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齊冬華 劉聽報
新野縣耕地土壤pH 分布總體趨勢是西北部高南部低,pH≤5.5 的酸化區域主要分布在新甸鋪鎮、城郊鄉、五星鎮、王莊鎮,其次是前高廟鄉、上港鄉的部分。2020 年退化耕地治理項目總規模1 550.59 hm2,其中:新甸鋪鎮津灣村180.91 hm2,駱灣村508.70 hm2;城郊鄉袁莊村269.78 hm2;五星鎮陳莊村344.15 hm2;王莊鎮王莊村247.05 hm2。
1.施用鈣鎂磷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技術。在項目區前茬作物收獲后實行秸稈還田,結合耕作整地,施用以鈣鎂磷肥為磷源的堿性肥料,同時按照測土配方施肥量均勻撒施氮素鉀素肥料,耕地耙平,進行小麥適期播種管理。參照河南省《酸化土壤化肥安全使用技術規程》(DB41/T 1792-2019),鈣鎂磷肥每667 m2施用50 kg。該技術模式在新甸鋪鎮駱灣村建立示范區508.70 hm2。
2.施用鈣鎂磷肥+商品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項目區前茬作物收獲后,結合耕作整地,每667 m2施用鈣鎂磷肥50 kg+商品有機肥100 kg,同時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推薦量施用適量的氮素鉀素肥料,耕地耙平,進行小麥適期播種管理。該技術模式在新甸鋪鎮津灣村建立示范區180.91 hm2。
3.施用鈣鎂磷肥+堿性土壤調理劑+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技術。在項目區前茬作物收獲后實行秸稈還田,結合耕作整地,每667 m2施用鈣鎂磷肥50 kg+堿性土壤調理劑15 kg,同時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推薦量均勻撒施適量的氮素鉀素肥料,耕地耙平,待耕層土溫降至正常溫度后,進行小麥適期播種管理。該技術模式在五星鎮陳莊村建立示范區344.15 hm2,在王莊鎮王莊村建立示范區247.05 hm2。
4.施用鈣鎂磷肥+堿性土壤調理劑+腐熟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結合耕作整地,每667 m2施用鈣鎂磷肥50 kg+堿性土壤調理劑15 kg+腐熟有機肥2500 kg,同時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推薦量均勻撒施適量的氮素鉀素肥料,耕翻耙平,進行蔬菜適期播種管理。該技術模式在城郊鄉袁莊村建立示范區269.78 hm2。
1.土壤樣品采集檢測與田間調查。按照每667 m2采集化驗1 個土壤樣品的要求,項目實施前后在項目區各采集化驗土壤樣品21 個,作為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的基礎數據。采集土樣的同時,調查采樣地塊基本情況。根據土樣化驗和田間調查數據,填寫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表。
2.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耕地質量劃分規范》(NY/T2872-2015)附錄A 確定的《耕地質量劃分區域范圍》,新野縣一級農業區屬于長江中下游區,二級農業區屬于鄂豫皖平原山地農林區。本次評價采用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給出的國標法本區域評價模型和隸屬函數模型,其評價指標集包含清潔程度、生物多樣性、障礙因素、有效土層厚、質地構型、pH、土壤容重、耕層質地、農田林網化、地形部位、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排水能力、灌溉能力等15個因子。
3.創建工作空間。利用“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從新野縣土地利用現狀圖中切割出項目區耕地地塊圖,將耕地地塊圖、土壤圖、行政區劃圖疊加求交得到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利用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表,在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中生成耕地質量調查點點位圖。通過以點帶面或空間插值,將耕地質量調查點點位圖中的土壤養分、pH、容重等數值型指標賦值給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然后根據土種類型賦值耕層質地、質地構型、障礙因素、有效土層厚等概念型指標;根據耕地調查結果和相關資料,賦值地形部位、農田林網化、清潔程度、生物多樣性等概念型字段內容。
