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琴
課程思政是優化教育方式的重要途徑,對解決教育面臨的關鍵問題具有實際意義。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科分開,專業學科的主要功能是教授專業技術知識,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學科上。除了專業課程的教育功能外,思政進程也很難履行所有教育功能。課程思政不是關于課程的思政,而是在專業課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成分,將思政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結合到非思政類的課程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融合。
一、課程思政組成的基本原則
高校人才培養是一個育人育才的統一過程,必須兼顧知識學習和道德訓練。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構建是將價值觀融入知識轉移和能力訓練中,并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搞好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把思政教育學融入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中,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作用。建立健全、完整的思政教育體系,以教育教學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探索各種課程和教學方法中包括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知識轉移、能力培訓和價值指導的有機結合,促進社會責任與創新培育,培養具有思維、專業、實踐技能和健康身心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課程思政構成的主要內容
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并將其納入課程教育。具體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
(一)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愛國主義教育旨在通過課堂授課、課后練習和日常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思考祖國的未來和命運,并對祖國的現實和發展產生興趣。指導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國家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感,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并樹立奉獻精神。
(二)理想信念教育
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自信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相結合,使學生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
(三)核心價值觀教育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實踐融入整個課程中,傳播積極能量,并在國家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個人誠信等不同層次上加強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個人道德教育,指導學生建立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看法。
(四)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遵循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方法,并按照融合、分層次和分階段提升的原則,將紅色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思想道德教育,并增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加強文化教育,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弘揚以“忠、勇、仁、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現狀
(一)專業教師對思想政治學科重視不夠
在高職院校,部分專業教師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思想道德或修養,而是提升專業技能;還有一些專業教師認為只有掌握了良好技能的學生才能學到知識,給未來就業和發展帶來更多好處,因此忽略思政教學,很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影響了課程思政的落實。
(二)缺乏課程思政理念
因為課程思政理念提出的時間相對較短,一些專業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改進。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已經習慣了舊的思政教育模式,認為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由學校的思政教師完成,不需要其他人參與。
(三)教育效果不明確
一些專業課程學科教師和思政教育專業教師由于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交流,不了解教育內容和思政要旨,很容易在課程教學中出現專業知識與思想觀念和思政內容沖突。
四、促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對策研究
(一)堅持大思政理念,實現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同向同行
高職院校要準確把握思政教育原則,深刻理解思政教育意義,堅持德育理念,必須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價值。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由于專業科目所占比例較大,有必要根據各專業的特點開設思政課。管理專業應注重培養學生節儉誠實、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理科專業應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探索未知,尋求真相并勇于進取。工科專業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卓越的民族工藝和工匠精神,并鼓勵學生以科學技術服務于國家。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管理應基于課程目標的設計,課程大綱的組成,教科書的選擇,培訓計劃和課件的編寫以及對課程培訓的評估,必須促進和確保思政教育和思政建設。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投入,加強思政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遵守思政工作規律,將思政教育和課程實際有機融合。此外,定期舉行交流會議,以提出關于該課程的思政構成指導方針,實現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保持相同方向,并產生協同效應。
(二)構建系統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提升育人成效
課程建設是思政學科的主要戰場。高職院校課程的特點和內容各不相同,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非常重要。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學科、專業學科和實踐學科組成,各種課程在有效實施課程思想上的方式和方法互不相同。思政的路徑和目標充分體現了各種形式的課程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實現了優勢互補,形成了共同教育的力量。此外,由于課程思政的有效發展應以科學、完善的教學方法為指導,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效率。一是建立系統、完整的方法體系。在實施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時,可以巧妙地運用案例教學法、文學研究法、啟發式討論法、實踐教學法等多種方法,課程中使用專業培訓和價值指導。二是鼓勵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當前,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對電子多媒體設備特別感興趣,而教師則積極使用新的媒體技術來創造性地講授黨史、黨建和政治理論思想,并形成相互交流的小組。教師與小組學生進行不受干擾的交流和討論,始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提供專業指導和教育,并通過正確的思想政治指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確保學生可以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三)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
切實執行課程思政建設最重要的是教師。高職院校要加強師資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對教師素養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課程中加強專業教師對思政教育觀念的認識,這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此外,為了幫助各個學科的教師將思政教育內容納入課堂教學,專業教師在上課準備時必須仔細分類該課程的目標,并且和思政教師進行充分溝通,找到適當的整合和切入點。
(四)完善評估機制
為了實施課程思政構想,評估機制可以發揮一定的檢測作用。在課程思政工作開展中,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在輸出工作中進行檢驗,通過嚴格的評估要求,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以利用其在專業學科評估中的專業知識,結合思政教育知識,開展考試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課程質量。
五、結語
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作用,并提高教育水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必要不斷整合各個學科所包含的思政知識要點,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提高教學績效,為思政教育創造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官成.新時代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平臺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14-16.
[2]楊建義,吳新菊.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政治引領的任務、挑戰與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4):86-91.
[3]田應輝,徐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探究:以高職土建類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9(4):71-74.
[4]孔德蘭,王玉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及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3):14-18.
(作者單位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37585019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