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區藝術高中 黃錦滿
高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階段,因此單一教學形式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能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應充分注重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從多個角度為學生開啟數學學習的契機。信息技術對于數學教學目標、模式、方法都具有革新優勢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當前科技發展趨勢、了解信息技術的價值,有效地利用技術幫助學生知識積累。
教材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基礎,但是由于課時有限,教材的內容大多以框架方式出現,更加強調數學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結構,隨著當前學生獲取信息渠道越來越寬泛,教師應充分注重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的科學融合。
首先,在導學階段教師就應該搜集各種數學資料,以符合教學目標特征的方式為學生呈現,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例如采用圖片、視頻方式為學生進行講解,通過視覺感官刺激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數學場景,形成知識內化。
其次,學生當對課堂內容產生一定興趣后,還應為學生搭建搜集史料的網絡平臺,例如可以在校內網為學生專門建立數學學習軟件,包括信息資源庫,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內容要融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以及各類專家的觀點等形成網格化的課程資源,既能有效實現資源的傳遞性、豐富性,同時也讓學生在多元化觀點下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觀,轉變傳統被動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完成知識積累。比如,初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的時候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包括空間立體幾何、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等多方面的內容,尤其是要掌握相關的公理。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些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對于這些內容的記憶,教師要有所側重,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直觀展現。
數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也有自身的方向,例如從固定化向移動化方向發展就是現階段較為明顯的趨勢。當移動終端還不成熟時,高中數學教師和家長通過網絡查詢信息大多借助PC端電腦;隨著智能化手機的快速崛起,當前所使用的APP一般都能夠滿足教育資訊的查詢,不僅移動較為方便,而且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隨時讓雙方進行交流與溝通。
目前的高中數學信息化教學模式需注重合作與互動,但是家庭和學校雙方存在著信息不對等的問題,而信息化教學的教育移動化方向發展,則可以將這類問題解決。根據用戶方的訂閱內容可有效選擇接受信息類型,不僅能夠聚焦教育資訊,對于教育行業動態、升學考試、學生檔案資料等全部資訊都能迅速查詢,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也能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打分衡量權重,并給出智能化的教學意見。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本身存在著弊端和優勢,隨著信息化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給教育領域變革提供了契機,也對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應挑戰,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分析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以及不同,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進行充分融合,并注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優化創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進行教學模式制定。
比如說,在數學教學目標設計過程當中,邏輯推理是采用歸納和類比的方法,發現數量和圖形的性質,以及數量關系,數量與圖形之間的關系,所以要想掌握這種能力,就必須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推理。其關鍵在于要了解數學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且有條理地敘述整個過程。高中生要能夠理解相關的命題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且通過自主設計來探究論證的路徑。針對自己的論證予以具體的說明。想要培養這種能力和素養,就必須要結合信息化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可供參考的實際案例。
我國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維影響,很多高中數學教師更喜歡根據自己的主觀總結幫助學生劃重點、套公式,長此以往會養成學生依賴型的學習性格,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改變傳統模式的單一性,能為學生創造虛擬環境,并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根據教師教學需求展示數學知識細節。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更加繁雜,當前高中生成長在多元文化交織且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成長規律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信息化技術手段是數學課堂創新的重要工具,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實驗,所以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使用,分清主次在課堂中可采用信息技術展示知識重點,并運用信息技術歸納思維導圖,同時也建議將線下和線上兩種教育形式混合運用,既能有效豐富課堂內容,還能通過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印象。
比如說,SEC一致性分析模式是美國學者提出的。在檢測、評價與課程標準之間的一致水平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基礎實施評價,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我國學者也在借鑒SEC執行分析模式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進行了研究,對于進一步指導高中數學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數字信息化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于教育領域的影響也意義非凡,主要表現在可以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借助虛擬化體驗加快學生的知識內化,尤其能通過虛擬展示將局部數學反應進行放大,有利于學生觀察和思考,但是目前在高中數學層面的運用還需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需要教師將線下教學與線上實驗進行合理匹配,既要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要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技術優勢,與學生之間增加互動頻率,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