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福
摘 要: 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空間環境作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民俗風情、生活形式、鄉村風光、鄉村居所和鄉村文化為對象,利用城鄉差異來設計和整合產品,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形式。我國鄉村幅員遼闊,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國家對美麗中國、傳統村落、美麗鄉村建設高度關注,鄉村旅游發展迅速,成為當前的朝陽產業。富源縣在鄉村旅游業上作文章,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進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實現富源“十四五”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富源縣 鄉村旅游業 發展
一、補掌村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一)補掌村基本情況
補掌村委會是古敢水族鄉水族的主要聚居地,轄古敢俗稱的“水五寨”等13個自然村,有水族人口2746人,占本村總人口的55%、占全鄉水族人口的47%。森林覆蓋率達65%。全村平均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6.5℃,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蘆谷、生姜等農作物。
(二)補掌村歷史文化、傳統節日
補掌村是水族文化傳統村落,進行了“留住優良民族傳統、弘揚水族本真文化”的教育活動,全村有水族文藝隊14支,建成水族吞口雕刻技藝傳習所1個,保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吞口制作傳承人1人。堅持年年在農歷三月三開展水族“對歌節”活動。當地水族獨有的民間舞蹈“吞口舞”在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上獲得最佳表演獎。
(三)補掌村獲得的榮譽
2008年古敢水族鄉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稱號,在第三屆“中國最美村鎮”評選活動中,補掌村榮獲“尋夢·2015年中國最美村鎮最美農家樂獎”,是云南省參與評選村鎮中唯一榮獲該項的村寨。古敢獲2015年“最美云南·新發現”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標網絡投票第二名。補掌村與沙營村、古敢村、灑交凼村相鄰。2016年6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補掌村2016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2020年度補掌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
二、補掌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補掌村旅游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莊規劃不完善
鄉村旅游業要發展,村莊規劃是關鍵。目前,補掌村村莊規劃編制形式較比較單一,沒有突出鮮明特色的村莊文化,重點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設規劃不能與當地生態、文化、產業相結合,規劃沒有走在前面,規劃人員對當地情況調研不夠,規劃僅限于古敢一鄉,沒有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造成規劃起點不高或不夠全面,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村民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農民是村莊的主人,理所當然是村莊建設的主體,是直接參與者。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民參與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未被調動起來,而且只要政府開展工作涉及到農戶利益開口就是要錢,直接影響到鄉村旅游的順利開展。部分村干部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嚴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度不高,沒有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村莊特色不鮮明,水族文化挖掘不夠
沒有發揮、體現出每個村莊該有的特色,亮點不突出,特色不明顯,沒能更好結合本村自然資源、沒有彰顯個性特色的自然風貌,沒有深度的去挖掘和宣傳水族文化。
三、補掌村旅游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周邊和村內的規劃建設
村莊規劃以“實用性”為前提,從“政府管用、村委好用、村民實用”的方向入手,既要滿足各級政府部門的管控要求,也要便于村委的實施管理,還要積極響應村民的合理訴求。因此要以問題為導向,統籌協調好鄉村地區規劃、建設、管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所以,必須加大對補掌村周邊環境及村內建設的規劃設計。而且要樹立全縣鄉村旅游一盤棋思想,考慮與大河桃園溪谷、勝境多樂園風景區及后所小海子濕地公園連片規劃;充分發揮古敢與貴州省興義市的區位優勢,全力打造興義-富源旅游一條線。
修改完善補掌村已規劃:開發熱水溫泉,生態旅游休閑產業鏈與“水五寨”少數名族文化契機打造一村一品。以全村共聯各自然村分段管控等方案研討發展農旅結合及水上娛樂園項目開發。規劃總面積3平方公里,建設面積1.2平方公里,計劃實施水族特色民居改造、民俗博物館(文化廣場);打造“水五寨”傳統村落;建設奇石景觀點;建設健康騎行道、林蔭小道、旅游觀光道、鄉村景觀道約120公里;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奇花異草園、經濟林果園、時鮮蔬菜園;建設農耕文化體驗區、休閑度假區、溫泉療養區、森林康養區。
(二)提高村民的思想認識
旅游休閑產業最終是服務產業,是文化產業。沒有以游客為上帝的服務精神,就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更不易獲得經濟的收益。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的同時,對農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和農業、農村有關政策等方面知識的教育,使農民成為有覺悟、守法律的勞動者。還要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的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豐富農民環保和食品安全意識的農業環境保護、無公害農產品、食品安全、標準化生產等知識;豐富農民經營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經濟知識與技能;豐富農民轉崗就業能力的所需知識。
(三)包裝水族獨有的民族文化
以水族鄉獨特的舞蹈——吞口舞為主線,加大舞蹈的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保護、繼承、開發好水族服飾;保護好水族傳統節日;保護好“水書”或“水字”,水族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很早以前,水族人民就創造了一種古老的文字稱為“水書”或“水字”;大力宣傳當地道德模范人物唐保菊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補掌村要通過旅游業的發展,讓鄉村環境展現補掌村人的生存世界,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和村民幸福生活的雙重需求,讓補掌村成為村民安居樂業、旅游者旅居生活的美麗家園。讓美麗成財富,環境變財富、資源成寶藏、旅游引商機。以“綠水青山田園為基,鄉土景觀建筑為韻,文化和諧鄉村為魂,美麗宜居鄉村為本”,實現補掌村的美麗轉變。
參考文件:
《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2000年10月,國家旅游局)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
《富源縣鄉村旅游振興戰略規劃(2018-2035年)》(2020年)
《云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2016年),百度。
31175003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