4.耕地質量綜合指數計算及質量等級劃分。在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評價”模塊中,采用累加法計算耕地質量綜合指數。按照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印發的《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指標體系》(耕地評價函〔2019〕87 號)確定的的長江中下游區耕地質量等級劃分標準,編輯耕地質量等級劃分標準模型,在耕地質量綜合指數曲線最高點到最低點之間將耕地質量劃分為10 個耕地質量等級。一等地耕地質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質量最低。
5.耕地質量等級變更分析。根據項目實施前后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結果,對比分析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變更情況。
對各評價單元耕層土壤pH 進行統計匯總,分析項目實施前后耕層土壤pH 平均值變化和耕層土壤酸化程度分級變化情況,客觀評價治理效果。
評價結果,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分2~6 個等級。項目實施后,二等地、三等地面積稍有增加。四等地、五等地面積稍有減少,六等地面積無變化,說明耕地質量呈現由低向高轉化趨勢,耕地質量加權平均等級提升了0.068 8。(見表1)
表1 項目實施前后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變化統計
統計結果顯示,項目實施后,城郊鄉袁莊村項目區有22.46 hm2耕地質量等級由三等轉化為二等,耕地質量加權平均等級提升0.083 3;王莊鎮王莊村四等地和五等地分別減少38.97 hm2和14.29 hm2,三等地增加53.26 hm2,耕地質量加權平均等級提升0.273 4;五星鎮陳莊村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無變化;新甸鋪鎮津灣村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無變化;新甸鋪鎮駱灣村項目區有16.59 hm2耕地質量等級由五等轉化為四等,耕地質量加權平均等級提升0.032 6。(見表2)
表2 項目實施前后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變化統計
由表3 可見,通過項目實施,各項目村耕層土壤pH 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提高幅度在0.02~0.20,平均提高0.13。說明實施的技術模式對于酸化耕地治理是有效的。其中王莊鎮王莊村、新甸鋪鎮駱灣村、五星鎮陳莊村耕層土壤pH 提升幅度均≥0.15;城郊鄉袁莊村和新甸鋪鎮津灣村耕層土壤pH 提升幅度較弱。
表3 項目實施前后耕層土壤pH 變化統計
由表4 可見,通過2020 年的項目實施,全項目區耕層土壤pH4.5~5.0 的酸性土壤面積減少了392.87 hm2,pH5.1~5.5 的酸性土壤面積增加了334.32 hm2,pH5.6~6.0 的弱酸性土壤面積增加了58.55 hm2。土壤酸化程度呈減弱趨勢。
表4 項目實施前后耕層土壤酸化程度分級變化統計
通過項目實施,全項目區耕地質量加權平均等級提升了0.068 8 等,說明采用的技術路徑對于耕地質量建設是有益的。各項目村耕層土壤pH 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0.02~0.20,平均提高0.13,土壤酸化程度呈減弱趨勢,說明實施的技術模式對于酸化耕地治理是有效的。
在5 個項目中,王莊鎮王莊村、新甸鋪鎮駱灣村、五星鎮陳莊村耕層土壤pH 提升幅度顯著;城郊鄉袁莊村和新甸鋪鎮津灣村耕層土壤pH 提升幅度較弱。分析原因,主要是2020 年項目資金到位太晚,項目物資10月中旬以后才分發到項目區農戶,2020 年10 月份新野縣雖降雨頻繁,影響秋種備播整地,但新甸鋪鎮津灣村屬于砂土地,耕地排水良好,整地播種較早,導致錯過了項目物資施用時機,只能把發放的物資施用到2021 年的春播花生上;城郊鄉袁莊村屬于蔬菜集中產區,2020 年項目物資發放以后,也有一些農戶錯過了項目物資施用時機,只能把發放的物資施用到2021 年的春栽作物上,致實施效果滯后。而那些土壤質地偏黏的項目村,因連陰雨天氣影響造成2020 年小麥播期偏晚,項目物資反而當季就得到了施用,顯現出較好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