們種上之后,什么時候長出來呢?”“我們應該干什么呀?”孩子們初次種植,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十萬個為什么一下子擺在了他們面前,他們特別期待自己種植。種植開始了,孩子們忙的不亦悅乎,使勁挖坑,認真數著種子的數量。種完之后,孩子們十分期待自己的玉米快點長出來。
種植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不僅能夠體驗勞動的艱辛,也能激發孩子珍惜糧食的情感。活動中,教師做好孩子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活動有意義的進行下去。
三、以探究獲取問題的答案
種下玉米種子后,孩子們每天都爭著去觀察,給心愛的種子澆水,看有沒有長出綠色的小芽芽。“老師,我的玉米怎么還沒發芽?”“老師,你說土里有玉米了嗎?”……直到有一天孩子們一下看見了嫩嫩的小芽,“我看到小綠芽了,我的玉米寶寶發芽了。”程程大聲的歡呼起來,別的孩子也找了小嫩芽,大家高興極了。可是又過了幾天,孩子們發現玉米地里有許多不一樣的小苗長出來了,因為這些苗長得和玉米苗很相像,有的孩子就分不出來了。“不對呀,我們沒在這些地方種啊,怎么會出這么多的苗呢?”那么這些小苗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仔細研究起來,有的小朋友還回去問爸爸媽媽,后來我們從電腦上找到答案:“這些長的低矮的和玉米苗很像的植物是地里長的雜草。這種草的生命力很強容易反復生長,在生長過程中還會和玉米苗爭營養呢,不利于玉米的生長。”經過討論,孩子們決定把這個草的樣子打印出來插在地里,這樣每天做值日生的小朋友就可以隨時檢查有沒有長出來的雜草,然后把它拔掉了。
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拔草的過程其實也是孩子知識經驗積累的過程,草的樣子、草的作用同樣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以分享品味甜美的成果
隨著時間一天天推移,在孩子們的精心培育下,終于結玉米了,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種植園。“老師,什么樣的玉米是成熟的呀?”“老師,掰回去的玉米我們能吃嗎?我好想吃。”“一定很香,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種出的玉米。”看到孩子們的小讒樣我忍不住笑了,于是大家齊動手,掰玉米,剝玉米,個個忙的不亦樂乎。在生活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品嘗到了香甜的玉米,一個個都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將勞動的成果和大家—起來分享,這既是一種情感升華,更是種植成果的延伸,種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玉米種植的班本微課程中,我們以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和幼兒一起運用多種感官以及途徑來對玉米的各方面進行探索。在玉米種植活動中我對幼兒的探索給予了支持,讓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觀察和體驗來了解玉米的生長過程和簡單的種植知識,給予他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并適當的給予幫助和指導,讓孩子不斷的在種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種植、觀察、記錄的主人。為期三個多月的種植活動不但給孩子們帶來了神奇、獨特的體驗,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相信孩子們通過這一過程的探索,不僅對玉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養成了積極思考、共同合作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幼兒園生成課程實踐》 蘇珊史黛絲 著? 萬斌 譯? ? ?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卜立新 著? ? ?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9年出版
《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 朱靜怡 著? ? ? ? ? ? ? ? ?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