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遺作為傳統文化的關鍵項目,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加強對數字化非遺文化的保護,有助于獲得理想的宣傳成果,提升人們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本課題將社火臉譜以符號化的形態進行歸納和總結,系統的將社火臉譜的色彩、形態、紋飾等進行整合分析,通過大數據庫和線上平臺,從社火臉譜的數字化保護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利用數字技術對非遺代表性內容,再通過整合、分類和存儲建立數據庫,從而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數字化保存、管理、交換、利用和保護的目的進行研究。
關鍵詞:社火臉譜;數字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課題來源: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校級科研專項課題,陜西民族藝術傳承與文創設計研究中心(項目編號:SMZX202138)
1社火臉譜概述
臉譜,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臉部化妝形式,一般是指中國傳統戲劇和民間舞蹈表演中對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演員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劇情將油彩或水彩抹在或畫在臉上,構成各種各樣的圖案,用夸張的色彩和多變的線條來表現角色,最終形成了一種以人物面部為表現對象的圖案藝術。[1]
社火臉譜,是用馬勺作繪畫的"紙",以社火臉譜為內容的社火臉譜構圖。勾畫、涂色、注重眉、眼、嘴的裝飾,它從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出發,以夸張的手法描畫五官的部位和膚色,進而突出表現各類人物的內心本質。社火的習俗自陜西寶雞流傳開來,當地人將來自
于神話故事里的人物臉譜刻畫下來,用于驅魔辟邪、祈福納祥,經過演變,又增添了新的涵義,人們用來祈求實現震災驅疫、招財進寶的愿望。[2]
2西安社火臉譜分析
西安社火臉譜的種類繁多,圖案豐富,結構明顯,色彩艷麗。從造型上可以分為三類,意識浮雕臉譜,這類馬勺臉譜主要是在木制的材質上進行刻畫,但是不易保存;第二種是彩繪臉譜,這類臉譜在市面上廣泛應用,也屬于在社火臉譜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第三種是多重形狀的才會臉譜,是在前兩種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而西安社火臉譜的色彩,大多以黑、白、紅、黃、藍、綠、青、粉、金銀等色彩為主。這些色彩的應用,與中國傳統色彩的五色觀念與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既是中華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古老民俗文化的鮮明體現。臉譜的圖案和結構大致可分為對臉、破臉、定臉、碎臉、旋臉、轉臉等六種類型。每一種臉型在繪制時候再和相應的眉形、眼竅、鼻形、嘴型、額形、頰式、色彩等進行打配,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社火臉譜形象。[3]
3西安社火臉譜的數字化保護策略
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還僅限于“傳承人”的保護現狀,并且有“不外傳、不收徒”的重要體質,也限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針對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現狀,基于對社火臉譜的保護與傳承,數字化保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整合社火臉譜的圖像、色彩、造型等特征。借助大數據庫庫建立公眾號、云平臺、全息影像等平臺,運用現代化的數據與資源庫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引導全民通過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非遺的途徑,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其他非遺產品提供可行性的思路與方向。
3.1社火臉譜的大數據庫建立
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與傳播的過程中,就能夠借助于數字化技術來為西安社火臉譜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提供課題數據。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從大批資源中尋出臉譜的造型、色彩、圖案、結構等技術視覺符號,將其有效的創建成基礎的元素庫、臉譜圖案庫、臉譜符號庫等等,通過這一方式來實現臉譜藝術內容、形式、造型的創新。比如可以通過博物館、商場、展館等進行系列化和階段性的推廣,形成規模性和可持續性;另一方面通過小程序、云平臺、APP等平臺的推廣與建立,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通過互聯網等網絡資源,使人們方便、快捷的對社火臉譜有所了解,利用碎片實踐了解社火臉譜的文化內涵和產品特征。在對社火臉譜進行數字化保護與傳播的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庫后臺管理員需要加強對網站前臺與后臺的連接創設,保障用戶通過對社火臉譜數據庫內容應用的有效性,加強對用戶瀏覽行為、用戶評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留言等事物的管理,盡可能為用戶營造良好的數字化保護平臺環境,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最終也就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
3.2建立社火臉譜文創數字化展館
社火馬勺臉譜注重面部表情的勾勒和涂畫,它從人物的性格、表情和容貌特征出發,用一種夸張的藝術語言描繪出各個角色的容貌特點,進而突出表現各類人物的表情和性格。[4]通過與陜西省博物館、西安美術館等展館的合作,定期開展非遺的相關主體性展覽活動,將歷史的作品通過現代化的資源進行傳播,有助于帶動地域文化的發展,促進非遺的傳承和保護。
3.3多渠道資源共享
社火臉譜的數字化保護平臺的創設是對西安社火臉譜圖案、色彩、造型的高度整合。運用該類形式對社火臉譜的文化內容、物質內容等進行充分的文化保護,并加強對社火臉譜的推廣與利用,使得更多的人通過數字化平臺了解西安社火臉譜,實現對羌族刺繡資源的共享。并且利用線上資源共享,結合關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進行社火臉譜的文創產品設計與推廣,通過社火臉譜周邊衍生品的的設計和購買,借助小型設計工作室進行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4總結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與推廣尤為重要。西安社火臉譜作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審美、生活和個性的具體表現,也是關中地域文化的表現和歷史發展的產物。數字化保護策略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發展尤為重要,通過大數據庫建立、資源共享、數字化展館那個多方面平臺的搭建,完善傳承機制和生產保護機制,加大對西安社火臉譜的保護和傳承力度,推動西安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麗.社火臉譜藝術探析 [D].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 2010.
[2]翟蕾蕾,李濟通. 簡析陜西馬勺臉譜藝術的審美特征.現代裝飾[J].2016.1
[3]張宇凡.關中社火臉譜藝術特點研究.戲劇之家[J].2015.15
[4]賀雪梅、馬寧. 社火馬勺臉譜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設計藝術與理論,2017.1
作者簡介:韓濱陽,女,陜西人,出生于1990年8月,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造型設計及傳統文化研究。
318250033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